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市的灣裡,臺南縣的仁德、歸仁,與高雄縣的
茄萣、湖內、路竹、阿蓮之間隔著一道「二仁溪」,民
間至今依然習慣稱呼其「二層行溪」的舊名,究竟其溪
名因何而得名,古今又經過怎樣的沿革呢?
    臺灣的河川常有一溪數名,或上、中、下游不一其
名的情形。例如曾文溪舊名灣裡溪,更早稱菜寮溪,自
大內鄉的後堀以上稱後堀溪,善化鎮原有平埔族目加溜
灣社,日據時期稱為灣裡街,昔日在其轄下的溪埔邊又
有曾文庄,佳里鎮在曾文溪舊道邊有菜寮庄。又例如鹽
水溪舊名蔦松溪,更早稱新港溪,其中上游又有許縣溪
等多條支流。可見溪名多得之於溪的流域所經,或出海
口、或交通要道、或溪流轉折處、或支流匯入處的較大
社名(即日後地名),全省各地應該都沒有例外。
    仁德鄉的二仁溪邊有個二行村,正是二層行部落的
所在地,二層行溪即得名於此。最初的「二層行」本是
音譯的地名,故又寫作同音的「二贊行」,由於清廷派
赴臺灣的官員多不懂得閩南方言,竟然由於筆誤把「二
贊行」誤成「二輦行」,進而簡化成「二輦溪」。臺灣
光復後,政府的官員不特不思將弄錯的溪名改回正名,
反而因「二輦」的叶音,再合「仁德」、「歸仁」二仁
的思維,將「二輦溪」又改為「二仁溪」焉。溯著這條
溪的上游走,在龍崎鄉有龍船、龍船窩,在左鎮鄉有內
庄、龍船荷,龍船窩、羅茲阿(曹族全名)、龍船荷、二
層行的閩南語本一音之轉,略去尾音則音叶龍船、內庄
、南庄(南化舊名)、鹿草(地名),倒裝為諸羅(縣名)、
菜寮等,二層行溪與菜寮溪均因曹族而得名。「出小龍
船窩過下急水、刺桐腳,西出內連桁,北匯於蚊港入於
海。」的急水溪雖過小龍船窩,卻因下急水而得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