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客家遷臺移民秘辛

    陳運棟<客家人>第二章「客家民系的演進及其分布
」,綜合日據時期幾次「國勢調查」,及民國四十五年
臺閩地區第一次戶口普查的結果,云:「其中福建省系
的佔百分之八十五,廣東省系的嶺東客家人佔百分之十
五」,此蓋約略言之,事實上福建西南的汀州府屬於客
家民系,廣東的潮州府也有部份操甌駱話的族群,日人
籠統的以閩、粵作為甌駱、客家祖籍的區分。

    客家民系在臺灣,以桃園、新竹、苗栗、屏東四縣
及臺中縣的東勢、石岡、新社,與高雄縣的美濃等鄉鎮
人數最多,此乃一般人所熟知者。在臺灣各縣市的排行
榜依序為(1)苗栗縣(2)新竹縣(3)桃園縣(4)屏東縣(5)
臺中縣(6)高雄縣(7)花蓮縣(8)南投縣(9)嘉義縣(10)彰
化縣(11)臺北市(12)臺東縣(13)臺北縣(14)雲林縣(15)
高雄市(16)臺中市(17)宜蘭縣(18)基隆市(19)臺南縣
(20)臺南市等,則不是一般人所皆知曉的。臺灣省與臺
北市兩文獻委員會共同編印的<臺灣區姓氏堂號考>中,
前一百大姓分佈較多之前五縣市、鄉鎮的統計資料,更
透露出遷臺客家移民百分比絕非僅此的秘辛。

    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許、
鄭、謝、郭、洪等前十五大姓,無論在甌駱、客家民系
都不失為大姓,惟劉姓、謝姓在客家族群中甚為突出,
客家大本營的中壢市在其前五鄉鎮中分別居三、四是其
明證。臺南縣西港鄉的劉厝、嘉義縣中埔鄉的劉厝、竹
崎鄉的李厝、番路鄉的劉厝與李厝、嘉義市的劉厝及盧
厝與蘆厝、雲林縣北港鎮的劉厝、麥寮鄉的雷厝、臺西
鄉的劉厝、斗六市的劉厝、彰化縣花壇鄉的劉厝、秀水
鄉的劉厝、埔心鄉的羅厝、福興鄉的粘厝、臺中縣龍井
鄉的林厝、臺中市的劉厝及林厝與賴厝、苗栗縣後龍鎮
的林厝與呂厝、新竹縣新豐鄉的李厝、桃園縣新屋鄉的
呂厝與羅厝、高雄縣岡山鎮的劉厝、湖內鄉的劉厝等並
音叶鄒族的全名「羅鄒」,雖然說是冠姓地名,其為原
住民社名音譯的可能性甚高;無論其為甌駱或客家移民
的墾殖區,必然同化了大量的原住民。

    自第十六至第二十,依序為邱、曾、廖、賴、徐等
五大姓,皆顯然為客家民系的著姓。邱姓以桃園縣人數
最多,屏東、苗栗二縣居四、五,較多鄉鎮二至四名為
長治鄉、永靖鄉、屏東市。曾姓以新竹、屏東二縣居二
、三,高雄縣居第五,較多之鄉鎮以新竹市、竹北市分
居一、二,排第五的是內埔鄉。廖姓以雲林縣居冠、臺
中縣第五,較多鄉鎮的前四名是二崙鄉、西螺鎮、臺中
市西屯區、臺中市的北區,二崙、西螺一帶的漢人移民
多為客家人中操詔安腔的一支。賴姓以臺中市最多、彰
化縣居第三、臺中縣排第五,較多鄉鎮前五名依序為大
村鄉、臺中市北區、臺中市北屯區、臺中市西區、嘉義
市,客家移民在彰化縣者大多已不會講客家話,故俚俗
謂之「甌駱客」。徐姓以桃園縣最多,苗栗、新竹二縣
分居四、五,較多鄉鎮排第五的是苗栗市。

    自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依序為周、葉、蘇、莊、
江等五大姓。周姓以臺南縣居第三、蘇姓以臺南縣居第
四、莊姓以臺南縣居第五,此三姓甌駱色彩較重,客家
成份較輕。葉姓以桃園、彰化二縣分居三、五,較多之
鄉鎮為居第二的和美鎮,及居第四的新竹市與居第五的
中壢市。江姓較多縣市的三至五名,依序為嘉義縣、桃
園縣、彰化縣,較多之鄉鎮以員林鎮居首位,以嘉義市
、大林鎮、臺中市北屯區為三至五名。嘉義縣的漢人移
民中,客家民系所佔的比例本不低,故在臺灣各縣市的
排行中居於第九,高於排第十的彰化縣。當今嘉義、彰
化二縣的原客家後裔,已少有人還會操客家話,甚至於
大多數都已不復知其先人原為客家這個事實。

    自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依序為呂、何、羅、高、蕭
等五大姓,客家色彩較重的是呂、羅二姓。呂姓以桃園
縣最多,第五多為嘉義縣,人數最高的鄉鎮是桃園市,
其第三、第五分別為八德市與中壢市。羅姓出現率較高
的三至五名,依序為新竹縣、桃園縣、苗栗縣,以鄉鎮
而言則嘉義市最多,苗栗市、新竹市分居三、四。何姓
第二多的縣市為嘉義縣,臺中市、臺中縣分別為第四與
第五,最多之鄉鎮為民雄鄉,第四多為新竹市,第五多
為新港鄉。臺中市早在其建市以前仍稱為大墩的時期,
就已住有多數的客家移民;新竹市在仍稱為竹塹而臺北
未興起之前,為北臺灣第一大都會,雖然甌駱移民較佔
優勢,仍能吸引多數客家人的入居。高姓縣市的前四名
為臺北、高雄所包辦,第五名為雲林縣,大安區、木柵
區、新店市、松山區、景美區是其前五較多鄉鎮,高姓
遷臺時間似乎較晚,原住民姓高者亦不在少數。蕭姓以
彰化縣人數最多,嘉義縣第三、高雄縣第四、桃園縣第
五,最多鄉鎮的前四名是社頭鄉、嘉義市、田中鎮、布
袋鎮,顯示其原屬客家民系的可能性甚高。

    自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大姓,依序為潘、朱、簡、鍾
、彭、游、詹、胡、施、沈等。鍾姓與彭姓為一般人所
熟知之客家著姓,果然在統計資料上顯示:鍾姓以屏東
縣最多,其次為桃園縣,第五為苗栗縣,較多之前五鄉
鎮依序為美濃鎮、內埔鄉、中壢市、新竹市、龍潭鄉。
彭姓以新竹縣、桃園縣、苗栗縣為較多的前三名,較多
之前五鄉鎮依序為新竹市、竹東鎮、楊梅鎮、新屋鄉、
中壢市。詹姓亦為一般較熟知的客家姓,卻有純客家與
甌駱客之分,故以彰化縣最多,苗栗縣、臺中縣分別列
在第四、第五;卓蘭鎮、永靖鄉、東勢鎮為其較多之前
三鄉鎮,第五多為中壢市。潘姓為平埔族第一大姓,客
家卻也不少,以屏東縣最多,居於第四、第五的是高雄
縣與花蓮縣,前五較多鄉鎮依序為內埔鄉、萬巒鄉、埔
里鎮、新埤鄉、枋寮鄉。朱姓第五多縣市為新竹縣,第
二多鄉鎮為新竹市,使朱姓不免帶有濃濃的客家色彩,
事實上在臺朱姓中有不少是平埔族,較多鄉鎮之首的前
鎮區,想必已無能操客家話之客家後裔。簡姓以桃園縣
排第二,南投縣、宜蘭縣排第四、第五,第一至第三較
多鄉鎮為草屯鎮、桃園市、大寮鄉,大溪鎮排在第五。
游姓以宜蘭縣最多,桃園縣、彰化縣分居第三、第五,
較多鄉鎮第二至第四依序為桃園市、大園鄉、員林鎮、
羅東市,吳沙率眾入墾蘭陽平原,客家亦在參與之列。
沈姓以雲林縣最多,其次為臺南縣,第五多為嘉義縣,
較多之鄉鎮數斗南鎮與新營市,前者來自潮州饒平,後
者來自漳州詔安。施姓以彰化縣最多,臺南縣第五多,
最多鄉鎮為鹿港鎮,其次為埔鹽鄉,第五多則彰化市,
此姓原籍廣東者不多。胡姓第三多在臺南縣,第五多為
桃園縣,最多鄉鎮為善化鎮,第四多為新竹市,在善化
者為甌駱民系,在桃園、新竹者則客家民系。

    自第四十一至第五十,依序為余、趙、盧、梁、顏
、柯、孫、魏、翁、戴等大姓。余姓較多縣市之第三至
第五為高雄市、桃園縣、高雄縣,較多鄉鎮第一至第三
為前鎮區、中壢市、新竹市,第五為岡山鎮,以中壢、
新竹皆上榜而言,其為客家後裔之成份甚高。戴姓以新
竹縣最多,屏東縣、桃園縣分別居第三、第五,較多之
前五鄉鎮依序為新竹市、東石鄉、佳冬鄉、竹北市、中
壢市,統計數字說明其多為客家後裔。魏姓第三至第五
依序為新竹縣、臺中縣、彰化縣,較多鄉鎮之前三名為
新竹市、白河鎮、豐原市,臺南縣的東北角住有不少的
客家移民,豐原市的客家後裔也不在少數。盧姓較多縣
市的三至五名為高雄縣、屏東縣、臺南縣,較多鄉鎮以
淡水鎮居首,關廟鄉第三、嘉義市第四,此姓在來臺之
初已然閩、粵參半。梁姓以彰化縣最多,第五多為桃園
縣,最多鄉鎮為福興鄉,第三多為秀水鄉,第五多為中
壢市,此姓亦閩、粵參半。孫姓以屏東縣為第五多數,
新竹市為第三多鄉鎮,是亦閩、粵參半。柯姓以彰化縣
居冠,最多鄉鎮為伸港鄉,第三至第五為旗山鎮、嘉義
市、和美鎮,此姓並無客家移民之跡象。顏姓以臺南縣
最多,第四多為彰化縣,最多鄉鎮之前三依序為下營鄉
、清水鎮、北斗鎮,此姓亦無客家移民之載記。翁姓以
嘉義縣最多,第四多數為臺南縣,較多鄉鎮第一至第四
依序為義竹鄉、嘉義市、馬公市、鹽水鎮,此姓雖有客
家移民但居於少數。趙姓較多鄉鎮之次多為大肚鄉,第
五多為新竹市,據<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云大肚之漢人移
民來自福建漳州,於新竹市之趙姓則無交待。

    以上共列出臺灣區前五十大姓,並剖析了自第十六
至第五十等三十五大姓,自第五十一至一百依序為范、
宋、方、鄧、杜、傅、侯、曹、溫、薛、丁、馬、蔣、
唐、卓、藍、馮、姚、石、董、紀、歐、程、連、古、
汪、湯、姜、田、康、鄒、白、涂、尤、巫、韓、龔、
嚴、袁、鐘、黎、金、阮、陸、倪、夏、童、邵、柳、
錢等五十大姓,剖析其民系歸屬一如前五十大姓,不再
一一贅述。其客家移民多於甌駱,而為客家族群之著姓
者有范、宋、鄧、傅、溫、古、湯、姜、鄒、涂、巫、
袁、黎、倪、錢等十五姓,客家、甌駱參半者有藍、馮
等姓,而鐘姓本鍾姓的筆誤。前一百大姓中,除蕭、侯
、溫、涂、尤、巫、龔等姓前五縣市缺臺北縣外,臺北
縣、市均不缺席,前十五大姓中除了謝姓以外,三重市
無不皆榜上有名,顯現了首都的巨大磁吸效應。前五較
多鄉鎮在臺北市者,以松山區(65)出現率最高,其次為
大安區(37),臺灣光復之初此二區猶為郊區;在臺北縣
者以板橋市(38)最多,三重市(18)次之,中和(8)、永
和(3)又次之,俱以在臺北市周邊為特色。前五較多鄉
鎮在高雄市者,以前鎮區(15)最多,三民區(4)次之,
高雄市未升格為院轄市前,此二區猶為郊區,顯然其大
多數的住戶,均是後期始遷入的外地移民。甌駱民系佔
優勢的社會,因有客家民系的加入而更形活潑,而原住
民與此二民系同化於無形,往往為一般人所忽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