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距離臺東市僅僅十八海浬的「綠島」,在臺東市的
海岸邊,用肉眼就可以見到她的芳蹤。
        「綠島」原名「火燒島」,日人安倍明義<台灣地名
研究>闡釋其得名的由來說:「因為島民經常乘小舟出外
打漁,如有風雨之虞時,島上的人就會在山頂上燒火,示
意打漁者趕快回來,故名。」。
        民國八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華視晚間新聞的主播
李四端先生,在節目裏解釋說:因為這個島遠遠望去有如
火燄燃燒一般,因此當初纔會把她叫做「火燒島」。
        以上兩種說法,與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國語
日報>的鄉土版所登出,由臺視文化提供的<臺灣地名由
來──蘭嶼>一文,云:「蘭嶼原本稱為『紅頭嶼』,因為
在島的西北方是岩石地,每當夕陽照射,就好像一個紅色
的人站在那兒,所以就稱為『紅頭嶼』。」一樣的可笑,
一樣都是妄擬己意、捕風捉影的想當然耳。
        嘉義縣的中埔鄉與雲林縣的元長鄉各有一個「火燒
寮」、臺南縣的柳營鄉有「火燒店」、下營鄉有「火燒
珠」,彰化縣的二林鎮有「火燒厝」,同縣員林市、和美
鎮及高雄縣的內門鄉各有一個「火燒庄」,雲林縣的臺
西鄉有「火燒牛稠」,這些地名都跟「火燒」有關。
        嘉義縣民雄鄉的「豐收」、中埔鄉的「富收」、雲
林縣北港鎮的「好收」、彰化縣埔鹽鄉的「好修」等俱
音近「火燒」,而「收」與「燒」的地名又皆相去不遠,
可見這些地名均是原住民地名的音譯,其原義今已不易
得知,最可能的是─古地名本即部族名。
        攤開地圖一看,綠島除了島的西南角有一座標高281
公尺的「火燒山」以外,在島的中央部份又矗立著一座
標高276公尺的「阿眉山」,這座「阿眉山」之所以得名
的原因,無疑是因為這個島上的主要族群屬「阿眉族」
的緣故。政府開放旅遊觀光以後,綠島成為臺灣最富有
的鄉鎮,目前已有兩大財團在此買下大筆土地,準備大撈
一票,闢建為觀光賭場的傳聞也甚囂塵上,看來其原本「
火燒島」的舊名,就快被「發燒島」所取代了。
        高雄縣的「阿蓮」鄉舊名「阿嗹」,已往翻譯原住
民地名有加「口」字旁的習慣,由「嗹」字所加「口」
旁,不難知「阿嗹」本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就是改為「
阿蓮」,也談不上有何寓意,因此人們尚知其為音譯,然
而當這個音被譯成「湖內」、「芋寮」、「鴨寮」、「
灣裡」等時,人們卻忘記其原先亦為音譯了。
        臺灣全島的地名中,譯自原住民而藉漢字遁形,繼之
以「望文生義」、「牽強附會」者俯拾即是,稍後將陸
續一一揪出以饗讀者,還她原來面貌!
        註:閩南語謂「牛」的居室曰「牛寮」,俗多誤作「
牛稠」、「牛朝」、「芙朝」或「虞朝」,<禮.郊特牲>
「寮」作「滌」,詳見拙著<養牲室的指謂>一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