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波<台語正字>「蔦松tsiau-tsheng」條云:「
荷語含(加)鹽的-----特指永康市鹽水溪之地名,不包含
其他『蔦松』,至少此地是通往當時的要地新港即現在
之新市和麻豆必經的渡頭,這裡水是鹹的含鹽的,荷語為
salzig,平埔族也依荷語叫這交通的要津,漢人將其音配
『蔦松』吧。其近鄰後來有『鹽行』,有晒鹽的設施才
有鹽商之存在,所謂鹽水溪也是蔦松也是salzig,可互相
為傍證的地名。」張先生的甌駱話用字發掘工作之成就
無人能比,但是在地名的探究上就不敢恭維了!
    另外,具有臺南市文獻委員的身份,並以平埔族地名
研究專家自居的楊森富先生,則主張「臺南縣的『左鎮
』一名如同永康市的『蔦松』,因其地理位置均位於小
溪旁,是原住的平埔族謂『小溪』曰『Zarochen』的音
譯。『左鎮』地名應係從『左鎮溪』而來,今左鎮鄉之
左鎮舊部落,正是沿左鎮溪而形成聚落,故『Zarochen』
這一平埔語,依原義譯解之,即成為『居住在小溪旁的部
落』之義。」如果居住在小溪旁的部落就把部落名稱叫
作小溪,那麼臺灣叫作小溪的地名將無慮成千上萬。
    清朝康、雍、乾諸朝時期,臺灣、諸羅兩縣以新港
溪為界,新港溪亦名蔦松溪,即今之鹽水溪。何以同一段
河流有那麼多不同的稱謂呢?道理其實非常簡單,首先以
最早出現的「新港溪」而言,因為這條溪最初是在「新
港社(今臺南縣新市鄉)」的附近注入臺江內海,於是就
以出海口當地最大的部落之名作為這條溪的指謂,猶云
新港之溪也!自道光三年大風雨,臺江內海陸浮後,新港
溪因出口被塞,自蔦松附近改道向西,至臺南市的安平附
近出海,是以改名「蔦松溪」也!至於再改稱「鹽水溪」
蓋因「蔦松」國、臺語音有出入,乃溯源於支流之一的
深坑子溪發源處的鹽水埤,然深坑子溪本非鹽水溪之本
幹主流,其以「鹽水」為名者,蓋由於此溪過蔦松後流經
「鹽行」與「洲仔尾」,昔日這兩個部落比蔦松要大得
多,各取其頭一音合稱為「鹽洲」,起初大約是叫做「鹽
洲溪」的,後來想必是音訛就變成鹽水溪了。
    「蔦松」或作「鳥松」,高雄縣有個鳥松鄉,一般人
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總會以為該地因昔日臺灣鄉野到
處可見,俗稱「癘榕」的鳥榕而得名,就如同其他地名
中帶有茄苳、苦苓、埔姜、莿桐、槺榔、蘆竹、校栗、
九芎等等一般,其實就連這一些也都是原住民社名的音
譯,高雄縣有個「茄萣」鄉、梓官鄉有「茄典」,雖音近
「茄苳」,畢竟因為當地不出產,不願自欺欺人;屏東縣
的「佳冬」鄉,早年文獻的記載則為「茄藤」社焉!
    <字彙補>:「鳥,又子削切,音爵。」<前漢書.地理
志>:「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書.段熲傳>:「欲攻武
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鳥音爵。」閩南語「鳥」文言
讀「ㄋㄧㄠ\」、白話音近「爵」曰「ㄐㄧㄠ\」,但「
蔦」僅音「裊」及音「釣」。「鳥榕」又名「赤榕」,
外觀稍異於榕,葉較榕大,新葉鮮紅,初生之時苞含如筆
。既明明是「榕」,卻稱之為「松」,此蓋由於國、臺語
音出入太大,不敢冒然採用,<台語正字>以為甌駱語謂「
榕」的「ㄑㄧㄥv」當是「青榕」或「蒼榕」的合音。
    <集韻>:「菘或作;或作;本作;忡,別作
忪,又或作;恐古作;同。」<玉篇>:「與通
;,籀文頌字。」<韻會小補>:「訟通作誦。」與
同,<晉書.衛恆傳>:「下筆必為楷,則號不暇草書。
」則松同公、工、中、虫、蟲、、、囪、戎、容、
甬,加虫為蛩,蛩(ㄑㄩㄥ/)音近「ㄑㄧㄥv」,浺瀜(水
深廣貌)、蓯蓉或菘茸(藥名)一音之轉,分化出松、榕二
音。「榕」本通作「松」,故兩者易於混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