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原住民地名漢譯粹言

真假「紅毛」

    臺南縣的下營鄉有「紅毛厝」,嘉義市的蘭潭原名
「紅毛埤」,市內又有「紅毛井」、嘉義縣的水上鄉與
臺南縣的左鎮鄉均有「紅毛寮」、雲林縣的水林鄉有「
紅毛路」、彰化縣的田中鎮原有「紅毛社」、苗栗縣的
南庄鄉有「紅毛館」、新竹縣的竹北市舊名「紅毛田」
、新竹縣的新豐鄉與高雄市的小港區均有「紅毛港」,
除了澎湖縣馬公市原先稱為「紅毛城」的「紅木埕」,
確實由於荷蘭人曾經在此修築砦堡因而得名以外,其他
這一大堆的「紅毛」是否與荷蘭人有關,都極為可疑,未
聞荷蘭人曾深入苗栗內山,更不可能有荷蘭人的蕃社。
全省多處的「隘門」、桃園縣的「楊梅」、彰化縣溪湖
鎮的「阿媽厝」、嘉義縣民雄鄉的「鴨母湳」、臺北市
內湖區的「鴨母嶺」、臺北縣淡水鎮的「鴨母堀」、桃
園縣石門水庫上方的「阿姆坪」、臺中市的梧棲鎮有兩
個「鴨母寮」、苗栗縣的後龍鎮與嘉義縣的朴子鎮及屏
東縣的九如鄉與臺南縣的東山鄉及臺南市的「鴨母寮」
等,與「阿美(族名)」及「雅美(族名)」都音近「紅毛
」,苗栗縣後龍鎮的「烏眉」與通霄鎮的「烏眉坑」,可
破新豐「紅毛港」與荷蘭人有關之妄;嘉義縣鹿草鄉的
「下麻」及番路鄉的「黃目子腳」,可證明嘉義市「紅
毛埤」、「紅毛井」由荷蘭人開挖之無稽!

「埤頭」何其多

    臺南縣的麻豆鎮有埤頭里,隔臨的佳里鎮有北頭洋
與埔頂,附近的七股鄉與下營鄉均有麻豆寮,麻豆鎮又有
蔀地與麻豆口,六甲鄉有麻豆坪(馬斗坪),嘉義縣的鹿草
鄉有麻豆店,故「埤頭」、「北頭」、「蔀地」、「埔
頂」有可能皆是「麻豆」的一音之轉。彰化縣的埤頭鄉
有兩個埤頭,北鄰的溪湖鎮有汴頭,東鄰的北斗鎮舊名寶
斗,再往東的社頭鄉則有埤斗;同縣的芬園鄉有寶斗厝,
花壇鄉有埤仔頭,和美鎮有埤雅頭;雲林縣的西螺鎮有埤
頭壩,同縣的大埤鄉有頂埤、中埤仔,又有浮潭、埤頭,
埤頭、汴頭、寶斗、埤斗、浮潭實乃一音之轉,又倒裝
為頂埤、大埤、中埤仔。彰化縣北斗鎮北鄰的田尾鄉有
鎮平、東鄰的田中鎮有太平庄;雲林縣的大埤鄉亦有鎮
平,雖然這兩處都不乏客家嘉應五屬之鎮平的移民,但其
所謂「思鄉地名」,則顯然是由「大埤」叶音所得來的
靈感。臺中市也有鎮平,又有陳平,東鄰為太平市有頭汴
坑,顯然也是同音的異譯。鎮平倒裝為平鎮,彰化縣的鹿
港鎮有平鎮,此地是泉州移民的墾殖區;桃園縣的平鎮市
原名「安平鎮」,此地是客家移民佔大多數的地區,但也
與蕉嶺舊名的鎮平扯不上關係。

臺灣盛產「茄苳樹」

    昔日屏東縣東港鎮的南方有「茄藤港」,原為馬卡
道平埔族「茄藤社」故址,即屏東縣原名「茄苳腳」的
「佳冬鄉」,「茄藤」、「茄苳」、「佳冬」都是原住
民地名的同音異譯,臺灣全省與「茄苳」有關的地名難
以計數,「茄苳(重陽木)」又是遍佈全島,昔日到處可見
的土生樹木,但是以這種樹木為特徵來做為地名的說法,
有待重新商榷。高雄縣有「茄萣鄉」,其南方的梓官鄉
有「茄典」,梓官鄉東鄰的橋頭鄉舊名「橋仔頭」,由其
相鄰近的地緣關係,可知三者本同一音。

「崎頂」與「崁頂」

    新竹縣寶山鄉「大崎頂」的南邊有「大確頂」,其
北方的竹北市有「崁頂」、新埔鎮有「崎頂」、新豐鄉
有「崎頂」、「崁頭」;其西方的新竹市有「茄冬」,又
西南方苗栗縣的竹南鎮有「崎頂」、頭份鎮有「崎仔頭
」,這一種叶音地名薈萃於一處的現象,猶如高雄縣田寮
鄉的「大崎頂」,昔日居住於此處之原住民的社名,正是
音叶這三個字的「大傑巔」,故田寮鄉又有「崁頭」、
「古亭」,其北邊臺南縣的龍崎鄉則有「崎頂」。無獨
有偶的─苗栗縣的通霄鎮有音叶「大傑巔」的「大枷頭
」與「塗崁頂」,鄰近的苑裡鎮與銅鑼鄉則分別有「茄
東腳」與「加冬坑」。

「劍潭」與「鼓亭」

    臺北市「劍潭」這個地方一向被當成古蹟傳詠,<淡
水廳志>列入全淡八景之一,謂「劍潭幻影」或「劍潭夜
光」。雍正十年分巡臺廈道伊士良在<臺灣志略>裏說:
「劍潭,有樹名茄苳,高聳障天,大可數抱,峙於潭岸。相
傳荷蘭人插劍於樹,生皮合劍在其內,因以為名。」<淡
水廳志>云:「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
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又,地方傳聞明鄭時逐荷蘭人
至此,荷人投劍於潭中遁走故名。然,荷人是否曾抵此,
不無疑問?臺北市的「古亭區」即昔日的「古亭庄」,或
云此地往昔是跟「生蕃」的交界處,為提防新店溪上游
屈尺方面的泰雅族,庄民相議建立一亭,亭上置一大鼓,
當「生蕃」來襲時,就擂鼓示警以聚合庄民,是以被稱為
鼓亭庄,後來改稱古亭庄。又有一說,則謂因閩南語俗稱
「古亭廩」的圓形穀倉而得名,其理由是<淡水廳志>有
內湖陂「灌溉大加臘西畔古亭倉」的記載。其實,「劍
潭」、「古亭」、「崁頂」、「關渡」、「關帝」均是
一音之轉,古亭區昔日又有崁頂庄。南投縣的集集鎮有
「古亭笨」、宜蘭縣的壯圍鄉與高雄縣的田寮鄉也各有
一個「古亭」、苗栗縣的公館鄉有「關帝埔」、同縣的
三義鄉有「關帝山」、南投縣的仁愛鄉有「關刀山」又
有「關頭山」。「關渡」在早期的文獻上有「關渡門」
、「竇門」、「干豆門」、「甘答門」、「肩脰門」
、「江頭」等不同稱謂,大概是異譯已經太多了,倒沒有
人再來附會個「關刀門」。「茄苳」分明是「劍潭」的
叶音,所以在傳說中也插上了一腳。

「牛稠」與「土庫」

    臺南縣的關廟鄉及山上鄉有「牛稠埔」,同縣的麻
豆鎮有「後虞朝」,仁德鄉有「牛稠仔」,玉井鄉與鹽水
鎮各有一個「牛稠」、官田鄉有「牛稠」與「牛稠尾」
、嘉義縣朴仔溪的上游稱「牛稠溪」,同縣的義竹鄉有
「牛挑灣」、雲林縣的土庫鎮有「牛稠仔」,同縣的臺
西鄉有「火燒牛稠」,水林鄉有「牛桃灣」,北港鎮有「
扶朝」、彰化縣的埤頭鄉有「芙朝」,同縣的芳苑鄉有
「牛肚溝」,二林鎮有「牛稠橋頭」等,全省數不清的「
牛寮」之音的地名,音近前述的「茄苳」、「崎頂」,
同樣在全省不計其數的「土庫」或「塗庫」為其倒裝,
且常在其左近(如屏東縣的里港鄉既有土庫村又有茄苳
村;雲林縣的土庫鎮原為大坵田堡,「土庫」實乃「大坵
」的叶音),或藉其他諧音遁跡潛形。「牛寮」的閩南語
音近「五條」,雲林縣臺西鄉的「五條港」只有一個港,
因此臺南市的佛頭港、北勢港、松仔腳港、新港、南河
港合稱「五條港」的說法,有「望文生義」之嫌!

「大埤」與「大埔」

    雲林縣大埤鄉東方的古坑鄉有「大埔」,其東南方
嘉義縣舊名「大莆林」的大林鎮也有「大埔」,再往南
更有做為鄉名的「中埔」、「大埔(前、後)」,高雄縣
的內門鄉也有「大埔」又有「中埔」、臺南縣的鹽水鎮
有「大埔」又有「竹埔」、「中埔鄉」又有「頂埔」;
古坑鄉北鄰的斗六市有「埤仔頭」,大林鎮往西的新港
鄉也有「埤仔頭」,又有「板頭」;大林鎮有「下埤頭」
,其南鄰的民雄鄉有「北斗」,其倒裝即是「大埤」或「
大埔」。新港鄉西鄰的六腳鄉有「竹本」、南鄰的太保
鄉有「大保庄」,細味之仍然是「大埤」或「大埔」的
叶音,然則有關「太保鄉」得名的一貫說法,由於加封「
太子太保」之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的故鄉在此之說,須
附帶說明是先有「大保」的庄名,再因叶音而改成「太
保」;至於「大埔」一名與廣東省潮州府大埔人有關之
說,可以「鎮平」之例等同視之。

「赤崁」與「菜公」

    臺南市的「赤崁樓」名聞全省,其座落的地點原為
「赤崁社」的所在地。澎湖縣的白沙鄉有「大赤崁」、
「小赤崁」、「赤崁頭」,這是澎湖群島與臺灣西部的
原住民原本同類的明證。高雄縣的梓官鄉與南投縣的埔
里鎮也各有一個「赤崁」、臺南縣的善化鎮有「坐駕」
、同縣有「將軍鄉」,雲林縣的斗南鎮亦有「將軍」,又
有「石龜」,同縣的芳苑鄉舊有原稱「深坑仔」的「深
耕堡」、臺北縣有「深坑鄉」、臺南縣的關廟鄉與南投
縣的鹿谷鄉亦有「深坑」、苗栗縣有「造橋」、新竹縣
的新埔鄉有「照鏡」、南投縣的魚池鄉有「銃櫃」、臺
北縣的新店市與平溪鄉及新竹縣的橫山鄉與南投縣的草
屯鎮及高雄縣的杉林鄉均有「粗坑」、臺東縣的綠島鄉
有「柴口」、新竹市有「柴橋」與「厝仔坑」、彰化市
有「柴坑仔」、彰化縣的溪州鄉有「松仔腳」、苗栗縣
的造橋鄉有「赤崎仔」、獅潭鄉有「大銃櫃」、「竹銃
櫃」、後龍鎮有「松仔腳」、新竹縣的竹東鎮原名「樹
杞林」、峨眉鄉有「赤柯平」、桃園縣的新屋鄉有「赤
牛欄」、臺北縣的雙溪鄉有「詹家」與「燦光寮」、臺
中市的「樹仔腳」、臺中縣大安鄉的「松仔腳」、東勢
鎮的「七坑」等都音叶「赤崁」。嘉義縣新港鄉的「菜
公厝」、嘉義縣竹崎鄉的「菜公店」、彰化縣溪州鄉的
「菜公溝」、桃園縣的龜山鄉與臺南縣的鹽水鎮各有一
個「菜公堂」、臺北縣三芝鄉的「菜公坑」及彰化市的
「蔡公寮」等,均是「赤崁」的同音異譯,與看守寺廟的
所謂素食者全然扯不上關係。臺南縣的麻豆鎮有「水堀
頭」,嘉義縣的水上鄉舊名亦為「水堀頭」,臺中市的「
水堀頭」原稱「加頭」,「加」、「水堀」俱音叶
「赤崁」。臺中縣的沙鹿鎮有「晉江寮」、麻豆水堀頭
的附近有「晉江宅」,大陸的「浙江省」與福建省的「
晉江」及江西省的「井崗山」是「赤崁」的老家。

「急水」乎?「汲水」乎?

    臺南縣境偏北方的「急水溪」有應作「汲水溪」之
說,其實「赤崁」音轉為「坐駕」、「將軍」、「梓官
」等,倒裝即是「急水」。臺北縣的平溪鄉與雙溪鄉的
「竿蓁坑」、淡水鎮的「竿蓁林」與「高厝坑」、坪林
鄉的「紀州寮山」、新店市的「屈尺」、萬里鄉的「五
指山」、板橋市的「港仔嘴」、臺北市松山區的「舊宗
」與北投區的「五指山」、桃園縣復興鄉的「庫志」與
「佳志」及「谷倉角」、龍潭鄉的「上九座寮」、八德
鄉的「關路缺」、大溪鎮的「溪州」及「舊溪州」與「
溪州山」、大園鄉的「下縣厝仔」與「港仔嘴」、新屋
鄉及楊梅鎮的「邱厝」、新竹縣芎林鄉的「芎蕉窩」及
「高頭」與「五座屋」、關西鎮的「拱子溝」、寶山
鄉的「芎蕉窩」、竹北市的「溪州」、橫山鄉的「九讚
頭」、五峰鄉的「五指山」、新竹市的「溪州」與「鹽
水港」及「古車店」與「韭菜坑」、苗栗縣公館鄉的「
芎蕉坪」與「甲叉河」、苑裡鎮的「顏厝」與「弓蕉坑
」、通霄鎮的「九層窩」與「古厝窩」、三義鄉的「拐
子湖」、造橋鄉的「錦水」與「鹽菜坑」、獅潭鄉的「
鹽水坑」、卓蘭鎮與獅潭鄉的「桂竹林」、南庄鄉的「
礦場」及兩處「桂竹林」、泰安鄉的「錦水」、後龍鎮
的「許厝」、苗栗嘉盛的舊名「加志閣」、臺中縣神岡
鄉的「溪州」、潭子鄉的「茄至角」與「甘蔗崙」、梧
棲鎮的五叉港、清水鎮的「舊庄」、霧峰鄉的「舊正」
、太平市的「九層頭」、彰化縣的「溪州鄉」、員林市
的「溝皂」與「江厝」、二水鄉的「過圳」、彰化市的
「溪州」、彰化縣的「溪州鄉」、溪州鄉的「溪厝」、
線西鄉的「口厝」、埔鹽鄉的「角樹」與「牛厝埔」、
芬園鄉的「縣庄」、芳苑鄉的「五俊」、竹塘鄉的「五
庄仔」、埔心鄉的「許厝」與「芎蕉腳」、社頭鄉的「
許厝寮」、和美鎮的「柑仔井」、南投縣竹山鎮的「溪
州仔」與「刮菜園」、名間鄉的「錦梓」、雲林縣古坑
鄉的「溪州仔」、斗六市的「江厝仔」、二崙鄉的「義
庄」與「吳厝」、北港鎮的「溝皂」與「口庄」、莿桐
鄉的「甘厝」、麥寮鄉的「許厝」、東勢鄉的「新許厝
寮」、元長鄉的「客厝」、臺西鄉的「邱厝」與兩個「
牛厝」、崙背鄉與大埤鄉的「舊庄」、嘉義縣民雄鄉的
「江厝仔」、番路鄉的「客庄」、朴子鎮的「崁前」及
其舊名「猴樹港」、六腳鄉的「溪厝」、義竹鄉的「溪
州」與「上溪州」、水上鄉的「外溪州」、義竹崎鄉的
「溪州」、臺南縣鹽水鎮的舊名「鹹水港」、白河鎮的
「溪州」與「客庄內」、新化鎮的「鹽水埤」、楠西鄉
的「鹽水堀」與「香蕉山」、左鎮鄉的「鹽水坑」及「
九層林」與「崗梓林」、南化鄉的「芎蕉湖」、歸仁鄉
的「辜厝」與「康厝」及「許厝甲」、關廟鄉的「許厝
湖」與「管厝園」及「韭菜寮」、仁德鄉的「柯厝」與
「許厝」、大內鄉的「口庄」、佳里鎮的「溪州」、學
甲鎮的「下溪州仔」、善化鎮的「牛庄」、流經臺南市
出海的「鹽水溪」、高雄縣的岡山鎮舊為「竿蓁林街」
、內門鄉的「鹽水埔」、六龜鄉的「舊庄」與「溪州」
、旗山鎮的「溪州」、林園鄉的「頂溪州」、燕巢鄉的
「滾水」、屏東縣高樹鄉的舊名「高樹下」、萬巒鄉的
「佳佐」、高樹鄉的「舊庄」與「源泉」、恒春鎮的「
芎蕉灣」、滿洲鄉長樂的舊名「玖厝」、九如鄉的「九
清」與「玉水」、牡丹鄉的「頂加芝來社」、春日鄉的
「內、外加芝來社」、潮州鎮的「光春」、臺東縣長濱
鄉的舊名「加走灣」、長濱鄉的「香蕉山」、成功鎮與
東河鄉交界處的「加只來山」、澎湖縣湖西鄉的「雁情
嶼」、宜蘭縣三星鄉的「中溪州」、南澳鄉的「金巢山
」、五結鄉的「錦草」等,都是「急水」的叶音,而「急
水溪」的出海口有「鹽水」,故發源於鹽水埔、鹽水堀
、鹽水坑、鹽水埤附近的河流名鹽水溪也!

「新港」與「三角」

    由臺南市遷徙到臺南縣新市鄉的「赤崁社」,搖身
一變而為「新港社」,其實乃是一音之轉。苗栗縣後龍
鎮的「新港」並不在海邊,公館鄉的「新港寮」且在內
陸,<台灣地名研究>固云後龍鎮的新港為道卡斯平埔族
「新港社」的所在地,中港則為「中港社」的所在地;嘉
義縣的「新港鄉」由其近鄰有「菜公厝」看來,以音譯
的可能性居高;彰化縣的「伸港鄉」雖刻意採用同音字,
其北方固仍還有一個「新港」;高雄縣彌陀鄉的舊港口
似相對永安鄉的「新港」而言,但其南邊則有梓官鄉的
「赤崁」。澎湖縣馬公鎮的「鎖港」或「鎖管」、湖西
鄉的「沙港」與「蕭瓜」、望安鄉的「西吉嶼」、七美
鄉的「西甲」等,及臺南縣將軍鄉的「西甲」、臺北縣
樹林鄉與苗栗縣竹南鎮的「山佳」、臺東縣成功鎮的「
小港」與「施龜彌映社」、南投縣埔里鎮的「史港」、
臺中縣的龍井鄉與烏日鄉各有一個「成功」、彰化縣福
興鄉的「新溝」、高雄市的「獅甲」、高雄縣鳳山市的
「新甲」與旗山鎮的「新光」、臺南縣的「西港鄉」與
彰化縣大城鄉的「西港」等都是「新港」的叶音。苗栗
縣的三義鄉有「三櫃」、桃園縣的復興鄉與雲林縣的斗
六市均有「三光」,臺中市的北屯區亦有「三光」,又有
「三貴城」,其南方的太平市有「新光」,其西北方有「
神岡鄉」,神岡鄉又有「三角村」;其東北方有「石岡鄉
」,再往東的東勢鎮則有「石角」,這幾個地名亦音叶「
新港」。新竹縣關西鎮的「石岡仔」與竹北市的「新港
」固相距不遠,苗栗縣的公館鄉既有新港寮又有叶音的
石坑仔,新竹縣竹北市的新港在新竹市的舊港之北,東鄰
的新埔鎮有叶音的照鏡。三角埔、三角林、三角草、三
角湖、三角躅、三角山、三角嶺、三角潭、三角店等等
許多「三角」,甚至三崁店、三界埔、三結義、四角城
、石觀音等,即使雪山原名的「雪高翁山」,與「漱玉」
美名的「秀姑巒溪」,都與「新港」有關。

「鯤身」與「龜山」

    南投縣有「國姓鄉」,古早有「內、外國姓」之分,
古文獻又或作「國勝埔」,延平郡王鄭成功的足跡未曾
到達此地,故其得名與「國姓爺」的尊稱無關。彰化市
有「國聖井」,臺中縣的鐵砧山也有一口傳說與鄭成功
有關的「國姓井」,臺中縣的龍井鄉與烏日鄉既各有一
個「成功」,附近何愁無其倒裝的「國姓」?臺北縣萬里
鄉野柳附近有「國姓埔」海灘,如今已易「國姓」為「
國聖」,萬里鄉的「金山」坪與鄰近的「金山」鄉都為
其叶音;臺南縣七股鄉的「國聖港」,又有「國賽港」、
「國使港」、「各西港」等不同寫法,足見其本是原住
民地名的音譯。或云閩南人把海岸邊的沙洲稱為「鯤身
」,然而取名「鯤身」的地名僅見於臺南縣,其他縣份以
至福建、廣東,亦無「鯤身」出現,可見又是望文生義。
臺南縣的將軍鄉有廣山村、新市鄉及歸仁鄉各有一個「
看西」(按:歸仁鄉的「看東」音叶鄰近關廟鄉的「龜洞
」,猶如臺北縣新店市的「廣興」鄰近又有「龜山」);
昔日臺南市自安平起至二層行溪的出海口,排列著七個
沙坵,其名稱由一鯤身順數至七鯤身;如今臺南縣沿海的
北鯤身已消失,尚存南鯤身與青鯤身。其實,「國姓」、
「鯤身」、「廣山」、「看西」等均為一音之轉,而即
是「新港」的倒裝。高雄縣的「甲仙」、雲林縣西螺鎮
與臺北縣新店市及桃園縣平鎮市與高雄縣美濃鎮及屏東
縣高樹鄉與宜蘭縣冬山鄉及屏東市的「廣興」(按:客家
口音)、彰化縣大村鄉的「加錫」、南投縣草屯鎮的「
御史」、臺北市的文山區舊名「拳山」、澎湖群島的「
雞善嶼」與「狗沙仔礁」及西嶼鄉的「牛心灣」、彰化
縣秀水鄉與雲林縣土庫鎮的「溪心」、位於高雄港港口
的「雞心石」、苗栗縣頭份鎮的「雞心壩」、桃園縣與
苗栗市及臺北縣的新店市與臺中市各有一個「龜山」等
,均為「鯤身」的同音異譯。宜蘭縣頭圍海岸東方約五
海浬處的「龜山島」,遠看誠然有如海龜浮出水面,甚至
還下了四顆龜卵,但依其舊名「五獅嶼」及頭城鄉海岸
邊的「梗新」都音叶「龜山」看來,形狀像龜乃是一種
巧合。此外,又有「牛屎港」、「牛屎崎」、「牛屎坑
」等並音叶「國聖港」。好笑的是彰化縣福興鄉的「管
嶼厝」實音同大城鄉的「官仕厝」、雲林縣斗六市的「
管士厝」與嘉義縣太保市的「管事厝」,易「厝」為「
寮」,則成為苗栗縣後龍鎮的「公司寮」矣!

山谷何來「大坵園」

    高雄縣的甲仙鄉有「大邱園」、南投縣的集集鎮有
「大邱園」又有「大丘園」、苗栗縣的竹南鎮與通霄鎮
均有「大坵園」、桃園縣的大園鄉原名「大坵園」、桃
園縣的龜山鄉有「大丘田」、臺北市的內湖區有「大邱
田」、臺北縣的土城市與南投縣的鹿谷鄉及臺南縣的六
甲鄉皆有「大丘園」、雲林縣的土庫鎮原稱「大坵田堡
」,六甲鄉「大丘園」的鄰近又有「大丘」、「大崎」,
龜山鄉「大丘田」附近又有「大岡」、「大坑」,苗栗
縣除有兩個大坵園以外,又有後龍鎮的「大區園」,而這
幾個地名的閩南語讀音俱音近「土庫」。以上所列舉的
地名中,不少位處深山溪澗旁,故顯然是「由音生義」的
擬音地名,再視情況加「田」或加「園」,否則平原地帶
不處處都是「大坵園」?桃園縣的大溪鎮最早稱為「大
姑陷」,亦音叶「大坵園」,後又改為「大姑崁」再改為
「大嵙崁」。閩南語「大姑」、「大嵙」、「大溪」亦
音近「土庫」,「大姑陷」與「大嵙崁」乃是一音之轉,
桃園縣楊梅鎮的「大坑坎」、臺北縣泰山鄉的「大科坑
」或「大窠坑」、八里鄉的「大坑口」與「長坑口」、
石碇鄉的「大溪」、平溪鄉的「苕谷坑山」等,這一
堆地名都音叶「大嵙崁」,也都距桃園的大溪不遠,由地
緣上可窺見其分佈範圍。或曰「大姑陷」乃是霄裏社平
埔族稱「大漢溪」為「Takoham」的對音,誠然有好多個
「大坵園」正好都位於河流邊,閩南語稱水田為「田」
謂旱田曰「園」,「大坵田」多不在河流旁,而臺灣的河
流又多有一溪數名,可見其未必是因溪而得名。

「後壁」與「頭前」

    雲林縣的古坑鄉有「荷包」與「荷包山」,同縣的
二崙鄉與嘉義縣的朴子鎮皆有「荷包嶼」;彰化縣福興
鄉的「福寶」與「番婆」、芳苑鄉的「漢寶」、溪湖鎮
的「番婆庄」、嘉義縣新港鄉與臺中市的「番婆」、桃
園縣新屋鄉的「番婆」、新竹縣北埔鄉的「番婆坑」
、苗栗縣南庄鄉的「番婆石」、雲林縣埤頭鄉的「番仔
埔」、新竹縣竹北市的「番仔坡」、苗栗縣的竹南鎮與
彰化縣鹿港鎮與雲林縣水林鄉與嘉義縣東石鄉與臺南縣
麻豆鎮及高雄縣湖內鄉的「海埔」等,皆音近「荷包」,
受荷蘭人教化的臺灣原住民中,最北部的「華武」或
作「華波勒」、「伐普蘭」,又作「拍瀑拉」,「荷包」
音近「伐普」,向來都誤把「拍瀑拉」的活動範圍界定
在大肚溪以北。雲林縣的「虎尾鎮」、臺北縣淡水鎮的
舊名亦為「虎尾」後又改為「滬尾」、臺中縣大安鄉的
「海尾仔」、臺南市安南區的「海尾寮」、臺北縣三芝
鄉與苗栗縣後龍鎮與臺中縣梧棲鎮與彰化縣伸港鄉的「
海尾」、新竹市與臺中縣的外埔鄉及全省多處的「虎尾
寮」、臺中縣大雅鄉的「花眉」、嘉義縣東石鄉與雲林
縣口湖鄉的「蚶仔寮」、高雄市小港區與南投縣國姓鄉
及南投市的「鳳鳴」、臺南縣龍崎鄉的「番仔磨」、白
河鎮的「虎仔墓」(高雄縣的內門鄉有「蜘蛛墓」,所以
這還算不足為奇)、東山鄉的「鳳尾厝」、苗栗縣銅鑼
鄉的「黃麻園」、頭屋鄉的「蛤蟆石下」、澎湖縣望安
鄉的「風門山」、白沙鄉的「吼門」與「海尾坪嶼」、
雲林縣古坑鄉的「番尾坑」等,其閩南語音均音近「華
武」的閩南語音,臺北縣三峽鎮與新竹縣竹北市與雲林
縣古坑鄉及莿桐鄉的「麻園」、臺北縣三峽鎮的「麥仔
園」、臺中市的「麻園溪」、新竹縣尖石鄉與苗栗縣頭
屋鄉的「帽盒山」、彰化縣二林鎮的「梅芳」、雲林縣
虎尾鎮的「梅仔園」、桃園縣八德鄉的「麻園後」、苗
栗縣獅潭鄉的「鳴鳳」等為其倒裝。臺南縣之後壁鄉的
俗稱及雲林縣的虎尾鎮與二崙鄉及高雄縣的大寮鄉均有
的「後壁寮」、雲林縣的褒忠鄉有「後壁湖」、雲林縣
的大埤鄉有「后壁店」、彰化縣的秀水鄉有「後壁埔」
、臺南縣的仁德鄉與桃園縣的蘆竹鄉均有「後壁厝」、
臺南縣的玉井鄉有「芋匏」、屏東縣有「鹽埔鄉」、屏
東縣的新園鄉有「鹽浦村」、澎湖群島有「員貝嶼」等
,均為「荷包」之音轉,「澎湖」或「平湖」、彰化縣的
「埔鹽鄉」與鹿港鎮的「澎湖厝」、臺中市的「筏仔溪
」與「仔溪」、臺中縣大雅鄉原名「壩雅」、嘉義縣
梅山鄉與臺北縣坪林鄉的「碧湖」、屏東縣潮州鎮的「
八爺」、臺北縣金山鄉的「八煙」、屏東縣瑪家鄉的「
筏灣」、牡丹鄉的「八瑤社」及「排灣(族名)」等是其
倒裝。桃園縣蘆竹鄉「後壁厝」鄰近又有「頭前」,臺
南縣的佳里鎮有「頭前許」與「後壁曾」、白河鎮有「
頭前溪」,鄰近的東山鄉有「後壁厝」、臺北縣的三重
市亦有「頭前」、彰化縣的和美鎮有「頭前寮」與「頭
前厝」、雲林縣的斗六市有「頭前寮」、新竹縣有「頭
前溪」、臺南縣的左鎮鄉有「頭前溪庄」,鄰近的大內
鄉有「頭庄」,閩南語「頭庄」音近「頭前」;客家話「
頭重」音近「頭前」,由竹東鎮的「頭重埔」纔恍然「
頭前溪」得名的由來,並非在何者之頭前,桃園縣八德市
的「面前厝」、高雄縣燕巢鄉的「面前埔」、臺南縣永
康鄉的「對面仔」、苗栗縣通霄鎮的「對面庄」等,也
不必定是在甚麼的「面前」或「對面」。

「湖內」與「內湖」

    高雄縣的「阿蓮鄉」舊名「阿嗹」,凡附加「口」
部偏旁者,多為譯自原住民的地名,故「阿嗹」之得名肯
定與原住民有關。阿蓮鄉西鄰的路竹鄉有鴨寮,再往西
有湖內鄉,過二層行溪為臺南市的灣裡,閩南語「阿嗹」
音近「鴨寮」、「湖內」、「灣裡」,而這幾個地名略
成帶狀的分佈在相鄰近的地帶。永安鄉有烏林頭,梓官
鄉有蚵仔寮,鴨寮南鄰的岡山鎮亦有灣裡,再往南的橋頭
鄉有芋寮,更往南的仁武鄉有烏林與灣內,高雄市有灣仔
內,過高屏溪則屏東縣的林園鄉有烏龍,「灣里」、「蚵
仔寮」、「芋寮」、「烏林」、「烏龍」、「灣內」、
「灣仔內」等均為一音之轉,再依各地之特色而賦予字
義。但如「烏龍」、「阿嗹」實無命義可言。「灣裡」
、「湖內」又倒裝為「內灣」、「內湖」,苗栗縣卓蘭
鎮有內灣,泰安鄉有音的「南灣」,又音轉為頭屋鄉的
「南窩」;新竹縣的橫山鄉亦有「南灣」,而湖口鄉亦有
「南窩」。新竹市的「內湖」與同市的「楊寮」互為倒
裝,音地名與倒裝地名每相距不遠,如雲林縣的四湖鄉
有「內湖」又有「湖寮」、彰化縣的社頭鄉有「芋寮」
又有「崙雅」、社頭鄉又有「楠雅」而田中鎮有「內灣
」、虎尾鎮有「湳仔」又有「下湳仔」、二崙鄉有「湳
仔」而西螺鎮有「下湳」,此皆互為倒裝;雲林縣的口湖
鄉有「下寮」又有「下崙」、水林鄉有「後寮」又有「
湖仔內」、元長鄉有「下寮」又有「湖仔內」、斗南鎮
有「崙仔」又有「林仔」,此皆同韻相叶。

「新開」與「新結」

    苗栗縣的大湖鄉及屏東縣的潮州鎮與枋寮鄉及高雄
縣的杉山鄉與六龜鄉都各有一個「新開」,六龜鄉又有
「新開山」,大湖鄉的「新開」又緊鄰叶音的「雙坑」,
以同縣同名的兩地相距並不遙遠觀之,這些「新開」與
彰化縣竹塘鄉的「新廣」及埔鹽鄉的「新溝」等,都應
該是原住民地名的音譯,不必定是新開發的地區之義,猶
如「新結」不必定指新集結的地域而言。臺南市的安南
區有「新吉庄」,臺南縣的七股鄉與安定鄉及雲林縣的
虎尾鎮與元長鄉及東勢鄉與麥寮鄉也各有一個「新吉」
,嘉義縣的東石鄉與布袋鎮皆有「新結庄」,「新吉」音
同「新結」,又音近「仙吉」、「三家」,屏東縣的林園
鄉有「仙吉」,東石鄉的新結庄之南有「三家」。元長
鄉有「新吉」又有「四股寮」,猶如彰化縣的大城鄉有
「西港」又有「四股」,幾家幾股並不可靠。

「獅頭山」與「鶯歌石」

    苗栗縣南庄鄉的獅頭山據說山形就像一頭獅,當地
店家所繪風景圖且獅頭、獅腰、獅尾俱全,新竹縣的橫
山鄉與臺北縣的新店市與汐止鎮及臺北市的士林區也都
各有一座獅頭山,臺北縣的五股鄉與嘉義縣的竹崎鄉均
有「獅仔頭」,高雄縣的旗山鎮有「獅仔頭山」,而阿里
山鄉與南投竹山鎮的交界處也有「獅仔頭山」。屏東縣
「獅子鄉」的得名,應與西鄰枋山縣的「獅仔頭」有關,
但並無山形像獅頭的說法,此蓋由於此地直到晚近仍為
山地管制區,一般人均習知「獅子」本社名的音譯;南庄
鄉的南方有獅潭鄉,頭屋鄉又有一個獅潭,南庄鄉又有向
天湖與南、北獅里典,獅潭鄉又有新店,新竹縣的五峰鄉
有向天湖山與佐藤山及兩處桃山,尖石鄉有道下與水田
及一座桃山,屏東縣的新埤鄉有獅頭又有餉潭,由地緣關
係可見「獅仔頭」、「獅頭」、「獅潭」、「獅里典」
、「新店」、「餉潭」、「向天」、「佐藤()」、
「水田」等均為一音之轉(按:苗栗縣的獅潭與屏東縣的
新埤均操客語,山地部落的社名多採國語音譯。又,臺北
縣的新店市也有獅頭山,又有向天湖;臺北市的士林區既
有獅頭山,故其周邊有山豬湖、山豬窟、石頭厝、象頭
埔、向天湖、向天山、向天坡、山仔頂等音地名;阿
里山鄉的塔山與獅仔頭互為倒裝;旗山鎮獅仔頭山鄰近
有音近的田仔頂。),倒裝為「道下」、「桃山(含山名
與地名)」,而「獅子」則為「獅仔頭」的不當省音。「
獅頭」音近「沙德克(泰雅族人口最多的一支,居於南投
、花蓮兩縣山區)」,又音叶「Short」,倒裝為短小,賽
夏「矮靈祭」的由來,其答案或者當求之於這一組音;賽
夏語謂「矮靈祭」曰「Pastoai[巴斯達隘]」,鄰近又有
「大隘」之地名,不得不懷疑此祭典與「泰雅」有關?!
臺北縣石碇鄉與平溪鄉的交界處有「伏獅山」,緊鄰有
叶音的「火燒寮山」;臺北市的南港區有「獅形」,附近
則有叶音的「三會腳」,跟會的會腳竟然都可做為地名?
高雄縣六龜鄉新發的緊鄰有「獅額頭」,閩南語「新發
」音近「獅額」,故知「獅額頭」不同於「獅仔頭」。

    閩南語謂「鸚鵡」曰「鶯哥」,通作「鶯歌」,臺北
縣的鶯歌鎮的確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塊酷似鶯歌的岩石,
在山腳下坐在火車的車廂內往外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
到,故任何人都相信鎮名得自於這塊「鶯歌石」。然而,
基隆市與臺北縣的貢寮鄉也各有一個「鶯歌石」,臺北
縣的汐止鎮則有個「鶯歌石埔」,而鶯歌鎮的北部,桃園
縣的龜山鄉有個王公坑,「王公」恰音叶「鶯歌」,巧合
至此能不為之擊掌三嘆?苗栗縣南庄鄉與泰安鄉及新竹
縣的尖石鄉均有「鳥嘴山」,尖石鄉與關西鎮又各有一
個「鳥嘴」,南庄、鳥嘴實乃一音之轉,並不是這幾個山
形、地形真像鳥嘴。過去一貫的說法又認為臺北縣貢寮
鄉的「三貂角」,乃是西班牙的船隻經過臺灣東北角,將
此處命名為「Santiago」的對音,然而西鄰的雙溪鄉也
有「三貂」,在雙溪鄉與瑞芳鎮的交界處又有「三貂嶺
」,總不會先有角名再有嶺名吧?石門鄉的「富貴角」有
「富貴」即「Hoek(岬也)」之說,其實其鄰近金山鄉的
「磺溪頭」、萬里鄉的「磺溪底」、基隆河上游的「磺
溪」、汐止鎮的「橫科口」等,便都是「富貴」叶音。
或云「貢寮」是凱達喀蘭族語謂「陷阱」曰「Kon-a(槓
仔)」的對音,然萬里鄉也有一個「貢寮」,基隆市有槓
仔寮又有槓仔寮山,其南鄰的汐止鎮有「柯仔林」,汐止
鎮與鶯歌鎮及樹林鎮又各有一個「羌仔寮」,急讀之音
叶「貢寮」。宜蘭縣的頭城鎮有「觀音山」,貢寮鄉有
「桂安」、「柯仔」、「羌仔」、「觀音」、「桂安」
等並音叶「槓仔」,倒裝即是「鶯歌」;貢寮鄉有「砲台
山」,宜蘭縣南澳鄉的內陸亦有「砲臺山」;貢寮鄉的海
岸邊有「鹽寮」,花蓮縣壽豐鄉的海岸邊也有「鹽寮」,
貢寮鄉的「洋寮鼻」、秀林鄉的「文蘭」是其叶音,要
找曬鹽的鹽寮,恐怕得到嘉南二縣海濱吧!屏東縣的「鹽
埔鄉」、高樹鄉的「鹽樹村」、臺南縣仁德鄉的「鹽地
仔」、彰化縣的「埔鹽鄉」、雲林縣崙背鄉的「鹽園」
等都在內陸,屏東縣佳冬鄉的「鹽豐」說豐不豐,「鹽樹
村」的樹木,莫非是一種耐鹽份的品種?

「公館」與「過溝」

    臺北市的大安區有公館、苗栗縣有公館鄉,<台灣地
名研究>云:「漢人最初拓殖集團設置公館置礎地稱為公
館庄,公館是官廳臨時設置的事務所,或者民眾為了公共
的目的而建築的事務所、俱樂部、集會堂等。」這是望
文生義想當然耳。桃園縣的大溪鎮、苗栗縣的後龍鎮、
臺中縣的后里鄉、彰化縣的和美鎮及大城鄉與埤頭鄉、
雲林縣的西螺鎮與二崙鄉、南投縣的國姓鄉、臺南縣的
官田鄉與左鎮鄉等均有「公館」;臺北縣的三峽鎮有公
館後、新竹縣的竹東鎮有「下公館」、苗栗縣的苑裡鎮
有公館仔、臺中縣的太平市有公館崎、彰化縣的福興鄉
有公館口、雲林縣的臺西鄉有南公館,並非每個縣都有
公館,實有違「公館」之義。臺南縣的歸仁鄉有公館邊,
又有國公府,「公館」音近「國公」;苗栗縣的卓蘭鎮有
公館嶺,以公館做為嶺名並不符合命名的原則,可見所有
這些帶有「公館」的地名,得名的理由並非真正因為設
有公館。「公館」的附近又常見叶音的「過溝」,嘉義
縣的布袋鎮有過溝庄、太保市有過溝、水上鄉有頂過溝
、東石鄉有港口及港與溪仔下、六腳鄉有溪厝、大
埔鄉有九芎崎腳、義竹鄉有五間厝、雲林縣的口湖鄉有
過港、四湖鄉有廣溝、古坑鄉有苦苓腳與崁腳及下崁腳
、林內鄉有九芎林、斗六市有咬狗、水林鄉有溪厝、
虎尾鎮有開墾地、西螺鎮有溝仔、南投縣的竹山鎮有
兩個過溪、中寮鄉有過溪城、名間鄉有過溪又有過坑與
崁腳、鹿谷鄉有崎腳與苦苓腳、國姓鄉有龜溝與乾溝、
魚池鄉有過坑山、仁愛鄉有溪及觀高與郡坑山、水里
鄉有郡坑、南投市有軍功寮、彰化縣的鹿港鎮有溝與
崎溝仔、線西鄉有頂見口及下見口、大村鄉有過溝與貢
旗、彰化市有快官、花壇鄉有苦瓜寮坑、二林鎮有五間
寮與金瓜寮、大城鄉有溝及外溪與五間寮、芳苑鄉有
江區與內溝仔、竹塘鄉有頂溪與下溪、臺西鄉有
榔腳、社頭鄉有崎仔腳、二水鄉有坑口與苦苓腳、埔
心鄉有舊館、田中鎮有舊街、臺中市有溝仔與軍功寮
功寮、臺中縣的后里鄉有崁仔腳、霧峰鄉有坑口、太平
市有苦苓腳坪與金瓜寮、東勢鎮有口坑坪、和平鄉有谷
關、大安鄉有龜殼庄、苗栗縣的竹南鎮有崎腳、苑裡鎮
有鬼空、大湖鄉有九芎坪與雞冠山、三義鄉有簡坑、通
霄鎮有金瓜窩、新竹市有崁仔腳及柑林溝與九甲埔、新
竹縣的寶山鄉有柑仔崎、竹北市有崁仔腳、芎林鄉原名
九芎林有柑園岡與高頭、關西鎮有拱子溝、橫山鄉有
九芎坪、新豐鄉有坑仔口、尖石鄉有控溪、桃園縣的觀
音鄉有過溪仔、大園鄉有崁腳與岡崎、蘆竹鄉有港口與
坑口、新屋鄉有五間、中壢市有崁腳、龜山鄉有牛角坡
、復興鄉有谷溪、臺北縣有五股鄉、泰山鄉有崎仔腳、
雙溪鄉有簡家與柑腳、坪林鄉有坑仔口與金溪村及金瓜
寮與九芎林及九芎根與苦嶺腳、石碇鄉有九芎坑與小金
瓜寮、瑞芳鎮有金瓜石、石門鄉有九芎林、萬里鄉有崁
腳、汐止鎮有康誥坑、烏來鄉有加九寮、新店市有礦窟
與溪谷、三峽鎮有五鬮、五股鄉又有五股坑、基隆市有
過港與港口、臺北市的文山區有原景美的溝仔口與木柵
的軍功坑、宜蘭縣的頭城鎮有過溪與九股山、礁溪鄉有
五股、壯圍鄉有五間、員山鄉有九芎林、三星鄉有九芎
湖、蘇澳鎮有港口及猴猴與猴猴坑、臺南縣的白河鎮有
崎腳及過坑仔、東山鄉有坑口與崎腳及過溝仔與鬼仔空
、官田鄉有過溝、大內鄉有溪及舊街與間仔腳及崎仔
腳與不只一個過溝仔、山上鄉有苦瓜寮與隙仔口、善化
鎮有過溝仔、新市鄉有九間厝及五間厝與港仔、安定
鄉有港口與過溪仔、麻豆鎮有過港及溝仔與九股寮、
佳里鎮有港與溪仔底、學甲鎮有溪仔與過港仔、北
門鄉有過港及過溝與過溝仔、七股鄉有九股份、永康市
有蜈蜞潭、仁德鄉有杞竿與崁腳及港與港崎頭、歸仁
鄉有五甲尾、關廟鄉有五甲與五甲尾及過坑仔與隙仔口
及咬狗溪、龍崎鄉有蜈蜞埔及苦溪仔與崎腳及後許坑與
金瓜寮、玉井鄉有坑口、南化鄉有坑口及蜈蜞潭與苦苓
腳、高雄縣的三民鄉有五溪山、桃源鄉有九溪山與檜谷
、大社鄉有蜈蜞潭、彌陀鄉有舊港口、內門鄉有金瓜寮
、橋頭鄉有九甲圍、燕巢鄉有雞冠山、阿蓮鄉有九鬮與
玉庫、鳳山市有五甲、大樹鄉有九曲堂、屏東縣的新園
鄉有港村、新埤鄉有建功、里港鄉有過江村、萬巒鄉
有五溝、車城鄉有厚殼、滿洲鄉有港口、來義鄉有高見
村、澎湖群島有鼓架礁及金瓜仔礁與空殼嶼、花蓮縣的
壽豐鄉有溪口、花蓮市有國慶、秀林鄉有「九曲洞」、
豐濱鄉有港口等均為一音之轉,而內容五花八門,大抵有
港則過港、有溝則過溝、有溪則過溪、有坑則過坑、雖
不是江竟亦說過江,隨當地居民的聽覺,再配合當地的特
色而各自激盪其靈感。臺南縣之鹽水溪的中游名曰許縣
溪,其上游稱為咬狗溪,許縣溪一作許寬溪,其實閩南語
咬狗、許寬、許縣均為一音之轉。以墾殖面積合幾甲地
或開墾的初期有幾間厝,因而成為地名的說法並不可靠,
將全省地名一一予以耙梳之後,除了極少數更改為較雅
馴者以外,幾乎全出自原住民的音譯,然則目前臺灣人的
體內,有幾成原住民的血液,也就不言可喻了!

「官田」與「王田」

    臺南縣的官田鄉舊名「官佃」,有官方的佃農之義,
<台灣地名研究>云:「鄭氏(明鄭)把荷蘭人的『王田』
改為官田,此地為鄭氏官田之所在地,乃是陳姓一族承受
的田地。」福建省漳平、永泰、晉江、平和、浦城、福
鼎、泰寧等縣也都有官田,華安有小官田、上杭有上官
田、浦城有官田、寧德有官田頭、泰寧有官田場,更
有縣名大田、古田、莆田,其他帶田字的地名更是不勝
枚舉。江西省吉安市之西亦有官田,全省更充斥著金田
、澧田、嚴田、楓田、阜田、富田、于田、沙田、大田
、寬田、新田、孔田、周田、壬田、高田、藤田、牛田
、增田、雙田、莆田、珠田、蘆田、俔田等跟「田」有
關的地名,其中的「高田」、「孔田」、「寬田」、「
古田」均音近「官田」,而官田庄北有一「茄冬橋」,往
東的社子村有「牛稠」,東北的六甲鄉有「九重橋」與
「猴洞頂」,而「茄冬」、「九重」、「牛稠」並音叶
「官佃」,仕宦之家的佃庄諒必不只一處,何以單單此地
叫作「官佃」?莫非此處真有「官佃」,而原住民的地名
恰巧與「官佃」叶音,這是比較合理的推測。臺南縣的
永康市有一個「王田」,臺中縣的大肚鄉與苗栗縣的苑
裡鎮也各有一個「王田」,<台灣地名研究>說:「所謂的
『王田』乃是荷蘭佔據時代,佃農所耕種的田園之稱,也
是荷蘭人佈教的遺跡,地名是基於當時王田所在地而取
的,安平的熱蘭遮城被稱為『王城』,可見『王田』是與
『王城』相對應而產生的,兩者都與荷蘭人有關。」這
純然是捕風捉影,不惟荷蘭人的傳教未曾逾過大肚溪,荷
據時期漢人的墾殖也不曾至大肚溪流域,何況又越過大
安溪!試問那一大片的「王田」要交待給誰去耕種?更何
況到明鄭統治時期,「龍岸番」、「沙轆番」、「大肚
番」接連作亂,明鄭屢次派兵進剿這個地區,情勢既不穩
定,移民焉敢進入?可見「荷蘭王田」一說之無稽。大肚
一帶的開發,絕不能早於彰化,而彰化並沒有明鄭時已成
街庄的記載,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來臺採
硫時,猶說:「自斗六門以上至淡水,均荒蕪之區,林木遮
天,荊棘丈餘,麋鹿成群,為漢人足跡所不到。」以地緣
關係而言,苗栗縣苑裡鎮的「苑東」與「印斗山」,東鄰
三義鄉的「魚藤坪」等,都音叶「王田」。

「番仔田」與「拔仔林」

    除了臺南縣官田鄉的隆田村舊名「番仔田」,因為
縱貫鐵路在此設站,而遠近馳名以外,全省各地如臺南縣
的新市鄉、屏東縣的內埔鄉、南投縣的魚池鄉、新竹縣
的北埔鄉及彰化市等,尚有為數不少的「番仔田」。雲
林縣的北港鎮有「府蕃仔」、彰化縣的埔鹽鄉有「番同
埔」、宜蘭縣的礁溪鄉有「蕃刈田」(按:南投縣名間鄉
的「刈菜園」亦作「刮菜園」,即「芥菜園」之意,則「
刈」音近「刮」),這幾個地名都帶有「番」字,但很難
從字面推敲其字義,顯然是原住民地名的擬音漢譯字。
臺中縣的烏日鄉有「番仔井」、苗栗縣的三義鄉有「蕃
子城」,未曾聽過臺灣的原住民已進化至能鑿井、築城,
可見仍以音譯的成分居高。臺南縣的白河鎮有「關仔嶺
」,鄰近的仙草里有「姜仔崙」,此兩者音正相叶,可以
破「關仔嶺」的命義,乃因此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之概」的說法之妄。苗栗縣的頭屋鄉與龍潭鄉有「番子
寮」、桃園縣的龜山鄉與桃園市有「番子窩」、新竹縣
的竹北市有「番子坡」、湖口鄉有「番子湖」,桃、竹
、苗一帶是客家移民首先進入開墾的區域,客家話的「
子」仍如國語讀音,非如閩南語多讀做「ㄚ」,高雄縣的
甲仙鄉有「番子寮山」,若非譯音,以一山寮之名豈堪做
為山名?甲仙鄉亦為客家移民的墾殖區,客家話的「番子
寮」正音叶旗山舊名的「蕃薯寮」,臺北縣的貢寮鄉又
有「蕃薯寮山」,花蓮縣的壽豐鄉有「蕃薯寮坑」,可見
宜蘭縣南澳鄉的「蕃薯山」、彰化縣埔鹽鄉的「蕃薯庄
」、臺南縣永康鄉的「蕃薯厝」、雲林縣虎尾鎮與水林
鄉的「蕃薯」等,都是客家話「番子」的同音異譯,故水
林鄉又有「蕃仔厝」、臺北市萬華區寶斗里的「蕃薯市
」改名為「歡聚」。苗栗縣頭份鎮的「後庄」、公館鄉
的「福基」、臺中縣太平市的「黃竹」與「黃竹坑」、
苗栗市的「郝家庄」、桃園縣新屋鄉的「富九」與「後
庄」、屏東縣九如鄉的「後庄」、桃園縣大溪鎮的「分
水崙」、臺北縣貢寮鄉的「豐珠」、石碇鄉的「分水崙
」、臺中縣大安鄉的「福住庄」等都音近「番子(歡聚)
」;臺中縣龍井鄉的「福田」、烏日鄉的「學田」、大
里市的「夏田」、苗栗縣三灣鄉的「浮橋」、頭屋鄉的
「合城」、卓蘭鎮的「花草坑」等音近「番厝」。臺南
縣的東山鄉、大內鄉、玉井鄉、將軍鄉也均有「番仔厝
」,鹽水鎮原有兩個「番仔厝」,其一誤改作「歡雅」,
閩南語「番仔田」實音近「番仔厝」。彰化縣的二林鎮
有「香田」,又有「下番仔田」,閩南語「番仔田」急讀
之固音近「香田」。「番仔嶺」、「番仔崙」、「番仔
路」、「番仔寮」等均為一音之轉,臺北縣的三芝鄉與
屏東縣的枋寮鄉各有一個「番仔崙」;嘉義縣的「番路
鄉」又有「番仔寮」與音韻相叶的「橫路」,竹崎鄉亦
有「番路」,「番路」緩讀之,音同臺中太平市的「番仔
路」。屏東縣的長治鄉與苗栗縣的頭屋鄉及臺中縣大甲
鎮與清水鎮及大里市與彰化縣的竹塘鄉及嘉義縣的番路
鄉與水上鄉及臺北縣汐止鎮與臺南縣之山上、新市、麻
豆、佳里等鄉鎮的「番仔寮」,急讀之音同屏東縣佳冬
鄉的「番寮」。閩南語「魚寮」音近「番寮」,清水鎮
有「番仔寮」又有「魚寮」,雲林縣的四湖鄉及嘉義縣
的太保市與六腳鄉也各有一個「魚寮」。「番仔井」急
讀之音近「蕃薯」;「蕃仔城」急讀之,音近臺南縣龍崎
鄉及苗栗縣通霄鎮與臺中縣東勢鎮及雲林縣二崙鄉與彰
化縣福興鄉的「番社」(按:通霄鎮又有「番社尾」);彰
化縣和美鎮的「番雅溝」及嘉義縣民雄鄉與嘉義市的「
番仔溝」急讀之,音同雲林縣北港鎮的「番溝」;「番仔
溝」又音近臺北縣的平溪鄉及臺南縣的東山鄉與六甲鄉
之「番仔坑」,與南澳鄉「蕃刈田」的差別,在一膠著中
間一音,而一衍生出尾音;臺南縣的白河鎮及臺中縣的豐
原市與臺北縣的板橋市之「番仔園」音近臺南縣新市鄉
的「番仔巷」,與北港鎮的「府蕃仔」的差別,亦只在一
膠著中間一音,而一拉長尾音。彰化縣花壇鄉的「番仔
屯」及臺南縣官田鄉渡仔頭的舊名「番仔渡頭」,音近
臺中縣豐原市的舊名「葫蘆墩」與宜蘭縣員山鄉的「葫
蘆堵」,急讀之音近新竹縣關西鎮的「番地」;埔鹽鄉的
「番同埔」若去掉「埔」亦音近「番地」;雲林縣二崙
鄉的「四番地」,到了苗栗縣的卓蘭鎮變成「十分凸」;
雲林縣古坑鄉的「番尾坑」,到了臺南縣的東山鄉美化
成「鳳尾厝」,緩讀之為白河鎮的「虎仔墓」與龍崎鄉
的「番仔磨」。彰化縣埤頭鄉的「番仔埔」音近「番仔
坡」;宜蘭縣頭城鄉的「蕃仔澳」與臺南縣七股鄉的「
番仔塭」亦音近「番仔窩」與「番仔湖」,急讀之音近
歡雅(番仔)」,於是「番」字之能事畢矣!全省又有為數
不的「拔仔林」或「拔雅林」,即野生「番石榴」樹
林之義,閩南語「楉桲」讀如「菝」,「菝」或「拔」
乃是「桲」字之偽。閩南語「拔仔林」、「樸仔籬」、
「匏仔寮」、「枋仔林」、「楓仔林」、「檳榔林」、
「箔仔寮」、「褒仔寮」、「炮仔崙」、「炮仔林」等
均一音之轉,倒裝為「菝林」、「林仔邊」、「湳仔
埔」、「寮仔」、「了阿八里」等,臺中縣的東勢鎮
一帶,原為拍宰海平埔族「樸仔籬」社群之分佈地;臺北
市的「龍匣口庄」原為凱達喀蘭平埔族「了阿八里」社
域,閩南語「龍匣」實即「了阿」的諧音;高雄縣甲仙鄉
的「寶隆」舊名「匏仔寮」;臺南縣的白河鎮有兩個「
枋子林」,鄰近的東山鄉又有一個「枋仔林」;臺北縣的
石碇鄉有「楓仔林」;臺南縣的六甲鄉與將軍鄉皆有「
檳榔林」;雲林縣的口湖鄉與四湖鄉各有一個「箔仔寮
」;臺北縣的蘆洲鄉有「褒仔寮」;臺北縣的深坑鄉有「
炮仔崙」;臺中縣的太平市有「炮仔林」;屏東縣的林邊
鄉俗稱「林仔邊」,臺南縣的歸仁鄉也有「林仔邊」;南
投縣的名間鄉有「湳仔埔」;臺南縣的麻豆鎮有「寮仔
蔀」,俱依早期移民的靈感隨意創作。當人們看到布農
、蒲嫩、叭嗹、板利、房裡、比林、比麟、巴陵、白冷
、白鹿、百忍、波羅、普仁、蓬萊、寶隆、寶來時,往
往因字眼奇特,馬上就能判斷那是原住民的音譯;當其包
裝成坪林、平林、埔裏、北里、北嶺、北寮、埤寮、埤
林、匏崙、保寧、白嶺、半嶺、半路、楓林、枋寮、砲
寮時,卻就都相信美濃的「砲寮山」當真建有「砲寮」,
而柳營鄉與潮州鎮真的各有一個「八老爺」了!

「白米甕」與「卑南覓」

    基隆市有一個要塞稱為「白米甕砲台」,關於這個
地名的由來,有「會自動出米」的傳說,宜蘭縣的蘇澳鎮
也有一個「白米甕」,卻沒有這個說法。臺南縣的北門
鄉與高雄縣的岡山鎮各有一個「白米仔」,北門鄉又有
「北馬」,同縣的東山鄉也有「北馬」,又有「埔仔尾」
、左鎮鄉有「拔馬」、柳營鄉及麻豆鎮與善化鎮均有「
埤仔尾」、永康鄉有「埤麻園庄」、七股鄉與柳營鄉及
嘉義縣的番路鄉有「埔尾」、中埔鄉有「白茫(望)埔」
、雲林縣的斗南鎮有「埤麻」、四湖鄉有「埤尾」、彰
化縣的鹿港鎮有兩個「埔尾」、雲林縣的虎尾鎮與新竹
縣的北埔鄉及桃園縣的大溪鎮與臺北縣的三芝鄉也各有
一個「埔尾」、南投市的「包尾」、臺中縣大肚鄉的「
白墓」、新社鄉的「白毛」、和平鄉的「白毛山」、苗
栗縣後龍鎮的頂、下「浮尾」、卓蘭鎮的「坪尾」、新
竹縣新豐鄉的「波羅汶」、尖石鄉的「平淪文」、宜蘭
縣頭城鎮的「北門坑」等,均為一音之轉,「白米」尾音
若拉長則衍生為「白米甕」;緩讀之則膠著一中間音而
為「波羅汶」。或云臺南縣北門鄉的得名乃是取「北門
鎖鑰」之義,其實「北門」音近「北馬」,此說乃是附會
殊為顯然,頭城鎮的「北門坑」要掰成頭城的北門,亦非
難事。「波羅汶」又音叶「卑南覓」,臺東的「卑南族
」或稱「畢瑪」、「漂馬」,自稱「普由馬」,實即「卑
南覓」音轉。閩南語「物」、「紋」、「望」、「武」
、「婺」、「尾」的聲母俱音「ㄅ」,閩南語「寶婺(地
名)」、「陪尾(山名)」、「步武」、「拜望」、「博
物」、「斑紋」並音叶「漂馬」,而國語則音叶「排灣
」,故<台灣地名研究>以「卑南蕃」為排灣族的一支。

「半路竹」與「半路店」

    高雄縣的「路竹」鄉原名「半路竹」,免不了會有
強作解人者要跳出來為其下註解,說此地是從安平鎮街
南下至興隆街中途的重鎮,且為竹林茂盛之地。然而,如
彰化縣福興鄉的「半路店」,又是從何處到何處的「半
路」呢?高雄縣大社鄉的「中路林」,是哪裏到哪裏的中
路呢?「半路竹」與「半路店」又皆音叶臺南縣學甲鎮
的「筏仔頭」、善化鎮的「北仔店」、龍崎鄉與東山鄉
及嘉義縣竹崎鄉與南投縣竹山鎮的「檳榔宅」、臺南縣
白河鎮及歸仁鄉與嘉義縣新港鄉及義竹鄉與彰化縣花壇
鄉的「埤仔頭」、彰化縣田中鎮的「排仔頭路」、苗栗
縣後龍鎮與屏東縣恒春鎮的「鼻仔頭」、南投市的「拔
仔頭」、「波羅檀」等,<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云:「
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
洞。其王姓歡斯氏,名渴剌兜,不知其由來有國代數也。
彼土人呼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羅檀洞,塹
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上面例舉「波羅檀」的
叶音中,以臺南縣的出現率最高,彰化縣與南投縣一帶次
之。<隋書.陳稜傳>記陳稜征流求之役云:「發東陽兵萬
餘人,自義安汎海擊流求國,-----稜進至低沒檀洞,其小
王歡斯老模率兵拒戰,稜擊敗之。」「低沒檀」音近屏
東縣的佳冬鄉的「大武丁」、昔日臺南縣的「大武豆」
社與「大波羅(Davole)」社,音轉為臺南縣大內鄉的「
大匏崙」與「大武」、新化鎮的「知母義(耳)」、玉
井鄉的舊名「吧」、下營鄉的「大埤寮」、嘉義縣
中埔鄉的「大武巒」、阿里山鄉塔山的「知母山」、
基隆市的「大武崙」等,(按:爪哇之『Bandung』的漢字
音譯,有『萬丹』與『萬隆』兩種不同的版本,無疑說明
了這一個音韻的變化。)這幾個地名中,又以屬臺南縣者
佔大多數,彰化、南投一帶則無有焉。<台灣地名研究>
懷疑屏東縣恒春鎮的舊名「瑯」即「流求」的對音,
並云臺中縣豐原市的舊名「葫蘆墩」是由「波羅檀」變
來的,又云「彰化縣的鹿港,據說跟流求的地名有關。」
臺南縣的麻豆鎮舊有「貓求港」,昔日的麻豆港位於倒
風內海的南部盡頭,閩南語「貓求」音近「流求」,臺南
縣安定鄉的「領寄」與「六嘉」、佳里鎮的「萊竿寮」
、嘉義縣東石鄉的「龍港」、義竹鄉的「龍蛟潭」亦音
近「流求」;「葫蘆墩」音近「番仔渡」,臺南縣官田鄉
的渡頭村原名「番仔渡頭」;「番仔渡」又音轉為「番
仔田」,「波羅檀」又音轉為「拔仔林」,渡頭村的緊鄰
有「拔仔林」;官田鄉的隆田村舊名「番仔田」,村西有
一大泊名「葫蘆埤」,「低沒檀」由「大匏崙」往「
吧」遷徙之跡鑿然可循,故陳稜有可能即是在麻豆登
陸(由恒春的鼻仔頭至佳冬的大武丁方向不對),而「波
羅檀」蓋即今隆田一帶,嘉義市亦有「拔仔林」,但未免
稍偏內陸,移彰化市的「陳稜路」於麻豆才名實相符(無
獨有偶的高雄縣的燕巢鄉也有「拔仔林」又有「番子田
」,而在此「番子田」的鄰近又有音的「埤仔底」)。
高雄縣的大寮鄉有「琉球」又有「內坑」、旗山鎮有「
嶺口」,其北鄰有「六龜鄉」、內門鄉有「萊仔坑」;屏
東縣有舊名「琅」的恒春鎮、竹田鄉有「六港村」、
佳冬鄉有「六根村」與「賴家村」,又有散居在高屏二
縣及臺東卑南一帶的「魯凱族」,內坑、嶺口、六龜、
萊仔坑、六港、六根、賴家、琅、魯凱等皆音近「琉
球」,且多數在高屏溪的兩側,旗山鎮的「坑內」、燕巢
鄉的「崎溜山」、茄萣鄉的「崎漏」、橋頭鄉的「甲南
」(臺中縣的清水鎮亦有「甲南」,卻不必定指其位於「
大甲」之南)、大寮鄉的「溪寮」、屏東縣的「九如鄉
」、屏東市的「歸來」、高樹鄉的「舊寮」、九如鄉的
「耆老」、鹽埔鄉的「高朗」、南州鄉的「溪南」、林
邊鄉的「光林」、霧臺鄉的「吉露」與「去怒」、來義
鄉的「古樓」、恒春鎮的「榔林」等是其倒裝,此所
以高屏溪出海口的不遠處又有「小琉球嶼」也!

「土牛」與「石牌」

    高雄縣的阿蓮鄉有「中路」,音近高雄縣的「大寮
鄉」、大寮鄉的「下大寮」與「潮寮」、鳳山市的「中
崙」、仁武鄉的「中里」、大社鄉的「中路林」、旗山
鎮的「大林」與「中寮」、六龜鄉的「直瀨」、茂林鄉
的「多納」、澎湖縣白沙鄉的「通樑」、屏東縣里港鄉
的「塔樓」、獅子鄉的「丹路」、滿洲鄉的「長樂」、
牡丹鄉的「大劉」、車城鄉的「統領埔」、枋寮鄉的「
地利」與「中寮」、來義鄉的「丹林」與「頭崙山」、
三地鄉的「達來」、九如鄉與內埔鄉的「東寧」、竹田
鄉的「頭崙」與「竹南」、萬丹鄉與林邊鄉的「竹林」
、內埔鄉與林邊鄉的「中林」、臺南市的「大林」與「
鄭仔寮」、臺南縣玉井鄉的「斗六」與「宅內」、楠西
鄉的「大林」、左鎮鄉的「中寮」與「大寮」及「大林
尾」、龍崎鄉的「倒犁埔」、關廟鄉的「打鹿州」、歸
仁鄉的「大苓」、白河鎮的「竹仔內」、東山鄉的「宅
仔內」與「度寮埔」、西港鄉的「竹林」、七股鄉的「
頂寮」及「大寮」與「中寮」、下營鄉的「中寮仔」及
「宅仔內」與「統領埤」、鹽水鎮的「頂寮」、後壁鄉
的「頂寮」與「中寮」、官田鄉與安定鄉的「中崙」、
善化鎮的「中寮」、新化鎮的「竹林內」、學甲鎮的「
東寮」、將軍鄉的「頂寮」與「中寮」(竹仔寮)、佳里
鎮的「大路尾」、嘉義縣鹿草鄉的「中寮」、新港鄉及
水上鄉的「大崙」、大林鎮的「中林」、民雄鄉與六腳
鄉的「頂寮」、民雄的舊名「打貓」、中埔鄉有兩個「
中崙」、南投縣的「中寮鄉」、竹山鎮的「頂林」與「
豬仔寮」、鹿谷鄉的「竹林」、信義鄉的「地利」與「
潭南」、魚池鄉的「大林」與「長寮」、雲林縣虎尾鎮
的「中湳仔」、斗六市的「大崙」、土庫鎮及元長鄉與
東勢鄉的「頂寮」、土庫鎮的「大荖」、彰化縣北斗鎮
原有「東螺社」、鹿港鎮的「中里」與「東廖」及「頭
崙埔」、彰化市的「中崙坪」、埔鹽鄉與田尾鄉的「打
廉」、福興鄉的「頂粘」、線西鄉的「頂犁」、芬園鄉
的「竹林」、大村鄉的「大崙」、秀水鄉的「大路店」
、員林市的「大路畔」、二林鎮的「頂崙」與「竹寮」
、田中鎮的「大崙尾」、北斗鎮與溪州鄉及和美鎮與彰
化市的「中寮」、新竹縣竹北市的「斗崙」與「頂斗崙
」、寶山鄉的「大壢」與「上大壢」、新竹市的「頂寮
」、桃園縣中壢市的「大崙」、桃園市的「大路下」、
觀音鄉的「大崙尾」、大溪鎮的「頭寮」、八德市的「
中路」及「大湳」與「小大湳」、臺北縣林口鄉與八里
鄉的「頂寮」、淡水鎮的「中崙」、鶯歌鎮的「大林」
、三峽鎮的「竹崙」、新店市的「中林」、烏來鄉的「
屯鹿」、瑞芳鎮的「大寮」、雙溪鄉的「大瀨」、臺北
市的「中崙」、貢寮鄉的「丹裡」、宜蘭縣頭城鎮的「
中崙」、員山鄉的「長嶺路」、大同鄉的「托類社」與
「獨立山」及「智腦」與「中嶺」及「東壘板」、羅東
市的「哆囉岸」或「打那岸」、蘇澳鎮的「頂寮」、花
蓮縣玉里鎮的「大林」、豐濱鄉的「丁仔漏」、卓溪鄉
的「卓麓」、富里鄉的「東里」、臺東縣東河鄉的「都
巒(蘭)」與「都巒山」、延平鄉的「桃林山」、金峰鄉
的「斗里斗里山」、臺東市的「大湳」、綠島鄉的「中
寮」、苗栗縣的「銅鑼鄉」與舊名「罩蘭」的卓蘭鎮、
三義鄉的「打瀾缸」、通霄鎮的「大爛」與「竹仔林」
、造橋鄉的「潭內」、三灣鄉的「頂寮」、南庄鄉的「
大湳」、後龍鎮的「竹仔崙」、大湖鄉的「大寮」與「
大寮坑」及「土寮坑」、頭份鎮的「土牛」與「土牛口
」、臺中縣豐原市的「大湳」、新社鄉的「大南」、石
岡鄉的「土牛」以及全省難以勝數的「□張犁」等。屏
東縣的枋寮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
,南投縣的信義鄉有「地利」,鄰近的水裡鄉有「民和」
,卻少了「天時」。「土牛」又名「土牛溝」,是官設的
民蕃界限,通常在距離生蕃所在地十餘里或數十里處堆
積土壤築壘,藉此劃定漢蕃的境界,嚴禁民蕃越入,因為
其外形像臥牛,故俗稱「土牛」。誠然清朝時期在全臺
灣的許多地區,都曾有「土牛」這種設施,但何以僅有少
數幾個地方以之做為地名呢?就其叶音地名密集的地緣
關係言,其實乃是原住民的社名恰音叶客家話「土牛」,
遂以其做為地名,若以閩南語讀「土牛」則不諧此音矣
。另外,為了確定漢蕃地區之界限,立石碑於民蕃交界處
以絕民蕃爭域,嗣後乃成為地名,其得名與「土牛」並無
二致,但以臺北市北投區的「石牌」而言,按閩南人的習
慣實應稱為「石碑」,而在彰化縣埔鹽鄉及新竹縣新埔
鄉的,竟被寫成「石埤」,然新埔鄉「石埤」的鄰近又有
互為倒裝的「寶石」;以桃園縣新屋鄉的「石牌嶺」而
言,以石碑之有無做為嶺名並不符合慣例;宜蘭縣的頭城
鄉也有「石牌」,又有「石盤嶺」,正說明「石盤」較「
石碑」音近「石牌」;福建省的大田附近亦有「石牌」,
未曾聽說此處亦有民蕃的隔絕;苗栗縣通霄鎮的「五里
埤」音近臺中縣大甲鎮的「五里牌」,兩者顯然是同音
的異譯;臺南縣的玉井鄉亦有「石牌」,音近麻豆鎮的「
前班」,音轉為「曾文」,倒裝為大內鄉的「蒙正庄」、
官田鄉的「媽祖園」,音轉為「八掌」,人們不懷疑嘉、
南二縣交界的「八掌溪」是漢譯的擬音字,卻望文生義
的以為臺南縣的「曾文溪」得名於「曾文庄」,而庄名
又因名不見經傳的「曾文」其人而得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