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二世紀末葉至十六世紀初葉,由於航海工具的
發明和航海技術的發達,東西海上的交通漸告頻繁,西歐
各國遂大舉向遠東而來。這些國家進出遠東之最主要目
的,在於爭奪貿易上的利益,因為當時我國出產的生絲、
瓷器等物,已經大量輸出,輾轉運抵歐洲。
    這些商品向來都是經由意大利或阿拉伯的商人,轉
運到歐洲各地去的,從事這種貿易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
所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的商人,都以其國家
為後盾,投下巨資,派遣大批艦隊,接二連三的經由新闢
之海路進出遠東,且在印度洋、太平洋諸島設置根據地,
進而計劃和我國直接貿易,以期制霸於海上。
    最初進出我國的是葡萄牙,明.成化二十二年(西元
1486年)葡王約翰二世派遣狄亞士探測非洲南端的好望
角,確信從此可以到達印度。明.弘治十年(西元1497年)
達伽馬初繞好望角,抵達印度的馬拉巴爾和加爾各達等
地。自此以後,葡人就不斷地取道好望角東來,購取香料
、絲綢、珠寶等物。至明.正德五年(西元1510年),略取
印度西海岸的果阿為根據地,任命阿布奎基為總督,掌理
遠東一切貿易拓殖事宜。翌年,出兵佔領滿剌加,摧毀了
印度洋上之阿拉伯人的勢力。
    當時的滿剌加為東西方各國商船交易轉販之地,阿
布奎基在此獲得不少關於我國的知識,就於明.正德九年
(西元1514年),派遣阿爾發勒到廣東的屯門,明代規定如
非「朝貢之國」一律不許貿易,所以這次未達目的而去
。後又一再派艦東來,要求貿易,依然未能獲准。其間,
有廣東巡撫林富奏上互市四利之疏,海禁漸寬。明.嘉靖
三十六年(西元1557年),葡人重賄海道副使汪柏,再混廣
東的濠鏡(即今澳門),於是商人牟利競相交易,至嘉靖四
十三年(西元1564年),正式獲得大吏允准在澳門通市,濠
鏡遂變成葡人一大通商根據地了。
    葡人既取得濠鏡為根據地,就積極地去擴張貿易,嘉
靖二十四年(西元1545年),葡船初到日本豐後貿易,獲得
領主大友義鑑的歡待,就源源派船到日本去。當時派往
日本的葡船,一由濠鏡直航、一由果阿派出,經由滿剌加
、濠鏡再駛往日本。每次啟航,都在六、七月間,在海上
航行十四至二十天到達日本,至十月或翌年二月,再利用
季節風離去日本。
    以下是向來學術界一種「想當然耳」的說法:在赴
日途中,葡船曾從臺灣海峽,遠遠地眺望著孤島懸海的臺
灣,山明水秀,倒映於海中,宛如人間仙境,船員們都不約
而同地嘆賞說:「Ilhas Formosas(啊!美麗之島)」,於
是不久之後,西歐的人就漸漸知道太平洋上,有著這樣美
麗的孤島了。不過,當時葡人已經獲得濠鏡為根據地,已
可以和我國商人自由交易,或者因此,從正德九年(西元
1514年)至天啟四年(西元1604年)荷蘭人侵入臺灣時,葡
人似乎和這孤島沒有發生過甚麼接觸。
    人類的語言本同出一源(詳見拙著<英語尋根>),「
Formosa(福爾摩莎)」的前二音節音叶「富麗」、「華
麗」等,後二音節音叶「馬舄」。日語稱「島嶼」為「
(sima)」,倒裝即為生長在水澤邊的「馬舄」,並分
化出「碼頭」的「碼」與閩南語的「嶼(音士)」二音。
惟,吾友林世德告余西班牙文形容美麗的、漂亮的等之
「Hermoso」與葡萄牙文「Formosa」同根,並無島嶼之
義。誠然「Formosa」亦音諧英語形容「著名的」之「
Famous(有人音譯為菲夢絲)」,此單字可視為「風靡」
與「名聲」之合音。然,鄭和下西洋時多次造訪之「忽
魯謨斯(Hormuz 即今伊朗之荷莫茲)」實音近「Formosa
」,而忽魯謨斯為波斯灣內三大島之一,荷莫茲海峽的重
要性亦可比擬臺灣海峽,或許葡萄牙人行經臺灣海峽時,
自然興起與「忽魯謨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亦未可知,
果然如此,則與島嶼、美麗就都無關了!
    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有一個西班牙的船長嘉列,
曾由濠鏡航海通過臺灣海峽,聽到中國船員說:「該島稱
為Islands Legveos,富有良好港灣,居民之面孔及身體,
與呂宋(即菲律賓群島)之Visaya人相似,服裝亦同。」
「Legveos」正是閩南語「流求嶼」的對音,閩南的船員
清楚地知道,這美麗之島正是自古相傳的「流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