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廣東二省移民在臺灣的後裔,只要一提起祖
先當年渡海來臺的往事,無不一律搬出「唐山過臺灣」
這一句口頭禪。臺灣中、北部的閩、粵移民間流傳著「
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說法,所謂的「唐山」指的就
是中國大陸,早期的移民大都為隻身來臺的未婚男性,
絕大部份都和原住民的姑娘結成了夫妻故云。已故著名
的武打明星李小龍演過一部影片名為「唐山大兄」,指
的是一位剛由廣東來到美國的華僑,可見不論閩、粵一
概都以「唐山」為祖國的代名詞,南洋一帶的華僑也說
其祖先來自「唐山」,而其原籍大多非閩即粵,第不知
他省僑民是否也有同樣說法。俚俗又有「唐山出猛虎」
一說,指的無疑就是中國大陸!「舊山子」且呼「新來
的唐山人」為「阿山子」。然而,為甚麼要把中國大陸
稱作「唐山」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緣由呢?
    我曾以中國三十五省、西藏與蒙古及海南島等的縣
名作了一份<中國各省縣名叶音排名表>,統計結果不含
倒裝的前五名依序是:(一)有熊、(二)有巢、(三)軒轅
、(四)女媧、(五)女希、有虞並居第五,「唐山」排名
在第二十七;含倒裝的前五名依序是:(一)有熊─軒轅
、(二)女媧─臥龍、(三)有巢─蚩尤、(四)女希─蜥龍
、(五)中央─有祖,「唐山」及其倒裝的「少典」則排
在第十六名。流傳至今的縣名,有可能即是上古時期較
為強勢的族群名,「唐山」這一組音並未十分突出。
    我又曾以辭典中所載之兩個音節的語詞,作了一份
<中國叶音詞彙分析表>,又作了一份<五十五組複音與
中國關係深淺表>,統計結果含倒裝的前五名依序是:
(一)有祖+有巢─江疑+蚩尤、(二)顓頊─神州、(三)
突厥+屠耆─震旦+契丹、(四)女媧─臥龍、(五)有熊
─軒轅,「唐山─少典」的排名已在第十三;不含倒裝
的前五名依序是:(一)江疑+蚩尤、(二)鳩茲(諸稽)、
(三)有虞(榆罔)、(四)肅慎(賽夏)、(五)臥龍,「唐山
」已在第二十名。惟,「鳩茲─諸稽」、「有虞─榆罔
」、「肅慎─賽夏」這三組音實乃上下同韻相叶,接續
的三名依序是:(一)有祖+有巢、(二)蛟龍、(三)震旦
+契丹。這裡面含倒裝與不含倒裝皆榜上有名的「突厥
+屠耆─震旦+契丹」實乃與「唐山─少典」十分接近
的一組音,而變化出「唐山─少典」這一組音的「女希
─蜥龍」,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排名表>的不含倒裝與
含倒裝分別居於四、五的排名,足見其與中國的關係無
論在地名或者詞彙方面,都是十分密切的。
    中華、華夏、震旦、唐山、神州、赤縣等稱謂甚或
南贍部洲都代表中國,「中原」一名源自「中央氏」的
叶音。「中華(君侯)」雖未入榜,「府君+海滄─君侯
+滄海」這一組音在含倒裝的<中國叶音詞彙分析表>中
的名次可排進第八,若加上所從出排名第十一的「辟疆
+阪泉─詹卑+赤壁」,為數亦甚可觀。「伏犧─夏后
」這一組音雖只排第十九,其所從出的「有熊─軒轅」
則在含倒裝的<中國各省縣名叶音表>中高居第一。「震
旦」音轉為「少典」,再倒裝即是「唐山」。「少典」
又音轉為「神州」,「顓頊」又音轉為「赤縣」,而「
顓頊─神州」互為倒裝,這四組音竟都互有關聯,無怪
乎其能在中國代興。至於「南贍」則「女希」之音轉,
而「唐山」一音所從出,所有足以代表中國之稱謂階為
部族名,在夏朝之前皆在中原居共主之地位,其出現在
歷史舞臺的次序完全與語音的聯鎖一致。
    「唐山」叶音縣名最多的省份,河北(4)、浙江(4)
同列第一,江蘇(3)、廣西(3)、甘肅(3)同列第二,江
西(2)名列第三;「少典」則河北(3)、四川同列第一。
由其分佈看來,適集中在中國本部十八省的東北、東南
、西南、西北四個區塊,主力則在河北省,故河北省有
「唐山市」;音叶「震旦」的「契丹」其大本營的熱河
即南與河北為鄰;西漢朝鮮四郡的「玄菟」音叶「少典
」,「朝鮮」本身即是「赤縣」的叶音,由此又音轉為
「肅慎」;音叶「唐山」的「泰山」被尊為「岱宗」;
<尚書‧皋陶謨>謂禹娶塗山,<左傳‧哀公七年>:「禹
會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與禹(鯀禹?)聯姻的
「塗山」亦音叶「唐山」;「帝摯」、「帝俊」等傳說
中的古帝皆「震旦」倒裝;「唐山」又音叶「帝舜」,
這個族群蓋即是夏朝以前之中國的共主。
    見於古籍中的「舜」,有「虞舜」、「姚舜」、「
契舜」、「大舜」、「帝舜」等不同稱謂,「禹」亦有
「夏禹」、「鯀禹」、「伯禹」、「帝禹」、「大禹」
、「戎文禹」諸多名目,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不同族群名
的記音,後人追記時又捕風捉影、穿鑿附會,彼此之間
並不相干。「神農」、「有熊」等皆一族或者一代之總
稱,並不是某特定一個人的指謂,然而編造上古史的人
不只為其取名立號,還為其娶妻生子,其事跡則多張冠
李戴、恣意不求合義理。例如:水神「共工」分化為「
鯀」、「禹」二人,而「鯀禹」又音叶「昆吾」,因「
夏禹」之「夏」又強以「禹」為「夏后啟」之父等,整
個上古史弄得雜亂無章、千奇百怪!但,古人憑藉代代
口耳相傳追記下來的總總神話傳說仍然十分寶貴,傳說
往往殘存著歷史的影子,在於如何爬梳耳!
    <詩‧商頌>:「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商之先祖
「相土」音叶「玄菟」,「成湯」音叶「契丹」,商人
未入中原前的本據實在河北。天子、太祖、帝摯、帝俊
、帝囷、檀君、太子、丹朱等都音叶「突厥」,朝鮮人
謂其開國的始祖號曰「檀君」。「突厥」古音又音叶帝
嚳,依姓氏學家的說法,十之八九的中國人其祖先往上
推,推到最後若非帝嚳即是顓頊。傳說「帝嚳」又號「
高辛氏」,父曰蟜極(音叶諸稽),蟜極父曰玄囂(音叶
肅慎),而玄囂為黃帝子。黃帝又生昌意,昌意生顓頊
(神州倒裝),顓頊生窮蟬(音叶蠶叢)。傳說契母名簡狄
(音叶震旦)、堯母名慶都(音叶契丹)、禹母曰修己(音
叶神州)、舜父曰瞽叟(音叶高辛)、舜子曰商均(音叶神
州)、昌意娶於蜀山氏(音叶肅慎)、帝堯娶於娵訾氏(音
叶鳩茲),這些與「突厥─鄒屠」、「屠耆─契丹」、
「唐山─少典」相關的複音語詞,環繞著堯、舜、禹等
的週邊打轉。有趣的是畬客的始祖傳說竟和高辛有關,
而「畬(ㄒㄧㄝ/)客」、「高辛」實乃互為倒裝。
    <樓炭經>曰:「蔥河以東名震旦。」<史記‧孟子
列傳>云:「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複姓有「唐山」,
卻未曾有典籍、史冊提過「唐山」即是中國,這又是為
甚麼呢?中國海外移民潮湧大盛於明代,鄭和航海圖上
稱「錫蘭」為「錫蘭山」,明人載籍中又有「雞籠山」
、「澎湖山」等稱號,則「唐山」一稱當起於斯,時人
以「唐人」自居,今海外華人猶多自稱「唐人」,其聚
居較密集之處常出現所謂的「唐人街」,海外華人成立
的行政機構也常取「唐榮」為名,<島夷志略‧卷四>第
52頁稱:「琉球人向稱中國人(明代賜民)為『唐人』,
故以其所居之地名『唐營』,後改『唐榮』,以村中貴
者為『總理唐榮司』。」羅芳伯在婆羅洲西南方的坤甸
成立「蘭芳大總制」,自稱「大唐客長」。<萍洲可談>
卷一云:「漢威令行於西北,故西北呼中國為漢。唐威
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為唐。」唐之國威廣被四方
,固不獨東南為然。同書卷二又云:「北人(中國人)過
海外,是歲不還者,謂之住蕃;諸(蕃)國人至廣州,是
歲不還者,謂之住唐。」廣州為有唐一代中國第一外國
貿易港,時至宋代而一般南海諸國人仍呼中國曰「唐」
以迄於明,<明史‧卷324>真臘條云:「唐人者,諸蕃
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皆然。」然則先是海外諸國
皆呼華人為「唐人」,至明朝時海外華僑乃依當時習慣
呼祖國曰「唐山」,與上古的「唐山」並不相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