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與「伯公」
    宜蘭縣的南澳鄉「鼓音」的鄰近有「觀音」,頭城
鎮有「金盈」又有「觀音山」,「金盈」、「鼓音」並
音叶「觀音」。臺北縣的八里鄉也有「觀音山」又有「
下罟仔」,其鄰近臺北市的北投區有「貴仔坑」,「貴仔
」音叶「觀音」,「下罟」為其倒裝。苗栗縣的銅鑼鄉
也有「觀音山」,又有叶音的「筧窩」,西鄰通霄鎮的「
隘口寮」是其倒裝。桃園縣的觀音鄉舊名「石觀音」,
同縣的「龜山」鄉倒裝為「石觀」,「音」是尾音所衍,
在河流中發縣石觀音之說,實乃以訛傳訛,不值得採信。
臺中縣的豐原市也有「觀音山」,往東的和平鄉又有「
觀音山」,除了嘉義市竹崎鄉的「觀音瀑布」由於瀑布
形狀像極觀音,因而得名以外,其餘大都是由音生義的擬
音漢譯。高雄縣的仁武鄉也有「觀音山」,音叶旗山鎮
的「口隘」,美濃鎮的「月光山」為其倒裝。臺南縣的
龍崎鄉有「觀音山庄」,麻豆鎮有「客仔寮」、東山鄉
有「羌仔寮」及「格仔埔」與「鬼仔穴」、白河鎮有「
崁仔頭」、六甲鄉有「龜仔港」、仁德鄉有「龜仔」
、新營市有「姑爺庄」、善化鎮有「烏橋」、臺南市有
「烏橋仔」,客仔、羌仔、格仔、鬼仔、崁仔、龜仔、
姑爺等俱音叶「觀音」,又倒裝為「烏橋」。「龜仔港
」與「姑爺庄」距離並不遠,由此猜測其「港」字乃是
後來所附加,而不是中間膠著出「仔」一音。新化鎮有
「觀音廟」、「王公廟」、「祖師公」、「大使公」等
與廟宇有關的地名,歸仁鄉的「大人廟」與「媽祖廟」
、關廟鄉的「關帝廟」與「四甲廟」、仁德鄉的「太子
廟」、麻豆鎮的「關帝廟」與「尪祖廟」、佳里鎮的「
子龍廟」、六甲鄉的「王爺宮」、白河鎮的「關帝廳」
、東山鄉的「子龍廳」、新營市的「王公廟」與「太子
宮」等,也都是以廟名命名的地名。「觀音」或「觀世
音」是佛教的神祈,奉祀佛教諸神祈的所在,理當稱「寺
」而不應稱做「廟」,「觀音廟」急讀之音同「關廟」,
關廟鄉的「鑒裡」當地土人讀如「耿黽」,音近「關廟
」與南化鄉的「鏡面」,左鎮鄉的「睦光」是其倒裝,關
廟鄉的神明遶境,照例須由「鑒裡王爺」領頭,故關廟鄉
之所以建有關帝廟,極有可能如「諸羅」之於佳里鎮的
「子龍廟」,亦如高雄縣彌陀鄉之由於「彌羅」音轉,乃
建有「彌陀寺」,其建廟的靈感實源自於諧音,惟「觀音
」與「王公」實互為倒裝,故新化鎮的「觀音廟」是以
「觀音」加「廟」,或本與「關廟」同音,則未敢遽下定
論。「觀音」又音叶「葉」、「港仔」,倒裝為「烏
崁」、「翁公」,澎湖縣的湖西鄉有「葉村」,西嶼鄉
有「大葉」,白沙鄉有「港仔村」,目斗嶼往西有「翁
公石」,馬公鎮有「烏崁里」;馬公鎮的「朝陽里」又有
「潮音寺」,可見馬公「觀音亭」的由來,與其原住民的
地名或社名有關。屏東縣的牡丹鄉有「觀音鼻」,其南
鄰的滿洲鄉有叶音的「港仔鼻」;臺南縣仁德鄉的「土
井仔」音近「太子」,東山鄉的「滴水仔」亦音近「太
子」,故仁德、新營乃分別建有「太子廟」與「太子宮
」。彰化縣的二林鎮有「王功寮」,西鄰的芳苑鄉也有
「王功寮」與「南王功寮」,後港溪的出海口又有「王
功港」,依<台灣地名研究>的一貫認知,當然要說「此地
有王爺廟靠近港口,因此產生了王宮港的地名」了。「
王功」又音叶「蚵殼」,臺灣全省沿海有為數不少的「
蚵殼港」,臺南縣山上鄉的「蚵殼潭」卻深處內陸。苗
栗縣的西湖鄉有「伯公坑」又有「北坑」,「伯公」固
音「北坑」;桃園縣的龍潭鄉有「下伯公」,而又有「
大北坑」與「小北坑」;苗栗縣的三義鄉有「伯公坑」,
又有「八股」與「下八櫃」,桃園縣的蘆竹鄉有「八股
坡」,桃園市有「八角店」,平鎮鄉有「白公崙」,「伯
公」、「八櫃」、「八角」、「白公」等反過來證明「
八股」不必定正好湊成八個股份。新竹縣的芎林鄉有「
王爺坑」、湖口鄉有「五爺壟」;苗栗縣的後龍鎮有「
王爺窩」,其鄰近有「灣瓦」;彰化縣的鹿港鎮有「頂王
爺厝」,二林鎮有「挖仔」,竹塘鄉有兩個「永安」;高
雄縣的內門鄉有「王爺崙」,同縣有「永安鄉」、臺南
縣的關廟鄉有「灣仔」、仁德鄉有「凹仔」、新化鎮有
「洋子」,王爺、五爺、灣瓦、挖仔、灣仔、凹仔、永
安等俱一音之轉。臺南縣的六甲鄉有「王爺宮」,其北
鄰之東山鄉的尪子上天(高雄縣的內門鄉及臺北縣的瑞
芳鎮與萬里鄉也各有一個「尪子上天」)、尪子庵腳、
尪子尪下及凹子腳,及新營市的挖子,是其叶音地名。
 
「龍船」與「菜寮」
    臺南縣「龍崎鄉」的「龍崎庄」乃是由「龍船庄」
和「崎頂庄」兩地名合稱為「龍崎」,其「龍船第三保
(今龍船村)」又有「龍船庄」與「龍船窩庄」,左鎮鄉
有「龍船荷」,高雄縣的內門鄉與苗栗縣的公館鄉也各
有一個「龍船」。閩南語謂低窪的地形曰「湖」,客家
話謂之「窩」,如臺南縣的南化鄉有「芎蕉湖」,新竹縣
的芎林鄉有「芎蕉窩」,故取名叫做某某「窩」的地方,
即使當地的土人操的是閩南口音,但最先進入墾殖的,則
無疑是客家的移民。閩南語讀「龍船荷」音近「二層行
」,臺南、高雄兩縣交界的「二層行溪」,在其發源處的
附近,才終於找到了溪名的出處。「龍船」又倒裝為「
菜寮」,臺南縣的左鎮鄉、屏東縣的高樹鄉、彰化縣的
埔心鄉、臺北縣的三重市、臺南縣的佳里鎮等均有「菜
寮」,臺南縣大內鄉的「石仔瀨」、麻豆鎮的「莊禮寮
」、佳里鎮的「子龍」、學甲鎮的「棧寮」等皆音近「
菜寮」,「曾文溪」又名「菜寮溪」,學甲鎮的棧寮昔日
即位於菜寮溪的出海口;大內鄉有「後角仔」又有「後
堀溪洲」,「後角」音近「後堀」,今曾文溪上游在南化
鄉的部份猶稱「後堀溪」,故謂地名「菜寮」之由來,源
自「看守菜園者所居住的茅寮」之說可以休矣!大內鄉
的舊名為「內庄」,屏東縣的新園鄉亦有「內庄」,雲林
縣的古坑鄉有「內庄仔」, 「內庄」、「石仔瀨」互為
倒裝。苗栗縣有「南庄」鄉,獅潭鄉亦有「南庄」,臺南
縣的南化鄉舊名亦稱「南庄」;二層行溪的發源地特多
「龍船」,而苗栗縣的公館鄉亦有「龍船」,苗栗縣南庄
鄉與泰安鄉各有一「鳥嘴」山、新竹縣的關西鎮與尖石
鄉也各有一個「鳥嘴」,尖石鄉又有一「鳥嘴」山,「內
庄」、「南庄」、「龍船」、「鳥嘴」及臺灣最長溪流
的「濁水」溪,並音叶曹族的全名「羅茲阿」。
 
「十六甲」與「百二甲」
    臺南縣的下營鄉有個「十六甲」,彰化縣的埔鹽鄉
也有一個「十六甲」,下營南鄰的麻豆鎮有「莊禮寮」,
埔鹽東鄰的埔心鄉有「菜寮」,並音近閩南語「十六」,
可知「甲」乃漢人移民所附加。臺中縣的清水鎮有一個
「十二甲」,與「十六甲」仍然是一音之轉,后里鎮的「
水利」音叶「十二」,倒裝為大安鄉的「南庄」。臺北
縣的新店市東有一個「十六分」,西有一個「十二分」,
同市的「中林」與臺北市文山區的「指南村」分別在「
十六分」的南與北,三峽鎮鄰近「十二分」之處有「竹
崙」與「岔路口」,客家話「中林」、「指南」、「竹
崙」、「岔路」都音叶「十六」與「十二」,可見最早
進入這個地區開發的是客家的移民。臺中縣的太平市有
一個「十九甲」,臺中市有「十甲里」,「十九」、「十
甲」音近東勢鎮的「中嵙」、和平鄉的「中坑」、大安
鄉的「松仔腳」、臺中市南屯區的「樹仔腳」、苗栗縣
苑裡鎮的「十股」,倒裝為霧峰鄉的「舊正」。臺北市
松山區的「舊宗」音近「舊正」,故北投區與臺北縣的
萬里鄉有其音的「五指山」、坪林鄉有「紀州寮山」
平溪鄉與雙溪鄉有其音的「竿蓁坑」,又倒裝為汐止
鎮與坪林鄉的「石硿仔」、坪林鄉的「樟空仔」、淡水
鎮的「水頭」、石碇鄉的「石硿仔山」與「十股寮」
等。臺南縣的仁德鄉有個「十三甲」,當求「十三」之
叶音於龍崎鄉與新化鎮交界的「尖山」與柳營鄉的「尖
山埤」及七股鄉的「水獅寮」與北門鄉的「尖山仔」;
宜蘭縣的壯圍鄉有個「十三股」,宜蘭市的「進士」及
「壯三」與「壯四」、員山鄉的「枕山」、頭城鎮的「
石城」等都音近「十三」。臺南縣的佳里鎮有個「三五
甲」,七股鄉的「三股份」、學甲鎮的「三角仔」、將
軍鄉的「西甲」與「頂、下山仔腳」、西港鄉的「新港
」、西港俗稱「西港仔」等可音轉為「三五」。臺南縣
的善化鎮有一個「百二甲」,音叶臺北縣淡水鎮的「百
六戛」、三芝鄉的「百拉卡」、嘉義縣的朴子鎮俗稱「
朴仔腳」、雲林縣口湖鄉的「拔仔腳」、新竹縣竹北市
的「拔仔窟」、新埔鎮的舊名「吧哩嘓」、臺中縣大雅
鄉的「埔仔」、彰化縣線西鄉的「埤仔」、鹿港鎮
的「筏仔腳」、臺南縣大內鄉的「埤仔腳」、桃園縣新
屋鄉的「笨仔港」等,前後二音之間膠著出中間一音,幾
甲、幾股、幾份的地名,大抵依此而論。<諸羅縣雜識>
曰:「紅夷在臺灣時,以十畝地為一甲。」臺灣至今仍以
「甲」為計算土地的單位,一甲地相當於兩千九百三十
四坪。但是,以當初土地開墾幾甲作為地名的說法,卻有
待商榷。廣東茂名與陽春之間有「八甲」、「三甲」,
廣西的河池附近有「六甲」,然而荷蘭人的勢力並不曾
伸入兩廣;福建省更有武平的六甲與浩甲、上杭的五甲
及短甲與八甲圩、永定的八甲與下甲、漳平的中甲、龍
岩的中甲、連城的元甲、古田的大甲、南靖的中甲、龍
海的世甲、安溪的五甲、三明的恩甲、寧化的巫甲與何
樹甲及黃地甲與青山甲、永安的下甲及吉山甲與羅地甲
、廈門的三甲、閩清的四甲、南平的科甲及漿甲與坑甲
等,難道這幾個地方測地積也以「甲」為單位?荷蘭人的
土地面積計算單位,一「Morgen」約合臺灣農地的一甲,
持此論者蓋以「甲」即「Morgen」尾音的音譯,惟臺灣
「甲」的全名實稱曰「甲當」。或云幾甲的地名,即是
初期移民開墾土地的面積,講這個話的人未免也太外行
了,多的是十甲以下,甚至以分為單位的地名,這一點點
的田地怎夠養活一村人?南臺灣農民常以「畛甲」為田
園之稱,或又寓有「保甲」之義?故亦有不以數字稱者,
如安定鄉的「蘇厝甲」、歸仁鄉的「許厝甲」、新化鎮
的「三舍甲」、阿蓮鄉的「青旗甲」等。至於「學甲」
、「大甲」,則確定為音譯無疑也!
 
「舽舡」與「艋」
    臺北市的「萬華」舊稱「艋舺」,在臺北市西南角,
瀕淡水河東岸,原為凱達喀蘭平埔族的分佈地,亦作「蟒
甲」、「莽甲」、「文甲」等,與今菲律賓「Tagalog」
語謂小舟之「Banka(莽葛)」同音;<轉注古音>:「吳人
目舟曰舽舡。」「莽葛」實即「舽舡」音轉。臺北縣的
板橋市與萬華只隔著一道新店溪,板橋市又有埔,「艋
舺」、「埔」與板橋舊名的「枋橋」實乃一音之轉,
又音臺北縣的「平溪鄉」、新店市的「平廣」、三峽
鎮的「白雞」、汐止鎮的「北港溪」與「北港口」、石
門鄉的「八甲」、平溪鄉的「平溪仔」、雙溪鄉的「八
股」與「坪溪」及「八角林」、坪林鄉的「枋腳坑」、
金山鄉與淡水鎮及雙溪鄉與臺北市南港區的「糞箕湖」
、桃園縣大園鄉的「北港」、新屋鄉的「笨港」、蘆竹
鄉的「浮」與「八股坡」、桃園市的「八角店」、龍
潭鄉的「下伯公」與「大北坑」及「小北坑」、大溪鎮
的「百吉」、平鎮市的「伯公崙」、楊梅鎮的「顯伯公
」、新竹縣竹北市的「拔仔窟」、湖口鄉的「糞箕窩」
、苗栗縣竹南鎮的「糞箕湖」、造橋鄉的「北坑」與「
崩崁腳」、西湖鄉的「北坑」與「伯公坑」、頭屋鄉的
「扒仔岡」、三灣鄉的「八股」及「浮橋」與「伯公崇
」、獅潭鄉的「八卦」及「八卦力山」與「八角林」、
南庄鄉的「八卦力」、通霄鎮的「北坑」、三義鄉的「
八股」及「伯公坑」與「下八櫃」、臺中縣太平市的「
北坑仔」、東勢鎮的「新伯公」、和平鄉的「白狗大山
」、彰化縣福興鄉的「浮景」、鹿港鎮的「埔腳」、秀
水鄉的「埔姜崙」、彰化市的「北口」與「八卦山」、
芬園鄉的「楓坑」與「舊崩崁」、大村鄉與芳苑鄉的「
埤腳」、雲林縣二崙鄉的「八角亭」、斗六市的「埤口
」、北港鎮的舊名「笨港」、西螺鎮的「埔羌崙」、土
庫鎮的「埤腳」與「奮起」、褒忠鄉的「埔姜」、大埤
鄉的「埔羌崙」、南投縣埔里鎮的「八股」、魚池鄉的
「卜吉山」、中寮鄉的「糞箕窩」、仁愛鄉的「白狗南
山」、南投市的「崩崁」、嘉義縣竹崎鄉的「白杞」與
「奮起湖」、布袋鎮的「平溪」、臺南縣東山鄉的「埤
角仔」、白河鎮的「埤口」與「糞箕料」、學甲鎮的「
糞箕湖」、北門鄉的「保吉」、將軍鄉的「北嘉」、高
雄縣仁武鄉的「八卦寮」、屏東縣枋寮鄉的「北旗尾」
、車城鄉的「埔」、澎湖縣湖西鄉的「白猿坑」、臺
東縣卑南鄉的新、舊「斑鳩」、宜蘭縣礁溪鄉的「匏枸
崙」、頭城鎮的「北關」、南澳鄉的「碧候」與基隆市
外海的「彭佳嶼」等。「八卦山」自彰化市起迤邐入南
投縣境,其在員林鎮的部份稱「百果山」,而「百果」音
近「八卦」,由周遭眾多「八卦」的叶音地名,可知山名
與嘉慶年間彰化知縣在縣署後所建太極亭無關。
 
「溪尾」與「水尾」
    宜蘭縣礁溪鄉的淇武蘭川流經頭城鎮出海,頭城鎮
有金面與金面山及溪尾寮,三星鄉有月眉與月眉湖,閩南
語「淇武」音叶「金面」、「溪尾」、「月眉」。昔日
散佈在蘭陽平原一帶的原住民為「卡瓦蘭」平埔族,清.
嘉慶十七年在宜蘭縣一帶成立的「噶瑪蘭廳」的廳名,
即「卡瓦蘭」音轉,「卡瓦」音佧佤(族名)、句吳(國
名)、貴陽(地名)、高要(地名)、贛榆(地名)、高郵(地
名)、賈汪(地名)、昆陽(地名)、苦夷或庫頁(島名)等,
音轉為蓋牟(城名)、蓋馬(山名)、即熊襲(族名)
、庫莫奚(族名)、高密(地名)、昆明(地名)、耿馬(地
名)、高棉(國名)、噶瑪等。桃園縣的大溪鎮亦有金面
山、八德市亦有溪尾、觀音鄉有坑尾、中壢市有月眉、
楊梅鎮有月眉山下,「溪尾」、「坑尾」一音之轉,桃園
縣的復興鄉實與宜蘭縣為鄰,而復興鄉的「卡愛」、「
高義」均音叶「卡瓦」,「卡議蘭」則音近「卡瓦蘭」,
此為「卡瓦蘭」人曾在此地活動所留下的痕跡。臺北市
的內湖區亦有金面山,「金面」又音近「金敏」、「景
美」、「尾」,臺北縣的三峽鎮西與大溪鎮為鄰,三峽
鎮有金敏、萬里鄉與臺北市各有一個景美,雖然臺北市
的「景美」最初稱為「尾」,而有與灌溉設施有關之
說,其實乃是由原住民社名之叶音,再配合當地景觀所產
生的義。「卡瓦」又音叶臺北縣貢寮鄉的俗稱「槓仔」
寮、萬里鄉的「槓仔」寮、貢寮鄉的「桂安」、八里鄉
的「觀音」山、淡水鎮的「口湖」、汐止鎮的「柯仔」
林、坪林鄉的「坑仔」口、臺北市北投區的「貴仔坑」
、桃園縣平鎮市的「建安」、蘆竹鄉的「坑子」、楊梅
鎮的「高榮」、龍潭鄉的「高源」、觀音鄉的「金湖」
等,倒裝為臺北縣的「鶯歌」鎮、三峽鎮與新店市的「
安坑」、八里鄉的「下罟仔」與「下罟坑」及「下罟
尾」、雙溪鄉的「下坑」、石門鄉的「下員坑」、貢寮
鄉的「鶯歌」石與「灣坑」頭山、基隆市與桃園縣的新
屋鄉各有一個「蚵殼港」、桃園縣龜山鄉的「王公」坑
、復興鄉的「葉坑」等;「卡瓦」又音轉為桃園縣復興
鄉的「上奎輝」與「下奎輝」及「中奎輝」和「內奎輝
」及「光華」與新興的舊名「嘎拉賀」、觀音鄉與大溪
鎮的「廣福」、蘆竹鄉的「錦興」,倒裝為大園鄉的「
海口」、楊梅鎮的「富岡」、新屋鄉的「富九」、龍潭
鄉的「橫岡」、臺北縣平溪鄉的「番仔坑」、貢寮鄉的
「風櫃」斗山、汐止鎮的「橫科」口、萬里鄉的「磺溪
」底、金山鄉的「磺溪」頭、臺北市北投區的「磺溪」
等;桃園縣的大溪鎮亦有「金面」山,音臺北市大稻埕
的原名「圭母卒」或「奇武卒」或「奎府聚」、臺北縣
三峽鎮的「加母」山、桃園縣觀音鄉的「坑尾」,倒裝
為楊梅鎮的「梅崗」與「梅溪」及「明紀」牧場、臺北
縣石碇鄉的「莫干」、平溪鄉的「望古坑」、烏來鄉的
「模古」山、貢寮鄉的「馬崗」與「廟口」及和美舊名
的「蚊仔坑」等。貢寮鄉的「風櫃斗山」與「灣坑頭山
」距離不遠,由這些地名的分佈,可見在凱達喀蘭平埔族
尚未到來之前,「卡瓦蘭」平埔族本亦散佈在臺北、桃
園兩縣一帶。新竹縣的峨眉鄉原名「月眉」、苗栗縣後
龍鎮的竹圍原名「姜母」坑、苗栗市的「羌母坑」、臺
中縣清水鎮的「高美」、烏日鄉的「光明」與「溪尾」
、后里鄉的「月眉」、臺中市的「港尾」與「健民」、
彰化縣二林鎮的「港尾」、大村鄉的「港美」、和美鎮
的「月眉」、南投縣信義鄉的「久美」、雲林縣四湖鄉
的「港尾」、崙背鄉有兩處「港尾」、東勢鄉的「月眉
」、嘉義縣新港鄉的「港尾」與「月眉」潭、中埔鄉的
「坑尾」、臺南縣的「關廟」鄉、關廟鄉的「耿黽」、
南化鄉的「鏡面」、麻豆鎮的「港尾」、安定鄉的「港
仔尾」、善化鎮的「溪美」、歸仁鄉的「港尾」溝、高
雄縣旗山鎮的「旗尾」與「高尾」山、美濃鎮的「旗尾
」山、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與「奇密」山、壽豐鄉
的南「月眉」與北「月眉」及「月眉」山、秀林鄉的「
景美」山、新城鄉有兩處「景美」、臺東縣關山鎮的「
月眉」、澎湖縣馬公市的「雞母」塢山、白沙鄉的「講
美」、湖西鄉的「港仔尾」等,皆音叶「噶碼」,僅屏東
縣付之闕如,但高樹鄉的「關福」村、高樹鄉與內埔鄉
的「建興」村、萬巒鄉的「佳和」村、萬丹鄉的「加興
」村、潮州鎮的「光華」里、新園鄉的「共和」村、佳
冬鄉的「羌園」村等,可視為「卡瓦」之音轉,車城鄉的
「海口」與「厚殼」為其倒裝,但並不能因此就以為卡
瓦蘭曾「君臨」全臺灣,較合理的推測是:有部份的卡瓦
蘭脫離主群而溶入他族,但仍持續保有其社名。有必要
特地提出來的有二:(一)桃園的中壢市舊名「澗仔壢」,
讀以閩南語,正即是「噶瑪蘭」的音。(二)曹族南支
「卡那布(簡仔霧)」群,分佈在今嘉義大埔鄉至高雄六
龜鄉一帶,閩南語「簡仔霧」實音叶「噶瑪」。臺北縣
的「石門」鄉、萬里鄉的「水尾」、三峽鎮的「紫微」
、汐止鎮的「石門」坑、臺北市士林區的「洲美」、桃
園縣的「石門」水庫、桃園市與中壢市及平鎮市與蘆竹
鄉及楊梅鎮的「水尾」、新竹縣竹北市與關西鎮的「庄
尾」、寶山鄉的「水尾」溝、新埔鎮與關西鎮的「石門
」、苗栗縣後龍鎮與卓蘭鎮及三義鄉的「水尾」、後龍
鎮的下「水尾」、南庄鄉與大湖鄉的「石門」、公館鄉
的新「石門」、大湖鄉的「姜麻」園、彰化縣埔鹽鄉與
溪州鄉及二水鄉的「水尾」、二水鄉的「水門」、員林
鎮的「圳尾」仔、南投縣魚池鄉的「水尾」與「水尾」
巷、信義鄉的「治茆」山、雲林縣崙背鄉的「水尾」、
口湖鄉的蘇「水尾」、嘉義縣太保市的「田尾」、中埔
鄉的「水仔尾」、臺南縣的「曾文」溪、善化鎮昔日有
「曾文」庄、大內鄉有「走馬」瀨、柳營鄉舊名「查畝
」營、永康鄉的「洲仔尾」、高雄縣茂林鄉的「足母」
山、屏東縣牡丹鄉的「石門」、臺東縣海端鄉的「吉木
」舊名「戒茂」斯、花蓮縣豐濱鄉的「石門」、澎湖縣
的「七美」鄉、西嶼鄉的「赤馬」、湖西鄉的「查某」
嶼等,均為一音之轉,又倒裝為臺北縣新庄市的「明志」
、三峽鎮的內「媽祖」田、臺北市北投區的「馬槽」、
松山區的舊名「貓里即吼」、桃園縣八德市的「面前」
厝、新竹縣關西鎮的「茅子」埔、苗栗縣公館鄉的「棉
子」埔與「麻齊」寮、西湖鄉的「茅子」埔、通霄鎮的
「媽祖」田、大湖鄉的「麻竹」窩、臺中縣新社鄉的「
麻竹」坑、石岡鄉的「梅子」、和平鄉的「帽子」山、
烏日鄉的下「馬厝」、彰化縣福興鄉的「麥厝」、鹿港
鎮原有「馬芝」堡出自「馬芝」遴或「馬其」利斯社、
溪湖鎮的「巫厝」、員林市的「尾厝」、田中鎮的「梅
洲」庄、竹塘鄉的「民靖」、溪州鄉的「尾厝」與「眉
庄」及舊「眉組」、嘉義縣梅山鄉的「尾庄」、太保市
的「梅仔厝」、臺南縣官田鄉的「媽祖」園、歸仁鄉的
「媽祖」廟、高雄縣六龜鄉與杉林鄉及旗山鎮的「尾庄
」、燕巢鄉的「面前」埔、花蓮縣壽豐鄉的「米棧」、
宜蘭縣大同鄉的「明池」、礁溪鄉原有赫「米吉」旦社
、宜蘭市的「梅州」等,國語「景美」音近閩南語「水
尾」,居住在帛琉、關島等島嶼的「查莫洛」人是其遠
親。「媽祖」、「湄州」一音之轉,這一組音的圖騰名,
衍生出大陸東南沿海的媽祖信仰。
 
「泰雅」與「洪雅」
    「泰雅(Atayal)」一作「泰耶魯」、「泰雅爾」或
「阿泰雅爾」,舊作「太么」,則其主要音節在「泰雅」
二音,「魯」或「爾」蓋尾音所衍,「泰雅」之前加「阿
」,猶如英文「越南」之作「Vietnam」,「泰雅」顯然
不是閩南語譯音。「洪雅(Hon-ya)」之「雅」讀如「泰
雅」之「雅」,然「洪」字究應否讀國語音?文獻資料語
焉不詳,有待深入探究。「西拉雅」活動的地區有「蕭
」、「宵裡」;「卡瓦蘭」的分佈地帶有「廣安」、
「觀音」、「金盈」、「鼓音」,其叶音地名必見於其
所散佈的地域內,「泰雅」與「洪雅」亦不應背離此項
原則。目前的「泰雅」族,散佈在臺北、桃園、新竹、
苗栗、臺中、南投、花蓮、宜蘭等縣山區,或毗連山區
一帶,苗栗縣的「頭屋」鄉及「大湖」鄉與「泰安」鄉
、頭屋鄉的「大湖」與「田窩」子與「竹圍」子、大湖
鄉的「大窩」、泰安鄉的「大安」與南「大窩」及「頭
鷹」山與「東陽」山和「大安」山、後龍鎮的「竹圍」
與「頭湖」、通霄鎮的「頭窩」與「直窩」、西湖鄉的
「東湖」及「張屋」與大「竹圍」及兩處「大窩」、銅
鑼鄉的「大窩」與「竹圍」及「大圍」牆與「朝陽」口
及東「田洋」、苗栗市的下「朝陽」、公館鄉的「竹圍
」子、卓蘭鎮的「東安」、三灣鄉的「竹湖」、南庄鄉
的「屯營」與「大窩」及兩處「大窩」山等,均音叶「
泰雅」,是全省「泰雅」的叶音地名最多的縣份,又音轉
為造橋鄉的「談文」與「淡文」湖,由其叶音地名觀之,
其範圍幾乎涵蓋全縣各鄉鎮。臺北縣八里鄉與淡水鎮的
大「竹圍」、淡水鎮的「竹圍」、林口鄉的「中湖」與
「東湖」、土城市的「大安」、鶯歌鎮的「大湖」、樹
林鎮的「桃子」腳、三峽鎮的「東眼」、臺北市北投區
的「竹子湖」與內湖區的「大湖」等,也都音近「泰雅
」,其分佈範圍不離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與基隆河
的兩岸,淡水河與中港溪及後龍溪的河口,尤可能是其渡
海來臺的登陸地。桃園縣龜山鄉的「頂湖」與「大湖」
坑、大園鄉的「竹圍」與「潮音」、楊梅鎮的「鄧屋」
、復興鄉的「大灣」等,也都音叶「泰雅」,又音轉為桃
園市的「中福」、蘆竹鄉的「大華」,其分佈偏於沿海
及鄰近臺北縣的地帶,「張屋」、「鄧屋」等冠姓部落
的得名,可能是早期移民恰好以該姓為大多數,但亦有可
能即是原住民而冒用了漢姓,如果答案是後者,卻也與中
原的漢人之得姓為同一途徑。新竹縣新竹市的「中隘」
與「大湖」庄、竹東鎮與五峰鄉的「大窩」、尖石鄉的
「竹圍」與「抬耀」及「池有」山、芎林鄉的「田洋」
、橫山鄉的「東窩」等亦音近「泰雅」,倒裝為尖石鄉
的「宇抬」、竹東鎮的「員崠」;「大窩」又音轉為竹
北市的「東海」,倒裝為關西鎮的「福德」,鳳山溪與頭
前溪甚或鹽港溪的出海口,都不失為一個極佳的登陸地
點。宜蘭縣頭城鎮的舊名「頭圍」、頭城鎮的「大澳」
、壯圍鄉的「竹安」與「土圍」、礁溪鄉的「湯圍」與
大「竹圍」、員山鄉的「大湖」與「大湖」山、三星鄉
的「大湖」、蘇澳鎮的「朝陽」與「東澳」及「大灣」
與「東澳」嶺、大同鄉的「大元」與「大元」社及「大
元」山與「多望」山等,亦音叶「泰雅」,又音轉為南澳
鄉的「冬門」山、礁溪鄉的「抵美」,亦音轉為壯圍鄉
的「大福」、員山鄉的「中華」、三星鄉的「堤防」與
「天福」等,幾乎遍佈宜蘭全縣。臺中縣的「大安」鄉
與「大安」溪、大安鄉的「頂安」與「大安」港、清水
鎮的「忠勇」村、后里鄉的「泰安」、豐原市的「東陽
」、潭子鄉的「大湖」山、龍井鄉的「竹圍」仔、烏日
鄉的「同安」厝等,及臺中市原名「朝馬」的「潮洋」,
和大甲鎮的「德化」與新社鄉的「中興」嶺等,也都是
「泰雅」的叶音或轉音,大安溪及大肚溪的出海口顯然
即是其登陸處。彰化縣的「田尾」鄉、和美鎮的「竹圍
」與「竹仔圍」、鹿港鎮的「竹圍」內與「田洋」庄、
福興鄉的「田洋」、二林鎮的「大永」與兩處「竹圍」
仔、竹塘鄉的「長安」與「大灣」、埤頭鄉的「太湖」
與「竹圍」、溪州鄉的「潮洋」與外「潮洋」厝、田中
鎮的「同安」寮、二水鄉的「大園」、永靖鄉的「同安
」、芬園鄉的「同安」寮與大「竹圍」等都音「泰雅
」,伸港鄉的「園頂」、秀水鄉的「安東」、芬園鄉的
「一東」寮、大城鄉的「安東」寮等是其倒裝,其散佈
範圍廣及全縣。南投縣除仁愛鄉的「屯原」與南北「東
眼」山、魚池鄉的「大雁」、竹山鎮的「藤湖」以外,
頂多再加上魚池鄉的「德化」、鹿谷鄉的「竹豐」、竹
山鎮的「他里溫」,卻反而少見「泰雅」的叶音地名。
雲林縣麥寮鄉的「大灣」、東勢鄉的「同安」、崙背鄉
的「大有」、口湖鄉的「臺子」、北港鎮的「竹圍」、
褒中鄉的頂下「田洋」與「潮洋」厝、二崙鄉的「田尾
」、虎尾鎮的「竹圍」子與頂下「竹圍」子、土庫鎮的
中「竹圍」子、大埤鄉的「田尾」與頂「田尾」及「竹
圍」子、斗六市的「竹圍」與「久安」及「竹圍」子、
古坑鄉的「大湖」口及「大湖」底與「大湖」頭等,亦
均為「泰雅」的叶音,卻早已無「泰雅」的蹤影,殆久已
溶入於他族。嘉義縣番路鄉與大林鎮的「大湖」、中埔
鄉與溪口鄉的「竹圍」子、竹崎鄉的「塘湖」與「東湖
」仔及兩處大「竹圍」、新港鄉的「中洋」仔與大「竹
圍」、義竹鄉的頭「竹圍」與二「竹圍」、臺南縣後壁
鄉的「長安」與「竹圍」後、東山鄉的「頂窩」及「大
洋」與「竹圍」埔、新營市與鹽水鎮及白河鎮兩處與東
山鄉及大內鄉的「竹圍」仔、鹽水鎮的「竹圍」尾、白
河鎮的「冬湖」底、下營鄉的中營、楠西鄉的「頂湖」
、玉井鄉的「竹湖」與「竹圍」、南化鄉的「糖仔恩」
山、善化鎮的大「竹圍」、新市鄉的「道爺」與「大爺
」及「大營」和下「竹圍」、學甲鎮的「大灣」與「德
安」寮、西港鄉的「大塭」寮、永康鄉的「大灣」、北
門鄉的「竹圍」內、佳里鎮的「同安」寮、高雄縣湖內
鄉的「太爺」與「大湖」、岡山鎮的上「竹圍」、旗山
鎮的大「竹圍」、林園鄉的「中芸」、屏東縣的南「大
武」山及北「大武」山與「泰武」鄉、霧臺鄉的「大武
」與「大武」村、泰武鄉的「德文」社、南州鄉的「同
安」村、林邊鄉的「鎮安」村、竹田鄉的「大湖」村、
新園鄉的「田洋村」、內埔鄉的「竹圍」村、三地鄉的
「德文」村與「大母」母山、高樹鄉的「長榮」村、潮
州鎮的「同榮」里、牡丹鄉的「東源」村、恒春鎮的「
大員」山、屏東市的「大湖」里、臺東縣長濱鄉的「竹
湖」與南「竹湖」、成功鎮的「重安(都威)」、東河鄉
的「泰源」、卑南鄉的「泰安」、花蓮縣玉里鎮的「大
禹」、瑞穗鄉的「德武」、澎湖縣湖西鄉的「鼎灣」村
及「大武」村與「大武」山、馬公鎮的「東衛」里與「
朝陽」里、望安鄉的「東安」村、白沙鄉的「道爺」礁
與「大嶢」嶼等,亦並音「泰雅」,其分佈遍及全臺灣
,而音轉的地名,如宜蘭縣頭城鎮的「打馬」、花蓮縣
瑞穗鄉的「打馬燕」、臺南縣學甲鎮的「倒風」寮、高
雄縣路竹鄉的「竹滬」等,尚無暇一一論及,「泰雅」的
分佈範圍,可能並未擴及全島,較合理的推測是分佈在濁
水溪以北者,長江三角洲的「丹陽」、浙江省的「東陽
」與古代的「東甌」、閩北的「太姥」山與閩江口外的
「東引」及古代的「東越」和「東冶」等,是其渡海來
臺的前哨站;此外分佈在濁水西溪以南者,當尋其根於閩
南的「同安」與粵東的「潮安」一帶。「倒風」音叶「
東蕃」,「泰雅」音叶「臺灣」,以其叶音地名在臺灣的
高普及率,固無愧於其族名終成為島名,而由「田洋」與
「田尾」等的密集,又可知其最初不讀閩南語音。嘉義
縣的水上鄉與番路鄉均有「番仔寮」、民雄鄉與嘉義市
有「番仔溝」、番路鄉原名「番仔路」,這一些「番仔
」與新港鄉的「海瀛」俱音近國語「洪雅」;東石鄉有
「塭仔」與「灣仔埔」、民雄鄉有「葉仔寮」、臺南縣
的東山鄉有「尪子上天」、新營市有「挖子」、六甲鄉
有「王爺宮」、新化鎮有「洋子」與「羊子寮」、將軍
鄉有「漚汪」、高雄縣有「永安」鄉、岡山鎮有「後紅
」及「下黃子」等皆音近閩南語「洪雅」,洪雅族的大
本營在臺南縣的東山、白河一帶,故「洪雅」的讀音應
音近閩南語「翁仔」,而非「瓦窯」,但兩音實極易於通
轉,夏威夷(Hawaii)、夫餘(族名)、渾庾(族名)等是洪
雅的遠親,<山海經.海內北經>曰:「從極之淵,深三百仞
,惟冰夷恆都焉。」郭注云:「冰夷,馮夷也,<穆天子傳>
所謂河伯無夷者,<竹書>作馮夷,字或作冰也。」即是一
例,西拉雅稱女巫的「尪姨」,極可能與「洪雅」有關,
此音的圖騰名,又衍生出「王爺」的信仰。
 
「許厝甲」與「許厝湖」
    臺南縣的仁德鄉有「許厝」、「柯厝」,歸仁鄉有
「許厝」、「康厝」、「辜厝」,關廟鄉有「管厝園」,
這些冠姓地名與仁德鄉的「崁仔厝」、關廟鄉的「許厝
湖」、「韭菜寮」等均為一音之轉,歸仁鄉的「七甲」
、「松仔腳」、關廟鄉的「深坑仔」、「松仔腳」、龍
崎鄉的「水屆仔」、「水坑仔」等是其倒裝。這個地帶
出現如此多的冠姓且音的地名,著實太不尋常,目前這
個地區,「許」姓人士仍不失為歸仁鄉的著姓,其他的姓
氏則極為少見。龍崎鄉有「後許坑庄」、「苦溪仔庄」
、「大溪口庄」、「金瓜寮」、關廟鄉有「隙仔口」、
「過坑仔」、「咬狗溪」、歸仁鄉有「過港」、「國公
府」、仁德鄉有「港」、「杞竿」、「港崎頭」等,
亦皆為一音之轉,國公府恐非朱一貴遺跡,隆田的國母山
亦無葬有國母。「鹽水溪」的上游名「咬狗溪」,中游
稱「許縣溪」或「許寬溪」,「許坑」音叶「許寬」、
許縣」、「咬狗」,「韭菜」音叶「鹽水」,溪名又因社
名而得名,故「許厝」村的住民多姓「許」,乃是後來的
事實,而最初則基於「崁仔厝」的叶音。臺南縣東山鄉
的「許秀才」,地名雖甚怪異,然彰化市的「國姓井」、
彰化縣福興鄉的「管嶼厝」、雲林縣斗六市的「管士厝
」、嘉義縣太保市的「管事厝」,就都音叶「許秀才」;
新營市的「秀才」,實音叶後壁鄉與柳營鄉的「新厝」;
桃園縣楊梅鎮的「秀才窩」,鄰近有音叶「秀才」的「
蕭厝」;雲林縣東勢鄉有「阿坤厝」,而洪雅的支族有「
阿里坤」;新營市的「許丑」,由附近為數不少的「土庫
」與「茄苳」,即可了然其不過是「茄苳」的異譯。
 
「許中營」與「林鳳營」
    臺南縣的安定鄉有「許中營」,「許中」其人名不
見經傳,不知其有何德何能?竟以其姓名作為營盤名。安
定原名「直加弄」,安定鄉西鄰的西港鄉有「東港」與
「中港」,再往西的七股鄉有「竹仔港」、「竹橋」,再
往西北方有七股鄉的「篤加」,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
恰均位於昔日「臺江」內海的海岸邊,顯然東港、中港
、竹仔港、竹橋、篤加、直加、臺江,及安定鄉的「鄭
拐」、將軍鄉的「竹仔腳」等,皆為一音之轉,又倒裝為
「許中」與七股鄉的「港東」。誠然在「港東」的西鄰
又有「港西」,然而在將軍鄉就有「港西」叶音的「廣
山」與「鯤身」,就如同「東港」在「西港」西南方,再
往西又有「新港」,而「西港」、「新港」實乃一音之
轉,故當年明鄭的營盤田如有「許中」其人,純屬巧合。
明末有海賊「林鳳」,鄭成功的手下偏將也有「林鳳」,
當時同樣叫「林鳳」的不在少數。但,臺南縣六甲鄉的
「林鳳營」,果真是「林鳳」其人率領其統轄的營鎮,所
奉令開墾的營盤田嗎?如果是的話,為何此「林鳳」的事
蹟並不見載於史乘?又,鄭氏旗下的將領人材濟濟,為何
僅有此處營盤冠以主帥姓名?即使如南投縣舊名「林圯
埔」的竹山鎮,儘管建有林氏義祠「崇本堂」,內奉林圯
「開闢水沙連右參軍林圯公」神位,而且林圯如何由牛
相觸口進軍,如何驅逐水沙連番至東埔蚋附近,水沙連番
又如何夜襲林圯屯地,林圯及屯丁一百多人又如何被殺,
餘眾又如何合力,追擊水沙連番至今鹿谷鄉的大水堀,又
如何繼續屯墾埔地,墾成後又為追思林圯的犧牲,稱「林
圯埔」以緬懷先人,說者言之鑿鑿,似乎有憑有據。然而
所謂「林圯埔」,在<諸羅縣志>作「林驥埔」,亦曰「二
重埔」(見<臺灣外紀>),<臺灣府志>作「林既埔」,<臺
灣地輿全圖>作「林杞埔」,<彰化縣志>作「林圯埔」,
並無確切用字,而「林圯」、「鹿谷」、竹山鎮的「鹿
仔坑」與「鹿屈」山等並一音之轉,又倒裝為竹山鎮的
「桂林」、雲林縣古坑鄉的「桂林」與「高林」;名間
鄉亦有「二重埔」,中寮鄉有「二重溪」,竹山鎮的林頂
與流藤坪、竹山鎮與鹿谷鄉的交界處有山曰嶺頭、信義
鄉的巒大山與巒大溪、「南投」市等,都音叶「二重」,
則「林圯埔」的得名,是否真為緬懷「林圯」其人,實有
待商榷。況且,在清廷收臺灣入版圖之前,雲林縣的平原
地帶,猶多未曾開發,何苦深入內山屯墾?甚至於不如說
如何能越過無數個番社,到達那孤立無援的所在?以竹山
一帶林姓人士如是眾多,「林圯」可能真有其人,與水沙
連番的鬥爭,及屯丁一百多人被殺可能也是事實,但其時
是否在傳說的永曆二十二年、「林圯」是否鄭氏的右參
軍?就得讓證據講話了。由高雄縣之有「林園」鄉,知道
音近的「林鳳」未嘗不可是音譯的地名,只不過這一組
音並不密集,臺南縣善化鎮的「六分」寮、新市鄉及
左鎮鄉各有一個「荖葉」宅、東山鄉的「李仔園」、西
港鄉的「南海」埔、歸仁鄉的「落陷」寮等,就都音
「林鳳」,高雄縣的內門鄉一帶,原有羅漢內門和羅漢外
門二里,「羅漢門(Ruoham)」即是「林鳳」的叶音,番仔
嶺、番仔路、橫路、岸內、魚寮等為其倒裝,泰國前身
與暹共同組成暹羅的「羅斛」是其遠親。臺南縣的南化
鄉有「蘇貞埔」,不過是「新庄」、「西庄」的異譯,故
附近有多處其倒裝的「尖山」。濁水溪上游沙里仙溪以
下稱陳有蘭溪,信義鄉的東埔原名「東埔蚋」,音轉而為
「陳有蘭」,此外竹山鎮的「頂林」與「豬子寮」、鹿
谷鄉的「竹林」也都音近「陳有蘭」,故鹿谷鄉又有「
東埔蚋」溪。竹山鎮的瑞竹原名「勞水坑」,此「勞水
」閩南語音同「濁水」,日月潭一帶的鄒族全名曰「羅
茲阿」、南投縣集集鎮的「龍泉」、彰化縣福興鄉的「
粘厝」、埔心鄉的「羅厝」與「鳥巢」、員林鎮的「林
厝」、和美鎮的「南田」、花壇鄉與秀水鄉的「劉厝」
、雲林縣西螺鎮的「南厝」庄、麥寮鄉的「雷厝」、斗
六市的「劉厝」庄、古坑鄉的「南昌」與「內庄」仔、
臺西鄉與北港鎮的「劉厝」、四湖鄉的「林厝」寮等,
均為一音之轉,倒裝為雲林縣二崙鄉的「田寮」仔、斗
六市的「石榴」、斗六舊稱「柴里」社、大埤鄉的「前
寮」、元長鄉的「蔥仔寮」、東勢鄉的「昌南」、古坑
鄉的「草嶺」、彰化縣溪州鄉的「圳寮」、埤頭鄉的「
庄內」、埔心鄉的「菜寮」、南投縣的「水裡」鄉、魚
池鄉的「田螺」污等,濁水溪的溪水固然具有渾濁的特
徵,跟鄒族的族名有關的這一組音,卻才是其得名的更深
層理由,鄒族最初散佈的範圍較今日要大得多,這也是何
以苗栗、臺南均有「南庄」的理由。
附:
    據江日昇<臺灣外紀>的記載,明鄭陣營的將佐中並
無林鳳其人(按:新近得知戚嘉林[臺灣史]第十二章註28
引[閩海紀要]:『丙午年{1666}經命勇衛黃安督水陸諸
軍攻之{基隆之荷人},親隨林鳳戰死。』但云親隨,似非
營鎮主將。),倒是施琅手下平臺澎諸將中,計有(1)金門
鎮中營千總林鳳(2)海壇鎮中營把總林鳳(3)同安鎮城守
營千總林鳳等三個林鳳。<萬曆實錄>載:「萬曆二年十
月二十日,福建海賊林鳳自澎湖往東番魍港,總兵胡守仁
、參將呼良朋追擊之,傳諭番人夾攻,賊船煨燼,鳳等逃
散。萬曆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海寇林鳳復犯福建。不
利,更入廣,而留船於魍港,以為窟宅。」<臺灣省通志>
引<古今圖書集成>云:「萬曆四年,林道乾黨林鳳梧最黠
,屢敗官兵。是年,復有大夥倭船百餘隻,乘風至澎湖。
聞游兵至,乃以輕舟四十隻,走呂宋。」<諸羅縣志>引陳
小<外紀>云:「明海寇林道乾,為俞大猷所追,窮竄於
臺灣,-----大奎壁、劈破甕(原註:皆諸羅地)是其故穴
。」昔日嘉南沿海形成一個「倒風內海」,今學甲鎮的
新芳村即舊日的「倒風寮」,「倒風港尾」顧名思義即
是「倒風港」的盡頭,省音又音訛而為「茅港尾」,「東
番」之稱疑即由「倒風」諧音而來,並因字義而成為臺
灣的代稱;臺灣西部沿海有多處「魍港」,此魍港當位居
倒風內海北方出口,而即今日布袋鎮好美里的虎尾寮。
距布袋不遠的的鹽水,明鄭<臺灣地圖>記為「大龜肉」,
高拱乾<臺灣府志‧坊里條>記為「大奎壁庄」;將軍鄉
的北埔、麻豆鎮的北蔀、官田鄉的北蔀子、仁德鄉的北
保子、七股鄉的破坪、後壁鄉的崩埤、白河鎮的北埔等
都音近「劈破甕」,其中官田鄉的「北蔀子」距離林鳳
營並不遠,與茅港尾港及港子頭也近在咫尺,或許林鳳營
即海賊林鳳曾長期盤踞之處也說不定。
 
「拾穗」與「補綴」
    臺南縣的南化鄉有「西阿里關」,高雄縣的甲仙鄉
有「東阿里關」,屏東市的里港鄉舊名「阿里港」,故在
宣統元年,這個地帶均統轄於「阿廳」,「阿里關」、
「阿里港」急讀之,即音叶「阿(屏東舊名)」。高雄
縣的岡山市舊名「阿公店」,「阿公」亦「阿」之叶
音,老公公設肆後始成庄頭之說乃是附會。
    高雄市有「覆鼎金」,嘉義縣的竹崎鄉竟也有「覆
鼎金」,如果知道彰化縣的埔鹽鄉有個「朴鼎金」,也就
見怪不怪了。曹族稱玉山的「八通關(Bantounkoa)」、
臺北縣瑞芳鎮的「鼻頭角」等是其叶音。
    先總統蔣介石先生曾說桃園縣大溪鎮慈湖的景緻,
像極了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的故鄉,且念念不忘四明山
雪竇寺附近的山光水色,但可能不會想到就在新店市與
烏來鄉的交界處就有一座「四明山」,而「深坑」即音
「浙江」,坪林鄉的「坑仔口」即音近「溪口」,浙江
西北有莫干山,而石碇鄉有「莫干」。浙江的「奉化」
、江蘇與福建的「興化」實一音之轉。
    臺北縣的萬里鄉有「烏塗山」又有「烏塗炭」,附
近出產煤礦,聽到「烏塗」便聯想到「塗炭」,但是附近
又有「員潭溪」、「澳底港」,實亦「烏塗」的叶音;瑞
芳鎮有「烏塗窟」,鄰近的平溪鄉有「月桃寮」,此處不
產煤礦,故不再稱做「塗炭」,但卻不乏「月桃」。澎湖
縣湖西鄉的「烏泥」原名「烏土」,「烏泥」究竟有何
勝過「烏土」之處?莫明其妙。宜蘭縣的蘇澳鎮海岸邊
有烏石鼻、臺東縣的長濱鄉海岸邊也有烏石鼻,這個海
域果真有那麼多烏石,該不會是郵輪漏油所污染的吧?
    南投縣的國姓鄉有「水長流」、埔里鎮有「水東流
」,桃園縣的楊梅鎮也有「水東流」,埔里鎮的「水頭」
、草屯鎮的「雙冬」、平鎮市的「山仔頂」、湖口鄉的
「順天新村」等,是其鄰近的叶音地名。
    雲林縣的「元長」鄉,由北港鎮的「溝皂」可以找
到似曾相識的語根;四湖鄉的「保長湖」,可以破「褒忠
」鄉的得名起於清廷嘉獎平「林爽文之亂」之說;虎尾
鎮的「尾寮」,間接說明了「麥寮」鄉的得名。
    臺北縣的林口鄉有「嘉寶」,命名之初諒必不知道
彰化縣的和美鎮有「嘉寶潭」,住在彰化市的人知道了,
把同音的所在叫「建寶庄」,彰化縣的鹿港鎮與雲林縣
古坑鄉的住民都聯想到「棋盤厝」,在雲林縣土庫鎮的
因地形叫「溪埔厝」,在林內鄉的是一處「舊仔」,在
高雄縣的大樹鄉管他叫「姑婆寮」,當初如果已有「嘉
寶瓜」,澎湖的「姑婆嶼」恐怕就叫「嘉寶嶼」了!
    臺北至基隆之間的地名有五堵到八堵,基隆港西側
的「牛稠」港音叶「五堵」;基隆市東北的「林投」溝
及瑞芳鎮的「龍潭」堵音叶「六堵」;汐止鎮的「石炭
」山音叶「七堵」;基隆市的「八斗」子音叶「八堵」,
否則何以沒有一堵到四堵?(按:臺北縣的坪林鄉倒是有
個「四堵」,宜蘭縣的員山鄉則有個「葫蘆堵」。)
    桃園縣的龍潭鄉境內有龍潭陂,傳說每遇風雨時有
黃龍出現;宜蘭縣的礁溪鄉也有個湖泊叫龍潭,卻沒有類
似的附會。宜蘭縣的「羅東」鎮、五結鄉的「利澤」都
音叶「龍潭」,卡瓦蘭平埔族語「羅東」音同稱呼「猴
子」的音,卻不能就說此處因猴子而得名。
    高雄縣與屏東縣交界處的「高屏溪」舊名「下淡水
溪」,楠梓仙溪至高雄縣的大樹鄉與荖濃溪、隘寮溪等
會合之後,始稱為下淡水溪,閩南語「大樹」、「淡水」
實乃一音之轉,高雄縣林園鄉的「中厝」、高雄市前鎮
區的「陳厝」與「頂庄」、屏東縣的「竹田」鄉與「潮
州」鎮、新園鄉的「中洲」、屏東市的「大洲」、里港
鄉的「潮厝」、高樹鄉的「東振」及「大津」與「田子
」、九如鄉的「中庄」與「大坵」、萬丹鄉的「田厝」
等,及三塊厝、六塊厝之類的「塊(邸)厝」,亦皆音叶「
大樹」。大漢溪(大嵙崁溪)與新店溪合流以後,始稱為
淡水河,臺北縣三重市的「頭前」、板橋市的「中洲」
、淡水鎮的「大庄」埔、臺北市士林區的「中洲」等的
閩南語皆音叶「淡水」。昔日嘉義縣的義竹鄉與鹿草鄉
一帶,名為「白鬚公潭堡」,閩南語「白鬚」音叶嘉南二
縣交界之溪的「八掌」。「楠梓仙溪」原先稱做「楠仔
仙(Namacima)溪」,改為今名徒增困擾而已。
    <諸羅縣志>引陳小<外紀>曰:「明.海寇林道乾,
為俞大猷所追,窮竄於臺灣-----大奎壁、劈破甕(原註:
皆諸羅地),是其故穴。」今臺南縣鹽水鎮舊名鹹水港,
高拱乾<臺灣府志.諸志三.街市條>記:「鹹水港屬大奎
壁庄。」<諸志.山川總圖>及<卷二.坊里條>亦均記為「
大奎壁庄」;明鄭<臺灣地圖>則記為「大龜肉」,康熙三
十三年<臺灣府總圖>亦記為「大龜肉」,據安倍明義<台
灣地名研究>載「大龜壁庄」在今嘉義縣水上鄉附近,嘉
義縣的鹿草鄉又有「龜佛山庄」,這兩處地名都在八掌
溪沿岸,距鹽水鎮不遠,都音叶「奎壁」。然而,在雲嘉
二縣卻找不到「劈破甕」的叶音地名,臺南縣的七股鄉
有「頂破坪」、「下破坪」等兩個「破坪」,倒音叶「
劈破甕」,想必所謂的劈破甕即是此地。
    臺中市的南屯區舊名「犁頭店」、彰化縣的大村鄉
有「犁頭厝」、二林鎮有「犁頭庄」、臺中縣的后里鄉
有「犁頭標」、屏東縣的內埔鄉有「犁頭鏢」,重點在
「犁頭」二音,後頭加何字再視情況而定。臺北縣的三
峽鎮與桃園縣的龍潭鄉及新竹縣的新埔鎮與臺中縣的和
平鄉均有「打鐵坑」、臺中縣的大甲鎮有「打鐵庄」、
彰化縣的鹿港鎮有「打鐵厝」、和美鎮有「打鐵山」、
臺南縣的大內鄉有「打鐵店」、屏東縣的新埤鄉有「打
鐵村」;屏東縣里港鄉的「鐵店」,音叶「長治」、「潭
頭」、麟洛鄉的「田中」、屏東市的「田道」與「頂宅
」等,尚未有打鐵人之前,難道沒有地名?臺灣全省多處
的「油車」、「蔗蔀」亦同此論。
    宜蘭縣的大同鄉有「魯肉」,又有「留茂安」或「
魯莫安」,故知「魯肉」當讀閩南語音。魯肉之南有「
鳩澤」,又有「中間」,這兩者卻應讀國語音。大同鄉的
「四季」附近有「西克里社」,前者該唸閩南語,後者須
發國語音。高雄縣仁武鄉的「夢裡」,音叶大樹鄉的「
鳳梨」山,後者是客家移民首先入墾的地區。苗栗縣三
義鄉的「勝興」與「深水」都應照客家話讀音,附近的
山區固散佈著其叶音的「賽夏」。「巴布薩(族名)」的
「布」可能是「巴」與「薩」兩音之間的膠著音,「馬
卡道(族名)」的「卡」,亦同此論。「阿里坤(族名)」
的主要音節固在首尾二音,「馬卡道(族名)」的主要音
節蓋亦在首尾二音。弄通了臺灣的地名,世界上的地名
也就不難迎刃而解了!
    凱達喀蘭平埔族在社名前有加「Ki」音的習慣,如
臺北市大稻埕之原「奇武卒(Kimoitsie)社」、北投區
之「哩岸(Ki-Irigan)」、臺北縣金山鄉之原名「金
包里(Kitappare)」,以及其族名「Kitagalan」,故臺北
盆地的中央,到東部的基隆河、新店溪流域一帶,也就是
今日臺北市的大部份,包括松山、內湖一帶,原名「大加
蚋」或「大佳臘」,所加的「Ki」殆即「其」之義。
    卡瓦蘭平埔族則在社名前有加「Hi」音的習慣,如
宜蘭縣礁溪鄉的「辛子罕」或辛仔罕、辛也罕、新那罕
、新仔羅罕,原為「赫希納罕」社的所在地;「抵百葉」
或抵馬悅、都巴嫣,原為「赫多巴葉」社;「奇立丹」或
棋立丹原為「赫米吉旦」社;「瑪僯」原為「赫瑪達林
」社;「踏踏」原為「赫塔布塔布」社;「茅埔」原為「
赫巴奴蘭」社;羅東鎮的「打那岸」或「哆囉岸」,原為
「赫塔拉堪」社等。原住大甲溪中下游一帶的「巴塞赫
」,即<宋史>所載的「毗舍耶」,「耶」音近「有」又音
近「伊」;<玉篇>:「耶俗邪字。」<埤蒼>:「,邪也。
」「Hi」音近閩南語謂「彼」的「ㄏㄝ」,而「彼」義
近「伊」,故「Hi」殆即「伊」之義,蘇澳鎮的「猴猴」
舊作「有猴猴」,即為明證。日本語形容「白色的」曰
「」音叶「希拉耶」;「」音叶「新羅」,韓
語「新羅」讀如「徐羅伐」(音近花蓮秀林鄉的『西螺
法』),而「伐」音近「赫」,故新羅「尚白」。
    <紅樓夢>第九十九回:「收糧的時候,衙門裏便說:
新道爺的法令,明是不敢要錢,-----。」「道爺」是對
地方官的尊稱,澎湖群島有「道爺礁」,附近又有「大嶢
礁」,而「道爺」音叶「大嶢」;臺南縣的新市鄉有「道
爺農場」,鄉內又有「大爺」、「大營」,其實均為一音
之轉,不見得此處真駐有甚麼「道爺」,臺南縣麻豆鎮的
「總爺莊」,可知也不必定因駐有「總爺」而得名。又,
道爺附近有「三舍」,據說此地原為對外通商口岸,三個
富商在此經商致富之後,均建有華宅定居於此因而得名,
然而其南方的新化鎮又有「三舍甲」,且在富商入居之
前豈無地名?可見此說純係望文生義。
    新竹市的「韭菜」坑音叶「溪州」、「古車」店、
「鹽水」港,倒裝為「柴橋」、「厝仔坑」。「榔」
音「罟寮」、「柑林」溝,倒裝為「南港」、「鹿仔
坑」。「香山」音「虎仔山」、「海山」窖、「香山
」坑。「大庄」音「中庄」、「竹塹」,倒裝為「十
塊」寮。「水柳」林音叶「草楠」仔。「崁仔腳」音叶
「舊港」、「九甲」埔。「內湖」音叶「南隘」、「崙
子」,倒裝為「楊寮」。「海口」倒裝為「高峰」,再音
轉為「柯湖」、「客雅」溪,倒裝為「隘口」。「埔頂
」倒裝為「頂埔」。「茄苳」音叶「關東」橋。「舊社
」音叶「金山」。「頂寮」音叶二十張犁的「張犁」。
「新庄」倒裝為十八尖山的「尖山」。除「南寮」、「
北寮」、「牛埔」、「美山」、「浸水」、「平埔頭」
、「虎尾寮」以外,均互有關聯,而「南寮」音叶芎林鄉
的「鹿寮」坑、「北寮」音叶新埔鎮的「枋寮」、「平
埔」頭音叶「北埔」與湖口鄉的「崩坡」缺、「虎尾」
寮倒裝為尖石鄉的「梅花」、「牛埔」音叶新埔鎮的「
巨埔」、尖石鄉的「錦屏」、「美山」音叶尖石鄉的「
武神」與五峰鄉的「民生」、「浸水」音叶「尖石」、
「十八」倒裝為新埔鎮的「寶石」、竹北市與竹東鎮均
有「新庄」子、關西鎮有「錦山」與「金山」里,是全
市均在不遠處即可找到相關地名也。
    苗栗縣的造橋鄉有「牛寮」坑,又有「牛稠」湖;屏
東縣的「牡丹」鄉有「蚊罩」山;彰化縣的二水鄉有「
合和」,又有「海豐」寮;新竹縣有「五峰」鄉,竹東鎮
有「五峰」,寶山鄉有「五化」;新豐鄉有「波羅汶」,
尖石鄉有「平淪文」;臺北縣的三芝鄉有「錫板」,又有
「三板」橋;桃園縣的龍潭鄉有「濫心」,又有「南蛇」
崎;尖石鄉有「馬洋」山,又有「馬望」山;臺中縣的東
勢鎮有「農林」山,又有「那連」山;大里市有「草湖」
又有「樹王」;霧峰鄉有「船板橋」又有「象鼻坑」;和
平鄉有「白冷」又有「白鹿」,有「阿冷」又有「烏來
」;沙鹿鎮有「鹿峰」又有「黎份」;雲林縣有「林內」
鄉,土庫鎮有「崙內」;元長鄉有「鹿寮」又有「內寮」
,四湖鄉有「略內」;土庫鎮有「馬光」又有「馬公」厝
;斗六市有「海豐」崙,古坑鄉有「興園」;口湖鄉有「
成龍」,水林鄉有「山寮」;大埤鄉有「豐興」,古坑鄉
有「華興」;二崙鄉有「新店」,大埤鄉有「西鎮」;二
崙鄉有「永定」又有「安定」;北港鎮有「府蕃」仔,水
林鄉有「海豐」崙;崙背鄉有「阿勸」,東勢鄉有「阿坤
」厝,元長鄉有「烏雞」寮;臺南縣的新市鄉有「道爺」
又有「大爺」與「大營」,有「堤塘」又有「大道」;屏
東縣的「內埔」鄉有「老埤」村,有「富田」又有「豐
田」;里港鄉有「土庫」又有「卓加」;恒春鎮有「墾丁
」,又有「坑頂」與「崁頭」;高雄縣的仁武鄉有「夢裡
」,大樹鄉有「鳳梨」山;彰化縣的二林鎮有「崁頂」又
有「廣東」厝;芬園鄉有「楓坑」又有舊「崩崁」;田中
鎮有「頂潭」又有「中潭」;永靖鄉有「瑚璉」,社頭鄉
有「芋寮」;宜蘭縣的員山鄉有「隘界」又有「永廣」;
三星鄉有「天福」又有「堤防」;壯圍鄉有「功勞」又
有「過嶺」;臺南縣的白河鎮有「瓏仔內」又有「林仔
內」;學甲鎮有「頭港」仔又有「宅仔內」;善化鎮有「
西衛」,大內鄉有「燒灰」仔;臺北縣的新店市有「直潭
」又有「塗潭」;基隆市有「暖暖」,貢寮鄉有「窿窿」
、「萊萊」、「內藍」、「內寮」;臺東縣的關山鎮有
「德高」又有「電光」;高雄縣的橋頭鄉有「仕隆」村,
屏東縣的鹽埔鄉有「仕絨」村;臺北縣的雙溪鄉有「詹
家」又有「簡家」;嘉義縣的東石鄉與臺南縣的永康市
均有「網寮」,而臺南縣的大內鄉有「望寮」,卻又或作
「網寮」,臺南縣關廟鄉的「馬稠」又或作「布袋」,而
六甲鄉的「馬斗坪」又或作「麻豆坪」也。
    花蓮縣有「新城」鄉,宜蘭縣的蘇澳鎮與新竹縣的
關西鎮及南投市也都有「新城」;屏東縣有「萬丹」鄉,
南投縣的名間鄉也有「萬丹」;臺中縣有「東勢鎮」,雲
林縣有「東勢」鄉,全省又有多不勝數的「東勢」;雲林
縣有「莿桐」鄉,彰化縣的秀水鄉也有「莿桐」;雲林縣
的林內鄉有「觸口」,嘉義縣的中埔鄉也有「觸口」;彰
化縣的「田中」鎮原名「田中央」,彰化市有「田中」
庄、屏東縣的麟洛鄉有「田中」村,臺中縣的龍井鄉與
彰化縣的田尾鄉及臺南縣的關廟鄉也都有「田中央」;
宜蘭縣的三星鄉有「田心子」;臺中縣的大安鄉與臺中
市與彰化縣的和美鎮與雲林縣的大埤鄉及古坑鄉也都有
「田心子」;屏東縣有「枋寮」鄉,臺中縣的外埔鄉與后
里鄉也都有「枋寮」;雲林縣有「虎尾」鎮,臺中縣的大
甲鎮有「虎尾」寮;臺北縣有「新庄」鎮,三芝鄉有「新
庄」子;彰化縣有「鹿港」鎮,臺中縣的沙鹿鎮有「鹿港
」寮;臺中縣有「外埔」鄉,苗栗縣的後龍鎮也有「外埔
」;雲林縣的北港鎮舊名「笨港」,新竹縣的新屋鄉也有
「笨港」;臺北市的陽明山原名「草山」,臺北縣的瑞芳
鎮也有「草山」;臺北市的士林區有「福德」洋,文山區
與臺北縣的三峽鎮有「福德」坑;臺南縣的柳營鄉有「
八老爺」,屏東縣的潮州鎮也有「八老爺」;嘉義縣有「
竹崎」鄉,高雄縣的燕巢鄉亦有「竹崎」;臺中縣有「外
埔」鄉,南投縣的名間鄉亦有「外埔」;臺北市的陽明山
舊名「草山」,臺北縣的瑞芳鎮也有「草山」;高雄縣有
「田寮」鄉,大樹鄉也有「田寮」;彰化縣的田中鎮有「
四腳亭」,臺北縣的瑞芳鎮也有「四腳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