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四日,國語日報科學教室版的
生態遊蹤單元,刊出了由陳世玟小姐所撰寫的「生態秘
境─龜山島」,一開頭就說:「龜山島因形狀像海上的巨
龜而得名。」本文將指出,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首先,這座島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龜山島的,根據安倍
明義所著<台灣地名研究>的記載,他最初是被稱作「五
獅嶼」的。清‧福建巡撫王凱泰的幕僚何徵,在<台灣雜
詠>中寫道:「有所謂的五獅嶼,位於噶瑪蘭頭圍的對渡
。」依其所指的位置,分明就是今之龜山島。
    北迴鐵路經過頭城鎮的部分設有一龜山車站,而在
其西南不遠處名為「梗新」,以閩南語讀來,梗新、龜山
、五獅實乃同韻相叶,顯係一音之轉。是故這幾個地名,
原本乃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也明矣!而龜山島的島形確
實與海上巨龜有幾分神似,加上其有山巒高起,爰依叶音
而生出「龜山」之靈感。就字義而言,有多數烏龜棲息
之山稱之為龜山,始名實相符,然龜山島並未曾聽聞過有
這種景觀,可知龜山島名實自五獅轉訛而來,否則又為何
不取名「海龜嶼」或「大龜嶼」呢?
    桃園縣與臺北縣的交界處也有一個名為「龜山」的
鄉,此地原為凱達喀蘭平埔族「龜崙(Couruangh)社」的
的社域,民國九年才被日本人因龜崙社之舊名,改稱為龜
山庄,在文獻資料上有「龜崙口」之稱(按:閩南語『龜
崙』音叶『雞籠』,大屯山又名齊獨龜崙山,並無證據
顯示『雞籠』是『Ki-tagakan』的首尾或末尾二音,故
『龜崙』亦不得謂為『奇獨龜崙』的簡稱)。臺北縣的
北海岸有個金山鄉,閩南語「金山」音近「龜山」,此地
卻是「金包里(Kitappare)社」的舊址,同樣是民國九年
才被改成今名。金山鄉東南方的萬里鄉有一處「國姓埔
海灘,「國姓爺」的足跡並未遠及於此;今臺北市的文山
區,原來名叫「拳山」,閩南語的「國姓」、「拳山」
俱音叶龜山,皆不需要在其字面上做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