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佈在臺東縣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海岸區域的
卑南族,人口數約在六千左右,分成八個部落,目前大都
以農耕為其主要生計,其文化以母系親族群、貴族階級
、年齡階級、青年會所等為主要特徵。以往曾因母系社
會、貴族世系等因素,被列為排灣族的亞支。
    卑南族自己所慣用的稱號是「普由馬(Puyuma)」,
或稱漂馬、畢瑪,均為同一音的異譯。另一「拍那拍那
耶(Pana-Panayan)」的稱號,一說是他們祖先之最先來
源的地稱;一說是由於鄰族阿美與排灣所加以他們的稱
號,在阿美說來是「客人」,在排灣說來是「外族人」,
就客人、外族人而言,「Pana」似為「別人」的叶音。
目前用為族稱的「卑南」,可能即是「Pana」的音譯,然
「Pana」實又音叶「布農(Bunun)」,依阿美族(Ami)人
自稱為「邦仄(Pangtsa)」、雅美(Yami)族人自稱為「
達悟(Tau)」之例,卑南族中容或雜有布農的成分,阿美
實音同雅美,則為較邦仄與達悟更早的原住民。
    以往又稱卑南族為八社番,統轄卑南、檳榔樹格、
呂家、射馬干、知本、斑鳩、阿里擺、北絲鬮等八社,
曾在「卑南王」的名義下統治臺東縱谷,北自加走灣(今
臺東縣長濱鄉)公埔方面起,南達屏東縣恒春地方,西越
中央山脈至屏東縣春日鄉境士文、力里二村,以及屏東
縣來義鄉古樓村,都是其勢力範圍。
    洪敏麟<台灣地名沿革>謂:卑南社之地名乃起源於
一百七十年前卑南大頭目之鼻祖「Pinarai」之名,其人
聰明無匹,為卑南番中之俊傑,附近異族悉威服之,年年
向之納租穀,荷人曾稱卑南社為「Pimala」云云。安倍
明義<台灣地名研究>亦云:往昔卑南社有優秀的大頭目
統御鄰近的番社,自許為地位最高的番人,因而以「卑南
」自稱,而「卑南」即是「尊稱」之義。
    然而,卑南社最早見諸記載實稱做「卑南覓」,至清
同治十三年所設立的「卑南廳」,蓋即「卑南覓」的簡
稱,而「普由馬」之於「卑南覓」,猶如宜蘭縣礁溪鄉的
「辛也罕」亦或作「新那罕」,實乃一音之轉。古卑南
社即今卑南鄉卑南、南王二村,殆即「卑南王」之分化,
「卑南王」音近「拍那耶(Panayan)」,亦即「卑南覓」
之音轉,故「彌」通作「弭」,古文作「」、「」,
而<明史>瓦剌太師「也先」又作「乜先」,閩南語有人
「孫悟空」說成「孫乜空」、「阿彌陀佛」說成「阿爾
(ㄋㄧ\)陀佛」,此類音訛俱有脈絡可循。「覓」音近「
貌」,<集韻>:「皃,容也,籀作貌。」「容貌」音叶「禮
貌」、「臉面」、「麑麋」等,倒裝為「麊冷或冷(地
名)」,分化出「兒」、「皃」二音,「卑南」、「畢瑪
」、「拍那耶」、「卑南王」等的音韻既能耙梳清楚,
「Pinarai」、「Pimala」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諸葛武侯的<前出師表>說:「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由於<公羊傳.宣公十二年>有:「錫之不毛之地。註:
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的記載,一般皆以為此「深入
不毛」,即意味著深抵「鳥不生蛋」之地,其實此「不毛
」極可能是緬甸「八莫」、「卑繆」、「蠻莫」、「眉
苗」、「莫毛」、「孟卯」與緬甸國號「BURMA」,及雲
南「靡莫」、「片馬」等的同音異譯,緩讀之音叶「卑
南覓」、「婆羅門(Brahma)」,尾音拉長則音叶「帕米
爾(Pamir)」、「Pimala」,<史記.西南夷列傳>說:「其
西靡莫之屬以十數,滇最大。」印度的「孟買(Bombay)
」亦音叶「靡莫」,全球「畢瑪」的叶音地名以滇、緬
一帶出現率最高,擺夷(Pai-I)稱巫師的「筆瑪」、稱總
巫師的「猛瑪」,羅羅(Lolo)稱巫師的「拜禡」,均為其
叶音。我國唐朝時稱緬甸為「驃國」,而「卑繆(Prome)
」為驃都,此驃國的全名殆即是「驃馬」!
    南印度的巴拉瓦(族名)是印度的土著,「巴拉瓦」
急讀之音叶擺夷、僰夷(族名)、百越(族名)、鄱陽(湖
名)、白雲(山名)、番禺(地名)、寶安(地名)、排灣(族
名)、閩南語澎湖(島名)、寶婺(地名)、博望(地名)等,
後兩者閩南語音叶畢瑪、婆羅門,極可能婆羅門教即是
巴拉瓦人的傳統宗教。廣州北郊有白雲山,東南與番禺
為鄰,再東南有寶安,珠江三角洲殆即排灣(Paiwan)渡海
來臺的前哨站,而澎湖群島是其中繼站,故澳門西北鄙有
拱北,而澎湖本島最高峰名拱北山,澎湖本島古名句鼊嶼
、其東北角有奎壁山,又北方有吉貝嶼及姑婆嶼兩離島,
及鹽水鎮附近的大奎壁,均為拱北的叶音。排灣與畢瑪
縱非同族的分支,亦可說是極密切的緊鄰。
    臺南縣的北門鄉有北馬與白米子,東山鄉亦有北馬,
左鎮鄉有拔馬,宜蘭縣的蘇澳鎮有白米甕,基隆市有白米
甕砲臺,高雄縣的岡山市有白米,以及散處臺灣各地的埔
尾、埤尾、坪尾、包尾、浮尾、埤麻、白墓等,都音叶
畢瑪,也就是說這些地方的得名皆與畢瑪一族有關,基於
總總因素,自古以來難免有分離出去而溶入其他族群的
族人。北門鄉因位居臺南縣海岸線的最北端,其地理位
置宛如「北門鎖鑰」因而得名之說,由該鄉的叶音地名
觀之,可見乃是望文生義!畢瑪又音叶白馬,<路史>云:「
氐羌數十,白馬最大。」中國大陸又有不少取名叫「白
馬」的地名,<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
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其中要以袁曹官渡之戰的戰
場之一的白馬最為有名。臺東縣海端鄉與高雄縣桃源鄉
交界處有卑南主山,此「卑南」音近「布農(Bunun)」,
「卑南」族應與「布農」族無關,但兩者實音韻相叶,「
卑南」本屬一遭不當省音的誤用名詞,為避免產生無謂
的困擾,實以正名為「畢瑪」為宜!
    李宗侗先生<中國古代社會史>中說得好:「不只地
名由於圖騰團的定居,山名、水名亦皆若此。考證家每
謂地由水得名,但水名又何自來?這不過將解釋的困難退
後,而非得到確切的解釋。其實,地、水、山的得名,皆
由於圖騰團的定居其地。」臺灣的原住民族群文明進展
較遲,其文化內容距離初民社會不遠,可供吾人解開古代
初民社會的各項謎題。古部族名、社名均即是圖騰名,
地名則是由於圖騰團的地域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