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阿里山的茶山部落,因接連遭受「凱特琳」與
「道格」颱風的肆虐,以致滿目創夷,經新聞媒體報導,
而廣為眾所周知.茶山部落大部份的住民均為曹族,曹族
或稱鄒族,又作邵族或朱歐,日本人安倍明義氏<台灣地
名研究>稱之曰「羅茲阿」,殆其全名之音譯.

    羅茲阿、婁涿、婁豬、羅闍、如者、柔兆、 啻
、、老撾、蠪蛭、蠪蚳、蠪蝕一音之轉,倒裝為涿
鹿、訾婁、茈羸、邾婁、蜋、豬龍、祖龍、螭龍、祝
融、錯落、作詻、赤、孳乳、朱、侏儒.<說文>:「
鄒,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禮.月令>:「其
神祝融。註:顓頊氏之子犁為火官。」<六書故>:「邾、
鄒同聲,實一也.春秋時邾用夷,故邾謂之邾婁,合邾婁之
音為鄒,故邾改名鄒也.」羅茲阿亦省音為鄒.

    <爾雅.釋天>:「太歲在丙為柔兆」、「太歲在酉曰
作噩」,<前漢書.天文志>曰作詻,噩籀作噩 ,<周禮.春
官>占夢:「一曰正夢,二曰噩夢.」<列子>噩作蘁,<唐韻
古音>:「萼,即、蘁.」<正字通>:「,俗鱷字.」<唐
韻>:「同.」<六書正>:「,俗作、鱷.」噩實
即是鱷.<類篇>:「捕獸檻中機曰柞鄂.」<中庸>孔疏:「
擭,謂柞也.」捕獸之機檻,即以所捕獸之名名之.作噩
又音轉為柞鄂、柞、嵯峨、騶虞、、作詻.

    <集韻>:「,西方獸名.」<說文>:「騶虞,尾長
於身,西方之獸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此獸實即是
鱷.<廣韻>:「,形貌惡也.」形容鱷;<正字通>:「饅
開首者,吳下曰 啻,讀若詐,言熟食之肥也.」 啻
本祭鱷食品;<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
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又
「昆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
蚳.註:蠪蚳似九尾狐.」蠪蛭與蠪蚳本同一物,神怪諸說
皆由音訛而附會.<書.堯典>:「鳥獸孳尾.註:乳化曰孳,
交接曰尾.」蝕又音籠與豅同,此古複音語之遺痕也!

    <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
西南有涿鹿山。」河北省有豬龍河,<左傳.僖公18年>:
從師于訾婁。註:衛邑。」<山海經>:「詹諸之山-----
又西三十里,曰婁涿之山.」老撾即今寮國,<舊唐書.室
韋傳>記室韋諸部有「如者室韋」,如者為女真之前身,
古地名、山水名、部族名,均即是圖騰名.

    <左傳.定公14年>:「宋野人歌曰:既定爾婁豬,盍歸
我艾豭.」<集韻>:「螳螂一名螂.」動植物亦承襲圖
騰名.茈羸、赤、朱,見<山海經>;侏儒,短人也;<韻
會>:「錯落,閒廁貌.」<說文>:「嵯峨,山高.又,山石貌
.」皆由鱷之形象與生態而引申.祖龍,謂秦始皇;印度及
南海梵化諸國,昔號其王曰「摩訶羅闍(Maharaja)」,猶
言「大王」也,圖騰名又即部酋尊號.

    老撾又音轉為獠、、流求、鹿草、料峭、蠪
蟜、琅、顤、顟顤、,<集韻>:「獠,西南夷也,
或作.」獠、同韻相疊,故<廣韻、集韻>並:「璆與
球同.」又,<集韻>:「璆,音虯、音鳩、音樛、音周、音
由、音溜義並同.」虯,即<廣雅>釋龍:「有角曰虯龍.」
之虯,本皆同一物之指謂,故此諸字義並通.

    <集韻>:「蠪,音龍義同.」<廣韻>:「蠪蟜,螘也.」
蠪蟜音閩南語謂男陰之鸞鳥(子削切),陰名理所當然
即是圖騰名.<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爾雅.釋
木>疏:「檴一名落.」檴落、和鸞演為閩南語詡讕.蟻本
作螘通作蛾,蛾本即是鱷.蛾去虫為我,我既為圖騰所生,
即自稱曰我.蘇軾詞<定風波>:「料峭春風吹酒醒.」<篇
海>:「,手足動貌.」由鱷生態引申而來.<玉篇>:「
與顟同.顤,頭長貌.」<集韻>:「,長貌.」本形
容鱷.、女媧一音之轉,分化出龍、鱷二音.

    龍本即是鱷,相傳女媧為人類開闢祖,實即最古老之
圖騰名,其他名詞皆為其音轉與又音轉.蘆灰音叶女媧,
傳說遂謂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嘉義縣有鹿草鄉,昔日位
處海邊;琅即今恒春,位於臺灣最南端,臺灣古名之所
以稱為「流求」,與此二地有莫大之關係!

    <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曰:「隋海師何蠻言,每春
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流求,依稀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
千里。」既知其地名流求,必得之於耳聞,亦必有人到過
流求.同條接著說:「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何
蠻言之,遂與蠻俱往,因到流求國.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
.」接著又記次年:「令朱寬慰撫流求,流求不從,寬取其
布甲而還.時倭國使來朝,見之曰:此夷邪久國人所用.」
「夷邪久」音叶琉球人自稱其國號的「屋其惹」,琉球
住民的種屬與隋時的文明水平本不分軒輊。

    <隋書.東夷傳>流求條所述流求國種種,無疑即描寫
今之臺灣,而非首里、那壩之琉球,明.嘉靖年間出使琉
球的陳侃,在所作<琉球錄.群質疑篇>中早有辯正.<隋書
.煬帝紀>載:「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議大夫張鎮州擊流
求.」<隋書.東夷傳>流求條云:「初,稜將南方諸國人從
軍,有崑崙人頗解其語,遣人慰諭之,流求不從.」<隋書.
陳稜傳>曰:「稜率眾登岸,遣鎮州為先鋒,其主歡斯渴剌
兜遣兵拒戰,鎮州頻擊之.稜進至低沒檀洞,其小王歡斯
老模率兵拒戰.稜擊之,斬老模.-----稜遂填塹,攻破其
柵,斬渴剌兜,獲其子島槌,虜男女數千而歸.」

    歡斯乃伏犧音轉,實即其王號;島槌、屠耆、太子並
一音之轉,匈奴謂「賢」曰屠耆,常以太子為左賢王.<隋
書.東夷傳>流求條云:「其王姓歡斯氏,名渴剌兜,不知
其由來有國代數也.彼土人呼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
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波羅
即補羅之對音,南印度大城之一的建志補羅(Kancipura)
<西域記>譯為黃支,而略去補羅;占婆補羅(Champapura)
<五代史>稱為占城,故補羅實即城之義也,安倍氏<台灣
地名研究>謂元仁宗延祐四年,漂流至浙江溫州的密牙古
(Miyako宮古島)人,受「波羅公」管轄,宮古島直宜蘭蘇
澳外海,「密牙古(Miyako)」音叶臺北市萬華的舊名「
艋舺(Banka)」;「波羅公」音叶臺北縣的「平溪」。

    臺中豐原舊名葫蘆墩(Haluton),本為拍宰海平埔族
岸裏社大社(Rahodopuru)屬地,實即波羅檀之對音,但陳
稜等一行登陸處非即在此.臺南縣學甲鄉的「筏子頭」,
音叶「波羅檀」;臺南縣官田鄉的隆田村原名「蕃子田
」,閩南音亦音叶「波羅檀」.昔日臺南縣地形與今日大
相徑庭,曾文溪自學甲、漚汪間出海,而形成一半島狀之
沖積扇.半島以北「倒風內海」深入內陸,半島以南至二
層行溪即是「臺江」海域.倒風港分三叉,分別為北方的
鐵線橋港、中間的茅港尾港與南邊的麻豆港.隆田村西
的葫蘆陂,與昔日麻豆港碼頭之水堀頭近在咫尺,蕃子田
溪與官田溪在附近注入曾文溪,正是環以流水,葫蘆陂實
乃海岸地形之潟湖,當年隋軍之登陸處殆即在此.

    隆田又東有頭社(大內鄉頭社村)、二社(官田鄉社
子村),越烏山嶺入玉井盆地亦有頭社(楠西鄉鹿陶洋)、
二社(玉井街市中心),大武乃玉井盆地曹族四社熟蕃
之總稱,而即是低沒檀之對音.大武壠社殆於隋時由嘉南
平原播遷而來,由於恐懼隋軍的再次攻擊,乃緣著曾文溪
翻山越嶺,進入玉井盆地另建頭社、二社,故沿途仍留下
大內鄉的走馬瀨與大匏崙等低沒檀叶音之地名.而其所
建四社,噍吧年(Dabani)為大武壠音轉,芒子芒(Voungo
voungor)、左鎮的木崗皆音叶國語茅港,新化的豬母義
閩南語音叶大武壠),蕭壠(Soelangh今佳里)音轉為霄釐
(Shawli),茄拔(Carpas)則楠西、善化兩地同名.

    明末清初,玉井盆地的曹族四社熟蕃,又因受到西拉
雅平埔族侵入的壓力,被迫移動到布農族之美壠、排剪
、塔蠟袷、雁爾等社住居的楠梓仙溪流域,將原住的布
農族驅逐到荖濃溪上游的山地去.清咸豐三年,移大武壠
巡檢於灣里街(今之善化),因善化鎮東有庄名為茄拔,而
大內之頭社又鄰近茄拔,致後人誤指善化為大武壠社故
地.善化最早曰目加溜灣(Backloan),與大目降(Tavokan
新化原名),又同為茅港、蚊港、魍港叶音.

    歡斯為桓雄、王險音轉;茶山為赤山、蛐、朝鮮
、州鮮、舟山、嶀嵊、肅慎音轉;霄釐、思儡、碟里、
述律、室利、裡、斯盧、駟盧、神農、新羅、西拉雅
一音之轉;渴剌、可老為果洛、狗盧、高麗、加羅、甲
螺、狫音轉;剌兜音鹿陶、僂,倒裝為鬥鏤,猶言
陛下,<廣韻、集韻>:「僂,下垂.」日語謂請曰
音近僂,蓋必同時做彎腰頭下垂之動作,而鬥鏤樹葉亦
下垂也.羊或洋義猶日文之「樣」,乃是敬語.多拔荼乃
闍婆、拓跋、聽詙(神農氏妃)、多巴(麼些巫師之稱)與
冒頓、菩提、普陀、Patauw(平埔族語謂女巫)、麻豆之
合音,臺灣原住民與日、韓實同一族類也!

    阿里、耶律、鴨綠、兀臬、倭奴、雁爾(閩南音)、
甌駱一音之轉,契丹王族姓耶律氏,其后族蕭氏即述律氏
(Hialoka錫拉或梟羅個).嘉義有阿里山、臺南縣有東西
阿里關、韓國有首著名民歌曰「阿里郎」、西藏原分為
前藏、後藏、阿里三部.日語謂白色曰,音叶西拉
雅,新羅衣尚白,西拉雅衣亦尚白.排剪音叶弁辰、阪泉
、班禪、孛兒只斤,成吉思汗一族系出孛兒只斤,芒子芒
(Voungo-voungor)實即蒙古之複誦.

    西拉雅平埔族記其神靈名「篤加.阿李母」,阿李母
乃阿里與黎母、黎苗、老模之合音,海南島有黎母嶺,百
姓又稱黎苗,<後漢書.鄧皇后紀>:「捐膳解驂以贍黎苗.
」老模又倒裝為牟婁、墨累、木倫、湄南、馬來、武崙
、美壠、彌濃、彌麟,<春秋.隱公四年>:「莒人伐杞取
牟婁.」日本紀伊亦有牟婁郡;美壠、彌濃即今高雄美濃
,日本歧阜縣舊有美濃國().澳洲第一大河曰墨累河
(Murray R)其原住民徙置區名阿尼姆(Arnhemland),音
近阿李母.契丹謂河曰沒里(Muri),<遼史>作木倫,泰國
謂河曰(Menam),倒裝為英語謂河之River.布農或作蒲嫩
、武崙,布農之義為人,而<臨海水土志>謂夷州人民「呼
人民為彌麟」.<檀君古記>謂韓國開國之祖檀君為桓雄
之子,王險城即今平壤,檀君、帝嚳、壇浦、東胡、篤加
(閩南音)、突厥一音之轉,故<隋書.東夷傳>謂流求國之
人:「深目高鼻,頗類於胡,亦有小慧.-----銜杯共飲,頗
同突厥.」又,「歌呼蹋蹄,一人唱,眾皆和,音頗哀怨;扶
女子上膊,搖手而舞.」正與今習見者同.

    <正韻>:「兀臬,不安也.」本形容鱷,其倒裝即是女
媧.<桂海虞衡志>:「思儡木生兩江州.」<駢雅>:「思儡
不腐,女貞不凋.」由鱷之耐漚而引申.駟盧、狗盧為馬
韓屬國,辰韓屬國有斯盧、州鮮,斯盧即新羅前身.首里
為琉球之王城;裡為澎湖地名;南海諸國慣於地名前加
Sri,如室利佛逝(Sri Visaya).

    蚯蚓別名蛐,<西遊記>每嘲笑海中龍王曰泥鰍或
蚯蚓;普陀山為佛教聖地,在浙江外海舟山群島中;菩提,
樹名.又,柳宗元<無姓和尚碑>註:「佛書云菩提薩埵,言
覺有情也,從簡稱菩薩.」<集韻>:「嶀嵊,山名,在郯縣.
」肅慎乃朝鮮前身;清時隆田轄於赤山堡,臺灣有多處赤
山,或謂其「土盡赤」者讕言也!赤山堡東倚烏山嶺,轄
下有庄名烏山頭,烏山乃釜山、扶桑、放索、寶桑音轉.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
媯州懷戎縣北.」韓國南方亦有大港名釜山,扶桑三島之
神話,實肇因於此地乃通往日本之要津.放索(Pangsoys)
社名,今屏東林邊;臺東舊名寶桑(Posan).

    果洛(Golok)是在青海藏族中,最強悍的一支;<正字
通>:「狫,蠻也.明.田汝成<炎徼紀聞>:狫,一曰
獠.」又音紇,果洛一作俄洛,皆又音近甌駱,<廣州記>
云:「尉陀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趾、九真二郡,即
甌駱也.」客家人即呼閩南人曰甌駱.獠音同遼,自中國
東北迄東南半島,本皆同一族類;弁辰後分為加羅和任那
二小國,日本凡由中國輸入之物,每冠加羅()於物名
前;日本人所立以管漢人之頭目曰甲螺.

    鮮卑屬東胡族,初分三部,後其西部大人拓跋氏入主
華北;闍婆即今爪哇;茄拔可音轉為吉貝、執帛、贊普、
占婆、錢鎛、宗布、甘孛智,倒裝為彭祖、伯濟、百濟
、斐濟、柏舉;亦可音轉為章甫、參胡、真番、辰韓,倒
裝為弁辰、彭籛.臺灣原住民之「好相攻,難死而耐創.
」、占婆人之「性凶悍,勇於戰鬥.」、狫人之「輕命
死黨.」與日、韓之民族性,及史上匈奴、東胡、西羌、
突厥之表現,豈非如出一轍?

    <淮南子.氾論篇>:「羿除天下之害,死而為宗布.」
<前漢書.曹參傳>:「乃封參為執帛.」臺灣平埔族謂木
棉曰吉貝(Carpas),澎湖有吉貝嶼,臺南東山鄉原名哆囉
嘓(Dorcko)音叶篤加,其東河村舊名吉貝耍.<詩.周頌>:
「庤乃錢鎛.」<說文>:「鎛,田器.」<釋名>:「鎛,鋤類
也.」古幣帛多作田器狀.<廣韻>:「布,帛也;帛,幣帛.
」<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註:布,泉也.」
<史記.天官書>註:「錢古泉字.」<六書略>:「商貨布字
作.」<字彙>:「,音喘,殘也,盡也.又,對臥也.一說
古布字.」錢鎛分化出泉、帛二音.<說文>:「鎛,鎛鱗也
,鐘上橫木上金華也.」<淮南子.真訓>:「華藻鎛鮮.
註:鎛,今之金尊.鮮,明好也.」錢鎛倒裝為鎛鮮.鎛鱗之
圖案如魚鱗之排列,亦如銅錢之堆砌,英語謂錢曰Money,
音近鎛鱗.鎛本亦錢之指謂,故謂金錢輸贏曰博戲!

    吐蕃謂強雄為贊普;柬埔寨古譯甘孛智;<神仙傳>:
「彭祖姓籛名鏗.」彭鏗又音轉為馬韓、蜿、元山(韓
國地名),蚯蚓別名蜿;伯濟乃百濟前身;<春秋.定公四
年>:「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舉.」臺南縣後壁鄉原
屬白鬚公潭堡及上、下茄苳堡,白鬚、拍宰海皆音叶百
濟,公潭音訛為茄苳(閩南音);臭祐(白河秀祐原名)音近
嵯峨;塔蠟袷音叶哆囉嘓,乃、鐵勒、達賴與僂佝、
魯凱、六龜之合音.閩南音打貓(嘉義民雄)音近鐵勒;高
雄六龜原名荖濃.六龜里;<類篇>:「,蟲名,蝎也.」
瀨因此音闥又音賴,此古複音語之遺痕也!

    <臺南縣志.附錄古碑志>第九十七號載有現尚存於
麻豆國小的<訊斷猫求港寮充公示禁碑>,碑址距離水堀
頭僅數百米,此碑立於光緒十三年,閩南語「猫求」音近
「流求」,則麻豆港早先當名為猫求港,故陳稜等一行迺
由此上岸;往昔倒風內海深入此間,閩南語「龍港」、「
龍蛟」亦音近流求,嘉義縣的東石鄉有龍港,昔日嘉義縣
的義竹鄉一帶屬「龍蛟潭堡」.「倒風」音叶「東蕃」,
至明代猶以此地為登陸臺灣的前哨站,而賦予涵蓋全臺
灣之總名稱「東蕃」.<太平御覽.卷782>引<外國記>說:
「周詳泛海落紵嶼,上多紵,有三千餘眾,云是徐福童男
女之後,風俗似吳人.」「落紵」音叶「羅茲阿」,其為
流求同音異譯亦不無可能.平埔族與高山族本同一族類,
惟各族遷徙來臺,不免有時期先後之別耳!

    學術界每易犯以偏概全之誤,而尤以族群之離合為
最,如以「倭奴」涵蓋全日本,焉知尚有長期與大和朝廷
相對抗的「熊襲」,更遑論其東北方的「蝦夷」?其以「
朝鮮」涵蓋全韓國,亦忽略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雄
鼎立的事實,散佈在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沃沮、濊貊,並非
「扶餘」一族可以概括,中古前居半島南部的「馬韓」
、「辰韓」、「弁辰」等所謂三韓,也不是均同一族類,
史書云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遁走,鮮卑因此轉徙據有其
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故吾人論
及某部族,不可不詳察其組成分子。臺灣原住民不相統
屬,所謂「流求國」不曾奄有全臺,僅是以一個比較靠近
大陸的族群,其族名被誤解為國名以及島名,此與菲律賓
之舊名「呂宋」,有異曲同功之妙。就臺灣原住民各族
群之族名觀之,「普由馬(卑南)」者「驃馬(緬甸)」之
類也,「排灣」者「擺夷」之類也!「巴宰海」、「邦仄
(阿眉)」者「百濟」之類,而「占婆」之倒裝也!「卡瓦
蘭」者「句吳」之類也!「洪雅」者「夫餘」之類也!「
羅茲阿」者「老撾」之類也!「西拉雅」者「新羅」之
類也!「凱達喀蘭」、「道卡斯」者「突厥」之類也!「
布農」者「崩龍」之類也!「拍瀑拉」、「巴布薩」者
「百濮」之類也!「泰雅」者「島夷」之類也!「魯凱」
又「女古」之類,而「高麗」之倒裝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