close

結論

    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與大陸的福、興、漳、
泉隔海相望的臺灣島,其與大陸的最短距離只有一六○
公里,其真象卻直到明.莆田人周嬰(1426-1521)著<遠遊
篇>載「東番記」,才逐漸的為世人所知悉。

    島夷、雕題國、瀛州、東人、夷州、流求、毗舍
耶、求、波羅公、小琉球、雞籠山、北港、東番、臺
員、大員、大圓、高山(砂)國、福爾摩莎、東都、東寧
、東瀛等,都曾經是臺灣,或被認為是歷史上對臺灣的稱
呼,而絕大多數的名稱都來源不詳,一個小小的島嶼,居
然擁有過那麼多的稱號,舉世實罕見其匹。

    這些長久以來困擾史學界的問題,本書都逐一解決
了,「古代文獻中的臺灣」一文即是針對這個題目的總
解答。瀛州、夷州指的都不是現在的臺灣,原是「屋其
惹(今琉球)」之古名「沃焦」的對音,「『海上仙山』
擬測」一文,完全解開了海上三神山的奧秘;「拍宰海」
應即是宋時侵擾閩南一帶的「毗舍耶」,而為「邦仄」
的一支,這有賴於音韻學提供有力的證據。「雅美」既
有正名為「達悟」的呼聲,「阿美」同樣的也應正名為
「邦仄」,「魯凱」則應正名為「柴利森」。

    本書每篇所提出的,均推翻了學術界過去一貫的說
法,尤其以「『客家』不是外來之『客』」、「『甌駱
人』重現江湖」二文最具震撼性,本書推出之後,反對的
聲浪恐怕在所難免,然而「實事求是,莫作調人」,本書
純然從學術的觀點出發,並不屑於為特定對象服務,當然
不輕易的向惡勢力低頭。本書所涉及的研究範圍極其廣
汎,因此所提出的論證絕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澎湖群
島地名質疑」與「臺灣原住民地名漢譯粹言」兩篇文章
之所以不厭其煩,正因預期可收以數量取勝之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 潛龍 的頭像
    黃 潛龍

    臺灣史地大翻案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