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在漢人移入以前,原為巴布薩平埔族「貓霧
捒社」及拍宰海平埔族「岸裡大社」所屬的草埔地,「
貓霧捒社」的社址在今南屯區春社里舊稱番社腳處,在
南屯所形成的「犁頭店街」是臺中市最早的發祥地。
    「大墩街」之形成聚落,稍晚於「犁頭店街」。清.
雍正十年,於犁頭店設「貓霧捒巡檢署」,另派千總駐守
於大墩。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之役,犁頭店部落商店
悉毀於兵燹,兩年後重建,繁榮已不及大墩了!
    「大墩街」就是現在中區的大墩、中墩、錦添、錦
花等四里,為早期臺中初成城鎮時的僅有街肆,然後市區
逐漸向四周擴展。或云,初期部落建於柳川、綠川之間,
海拔八十至九十公尺的緩起小崗上,並在小崗北端(即今
中山公園標高89.4公尺的砲台山)建築砲墩,於是乃稱為
「大墩」或「東大墩」。
    其實,在砲墩建築以前,早已有「大墩」之名,而且
有「東大墩」與「西大墩」之分。民國九年,改「犁頭
店街」為「南屯」,改「西大墩街」為「西屯」,另改稱
臺中盆地北部為「北屯」,隨著臺灣省城的興建,「東大
墩街」無形消失,成為臺中市的核心區,遂令人誤以為「
大墩」專指「東大墩」而言。
    「大肚山」、「大肚溪」、「大肚鄉」均在臺中市
的周邊,清.康熙三十三年高拱乾修<臺灣府志>載有「半
線大肚社」,這一帶原住有所謂「大肚番」。「半線」
是彰化的舊名,「半線」、「貓霧捒(Babusack)」均是
「巴布薩」的同音異譯,洪敏麟<台灣地名沿革>謂「大
肚社」是拍瀑拉平埔族的屬社,而「大肚」、「大墩」
一音之轉,東、西「大墩社」應為拍瀑拉平埔族的屬社;
「拍瀑拉」一作「華武壠」,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
作「伐普蘭」或「華波勒」,現南區樹德里舊稱「番婆
厝」,彰化縣溪湖的「番婆庄」、鹿港的「海埔」、「
頂番婆」、福興的「下番婆」、「福寶」,與芳苑的「
漢寶」等並一音之轉,而均為「華波勒」之音轉。
    大甲溪將大肚山與鐵砧山切成南北兩部分,閩南語
「鐵砧」亦音叶「大肚」。彰化的溪湖有「大突」、臺
中的大里與清水各有一個「大突寮」、臺中的霧峰有「
丁臺」、彰化市有「大竹」、彰化的和美有「東竹」,
這些地名的閩南語音均音叶「大肚」。「大墩」之於「
大肚」,猶「大直」之於「大屯」,臺北盆地的北方有大
屯山,而中山區有其閩南語叶音的大直、建成區與延平
區有大「稻埕」、新店市有豬肚山、塗潭山。
    「南屯」音叶「南投」、「犁頭」,故臺中的后里
有「犁頭標」,彰化的大村、二林各有一個「犁頭厝」;
南屯區有鎮平里、北屯區有陳平里,臺中的太平有頭汴「
坑,以「犁頭」加「大墩」省去一音即成為「犁頭店」;
以「犁頭」加「頭汴」、「太平」、「鎮平」、「陳平
」等又省去一音即成為「犁頭標」,「鎮平」與「陳平
」兩地,因客家嘉應五屬蕉嶺舊名「鎮平縣」移民而得
名乃是後來,其靈感則來自原住民社名的叶音。
    注入大肚溪的「筏子溪」,貫穿臺中盆地,而發源於
大雅;大里溪亦注入大肚溪,其支流有「蔀子溪」。「埧
雅」是大雅的舊名,乃客家話原住民語的音譯,「埧」同
「壩」,客家話「埧雅」音近「筏子(ㄅㄞ下去 ㄚ\)」
、「蔀子(ㄆㄛ下去 ㄚ\)」。大里溪的上游名「大坑溪
」,「頭嵙山地」隔臺中盆地與「大肚臺地」搖搖相對,
「土庫溪」介於大墩與南屯之間,「頭嵙」、「大坑」
、「土庫」、文山里的「知高」等之閩南語音並一音之
轉,閩南語把竹編外塗泥土的穀倉稱作「廩」,不叫「土
庫」; 閩南語「豬哥」音同「知高」,俚俗稱公豬曰豬
哥,「知高」因附近有野豬出沒而得名之說更是無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