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月二十四日中華日報的<台南焦點>版,登出了聳
動的大標題「屈原不是我們的人?南縣端午划魚舟」,及
小標題「教局副局長王建龍強調是紀念捕魚祖先  而將
划龍舟正名」,到底是划龍舟呢?還是划魚舟呢?
    「龍舟競渡」是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群眾性娛樂
活動,這個習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為紀念越王勾踐
操練水師,打敗吳國,見<事物原始.端陽>。(二)為紀念
伍子胥,見東漢邯鄲淳<曹娥碑>。(三)為紀念楚大夫屈
原等三種說法,而以第三種說法普遍的為人所接受。
    除以上三種主要起因之外,各地還有不同的說法,貴
州東南地區認為:龍舟競渡是為紀念一位捨身殺死毒龍
的老人;雲南的傣族則認為是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
可見關於這個習俗形成的原因,有重新商榷的必要。
    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云:「楚大夫屈原遭讒不
用,是日(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
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這是有關「龍舟競渡」
之俗的起因,為紀念楚大夫屈原,最早見諸文字的紀載。
<荊楚歲時記>曰:「蛟龍畏楝,故端午以楝葉包投江中
祭屈原。」「賽龍舟」的活動集中在少數特定地方,「
包糉子」卻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參與,「包糉子」與「賽
龍舟」兩種習俗相結合,是「為紀念屈原」的說法,被人
普遍接受之最主要的因素。
    據<武陵競渡略>一書的說法,在競渡完畢後,例有船
隻「具牲酒黃紙錢直趨下游焚酬詛咒,疵癘夭札盡隨流
去,謂之送標。然後不旗不鼓,密划船歸,拖置高岸,搘閣
苫蓋,以待明年,即今年事訖矣。」然則武陵競渡的主要
作用,是在驅瘟逐疫,與年中行事所常有的元旦放爆竹驅
山魈、元宵迎燈照絕地蠶,及端午節佩長命縷飲雄黃酒
以禳病辟邪的作用,大致相似,何嘗有紀念屈原的性質在
內?湖南的武陵郡即今常德,乃是當年屈原被放逐的地方
,也是傳說中「競渡紀念屈原」的策源地,武陵競渡的風
俗已是如此,其他各地更可想見。
    「楝」又與「欄」通,<周禮.冬官.考工記>:「氏
湅帛,以欄為灰。鄭註: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欄
木」即是「楝木」。「練」又與「湅」通,<周禮.冬官.
考工記>:「氏湅絲。」<釋名>:「練,煮漚也。又,爛
也,煮使委爛也。」<廣韻>:「又與爛同;粲,文章貌
。」<集韻>:「闌,同,文也,或作斕。」「欄」又與「
闌」通,<開元遺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寶為闌。」何
以「楝」、「欄」、「闌」、「斕」、「」、「爛」
、「練」、「湅」等字均可相通?這恐非一句「同聲相
借」就可以交待得清的。
    <集韻>:「煉,本作,或作爛。」<玉篇>:「煉,亦
作鍊。」「鍊」又通作「湅」,<周禮.冬官.考工記>:「
栗氏改煎金錫則不耗。註:消湅之,精不復減也。」「揀
」又音「練」義同,或作「」,又與「柬」同,各種部
首的「柬」竟然均可相通!
    牛馬圈曰「欄」,與「蘭」通,<前漢書.王莽傳>:「
與牛馬同蘭。」<集韻>:「,通作蘭;讕,或作,或作
諫。」<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后旦日,人獻翠腕闌。
註:闌,手鐲類。」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
汝來斯。」夜闌、腕闌、宛蘭、委爛、冶鍊、閱歷等皆
一音之轉,倒裝為煉獄、讕言等,故<前漢書.韋賢傳>:「
昔靡不練。」註云「練,猶閱歷之。」!
    <本草>「」作「楝」,<類篇>:「赤蛇。」「
」作「」,從柬、從連均可,<易.蹇卦>:「往蹇來連。
註:連,難也。」難同儺,<集韻>:「難,除卻凶惡也。」
<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周禮.夏官.方
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
春命國難。-----季冬命有司大難。註:難與儺通。」闌
干(橫斜貌;淚流貌;闌板閒;目眶)音叶蘭干(縣名;紵也)
、牢固、牢靠、難過、難堪、年關、年糕、年庚、驪歌
、欄(吹也)、諾皋(神名)、泠綸(樂師)、擂鼓、南管
(樂名)、(性器)、籠檻、遼闊、寥廓、南柯,倒裝
為蠃蘭(喪車)、廓落、皋牢(監獄)、甘藍(樂名)、傀儡
(戲名)、勾欄(妓院)、閌閬(高門)、靠攏、克難、苦難
、困難、廣輪(東西南北)、過年、快樂、伉儷(配耦)、
歸寧、葛藟(藤類)、栲栳(杯圈)、嵻峎(山空貌)、崑崙
(山也)、光祿(官名)、給諫(官名)、怪厲、苦楝(樹名)
、躨跜(虯龍動貌)、夔龍;讕言、難言音叶「女媧」,倒
裝為猗儺(柔順貌)、婀娜(弱態貌)、旖旎(旌旗從風貌)
、阿那(舒遲貌),傳說女媧摶黃土作人,實即最原始之圖
騰名,中國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
即是「鱷」,「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
湅」音近「龍」、「漚」音近「鱷」,<說文>:「漚,久
漬也。」此久漬水中者實即「鱷」也!
    人自初生「呱呱」墜地,所發出的第一聲即是「哇!
」,此聲若拉長必有一「ㄋㄚ.」音收尾,此兩聲相連則
聽起來猶如「嫛婗(人始生)」或「嘔(小兒語)」,而
「嘔」音叶「女媧」、女娃、弄瓦、女兒、男兒、女
嬰、男嬰、妞兒、黎元(百姓)、你我,倒裝為兒女、
囡(女兒),故謂生女曰「弄瓦」,「男」、「女」本一音
之轉,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又莫不由「母系社會」而進
入「父系社會」也!「呱」音「孤」又音「哇」,嬰兒的
啼哭聲透過各人聽覺,而略有差異,故<周語>:「反及嬴
內以無射之上宮。註:嬴內同媯汭。」「媯汭」音叶「
夔龍」,而「嬴內」音叶「應龍」,倒裝為「女媧」。
    <說文>:「難,鳥也,本作。」俚俗謂男性生殖器
的「鳥」,與「難」字有關。古代有「逐儺」之俗,儺神
凡十二,皆使之追惡兇,「女媧」又音諧「(長貌)」
、「顟顤(頭長貌)」,凡狀貌之詞必有所假借,「儺」音
近「龍」、「疫」音近「鱷」,儺神即是龍神,逐疫即是
逐鱷,「柬」字本象鱷形,「蛟龍畏楝」者讕言也!
    <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
謂之蘭。」初民社會幽微蒙昧,上古人知有母不知有父,
此所以有圖騰信仰也!「宛蘭」音轉為「宛然」、「畏
楝」,<集韻>:「然古作。」去火為難,「然」音近
「人」、「鱷」音近「我」,「我」既為「龍」所生,即
以其名自稱為「人(儂)」焉!
    「赤」音叶「粲」、「麒麟」,故賀人生子曰
「喜獲麟兒」;「麟」去鹿加魚為「鱗」,<周禮.地官.
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鱗,龍之屬。」<五音集
韻>:「與鱗同。」<說文>曰:「,蟲連行紆行者。」
<類篇>亦云:「蚙,蟲連行紆行者。」「」同「蚙」,
「赤」音叶「虯龍」,倒裝為「連蜷(長曲貌)」、「
嶙峮(山相連貌)」,音轉為「輪囷(屈曲盤戾貌)」、「
連綴」、「連接」、「凌駕」、「龍舟」,又倒裝為「
蛟龍」,分化出「令」、「今」二音,「龍舟」的樣式,
不正酷似漂浮水面上的「鱷」乎?
    「龍舟」又音叶「諫諍」,倒裝為「簡練」,分化出
「柬」、「楝」二音,故與屈原「諫諍」之事扯上關係;
「監」加木為「檻」,「籠檻」又音叶「諫珂(鳥名)」
、「諫果(橄欖)」、如果、連貫,倒裝為關聯、果然(驗
也;獸名;飽貌)、橄欖、皋牢(監獄),分化出「藍」、「
監」或「裸」、「祼」這兩組音。
    <說文>:「櫳,檻也。」<玉篇>:「櫳,古文龍字。」
「囚籠」即以所囚(虯龍)物(鱷)之名名之,故「女媧」
又音叶「囹圄」、「牢獄」,倒裝為「羑里(獄名)」、
「牖里(獄名)」。「果」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
伯>:「大賓客則攝而載果。」「果」又通作「裸」,<廣
韻>:「果,赤體也。」故「卵」又音「鯤」,客家話謂男
陰曰「」,正「卵」、「鯤」二字之合音;「夢蘭」
為「生子之兆」者,正因「蘭」、「」叶音。
    郭璞<江賦>:「三蝬江。」<後漢書.郡國志>:「
濟陰郡定陶有三鬷亭。註:湯伐三鬷。」「三鬷」音同
「三蝬」,<廣韻>從「舟」作「三艐」,音叶「蜙(蝗
類)」、「送葬」、「送終」、「行進」、「行軍」、
「撾(鼓曲名)」、「時機」,倒裝為「螽蟴(蝗也)」
、「祭祀」、「進香」、「祝饗」、「屆時」、「儘先
」、「捷勝」、「齎送」、「珍饈」、「角黍」等,<爾
雅.釋詁>:「艐,至也。」「角黍」又音轉為「粽子」。
    「江」音叶輔佐、輔助、忿爭、憤激、懷才、悱
惻、昏沉、呵斥、荒郊、放逐、帆檣、輻輳、黃泉、黃
腸(槨也)、含蟬、幡幢、芙蕖(荷花)、浮沉等,倒裝為
遄飛(往來頻頻地)、衝鋒等。「江」又音叶胼胝、幫
助、裒輯(聚集)、坌集(聚集)、編制、編組、扁舟、奔
馳、派遣、迸出、鞭策、鞭驅、暴卒、崩殂、悲愴、悲
切、悲慘、悲戚、盤饌、餔啜、庖廚、品嚐、比較、頒
獎、拔萃、判決、飽足、包粽等。
    <廣韻,集韻>並:「艐,古屆字。又,音坷,船著沙不
行也。」「艐」又由「牂牁(郡名)」、「鍾馗(神名)」
、「終葵(椎也)」、「靖姑(神名)」、「紫姑(神名)」
、「追趕」、「進攻」、「捉鬼」、「遄歸(急速)」、
「旗鼓」、「輕快」、「吃鬼」等得到「坷」音,傳說
「鍾馗」能捉鬼、吃鬼,閩南有「陳靖姑收妖」的傳奇,
「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分明源於圖騰信仰。
    <集韻>:「,音媧;又,音化,義同。」革物曰「化
」,<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
曰化。疏:鳩化為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鼠化為鴽,雀
化為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上古人
於圖騰信仰有一種神秘的信念,以為萬物皆圖騰所變化,
這也就是本象「鱷」形的「柬」,轉為「楝」之指謂的
理由。「午」、「鱷」音近,<說文>:「,古文五字。
」<集韻>:「吾古作。」<廣韻>:「,大口也。」<字
彙>:「魚之大口者曰。」「」同「吳」,「吾」音
同「吳」,「」與「」皆象鱷張大口之形;<廣韻>:
「午,交也。」「交」加虫為「蛟」,端午佳節乃是圖騰
信仰的遺俗;「屈原」音近「曹娥」,孝女曹娥投江五日
後抱父屍而出,與媽祖林默娘於狂風急浪中搶救父兄的
屍體,均屬同一母題的傳說附會。
    「端午」音叶泰一、天一、地一、橢圓、團圓、太
陽、太陰、東嶽、朵頤、悼亡、弔唁,倒裝為玉帝、嶽
帝、巫誕、Udgen(蒙古語謂女巫)、哀慟、哀悼、月桃
、羊桃、篔簹(大竹)、蕓薹(植物名)等,<前漢書.郊祀
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
天地未分元氣也。」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
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終南山,
一名太乙。龍舟競渡與祭祖送終的習俗在端午相結合,
臺灣包粽子以月桃葉而非楝葉。
    「蝗」音同「艎」,<抱朴子.博喻卷>:「艅艎、鷁
首,涉川之良器也。」「艅艎」音近「岩紅窩」,「窩」
顯然為尾音所衍。<說文長箋>:「吳闔廬舟名俞皇,猶言
皇舟,改作艅艎。」其實「俞皇」、「艅艎」都是漢字
的音譯。<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註
:鷁,鳥名,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青雀是其象也,鷁音亦。」
<淮南子.覽冥訓>云:「女媧-----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
灰以止淫水。」「闔廬」音近「閤閭」、「黑龍」,倒
裝為「女皇」、「蘆灰」,又音轉回「女媧」,否則「蘆
灰」如何止得住淫水?「闔廬」又音近「葫蘆」,葫蘆以
其果實形狀怪異(宛如去掉尾巴與四肢的鱷),及乾掉以
後入水不沉,而承襲鱷名。苗傜創世紀的神話傳說云:遠
古時代曾經有過一場滔天的洪水,惟一倖存的僅有躲在
葫蘆裏面的兩兄妹,而後這兩兄妹繁衍出了全人類,值得
注意的是傳說的內容說─葫蘆中長著無數的牙齒。
    <路史>云:「太昊氏衰,共工惟始作亂,-----於是女
皇氏役其神力,以與共工氏較,滅共工氏而遷之。-----
女媧氏乃立號曰女皇氏。」或加土為域、韋加言為諱、
為加手為撝、華加火為燁、無加手為撫、訛去言為化,
故皇字從王、吳又音化。<史記.三皇本紀>載:「女媧氏
-----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當其末年
也,諸侯有共工氏,------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
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鍊五色石以補天,斷
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於是地平天
成,不改舊物。」「女皇」又音轉為「女希」,故「怳」
去心為「兄」、「話」去言為「舌」,閩南語「喜」、
「興」、「夏」、「香」等的聲母都讀「ㄏ」音。
    <集韻>:「艗,又音逆,義同。」「鷁首」音叶「龍
驤(官名)、「僳(族名)」、「良善」、「糧食」、「
垃圾」、「理數」、「曩時」、「歷史」等,倒裝為「
「胥吏」、「戍樓」、「蜃樓」、「息壤」、「相讓」
、「協力」、「行栗」、「食糧」、「善良」等,分化
出「吏」、「史」、「栗」、「粟」、「良」、「食」
、「婁」、「數」、「立」、「颯」、「力」、「劦」
、「曩」、「襄」等音。
    <正字通>:「同。」逆同,<唐韻,廣韻,集韻,
類篇,韻會,正韻>並:「,逆本字。」「」加虫為「
,<唐韻,集韻>:「音咢。」<說文>:「,似蜥蜴,長
一丈,水潛,吞人即浮出。」<六書正>:「,俗作、
鱷。」「」字象「鱷」形,分化出「逆」、「」或
「膩」、「貳」或「鳥」、「烏」等音。
    <正字通>:「晉.王濬造大舟,畫鷁鳥怪獸於船首,以
懼江神。本作鷁,後人因名舟為艗。」「鷁首」又音轉
為「艗艏」,導因於聲母消失。<春秋.僖公十六年>載:
「六鷁退飛過宋都。」能退飛的「鷁」即是「蜂鳥」,
「蜂」音近「蝗」,<長箋>:「,隸書、傳省作蜂。」
<拾遺記>:「武王伐紂,有狀如丹鳥飛集王舟,翌日而
梟紂,名其船曰舟。」鳥名、蜂名、船名皆承襲圖騰
名。<左傳.哀公二年>:「獲其旗。」「旗」即是畫
有「」圖騰的旌旗,<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
。註:兵車旌畫貔貅形象威猛,使眾知警備。疏:摯獸,虎
狼之屬。」「旌畫貔貅」與畫於船首的「鷁鳥」怪獸本
是「鱷」,以懼江神的「江神」亦是「鱷」!「艗艏」之
稱絕不致晚至於晉,新幾內亞的土人崇拜鱷魚,今猶保留
於其獨木舟的舟首雕刻成鱷形之俗;在古埃及,人們為了
要表示他們對尼羅河鱷的尊敬,在他們為沙巴神的畫像
或雕塑中,都戴上鱷魚頭。
    「女媧」一音經過幾番轉折之後,音轉為「貔貅」
、「咆哮」、「搏噬」、「撲殺」,倒裝為「撒潑」、
「勢派」。人類語言的基本形態是複音,單音節與多音
節都是雙音節演變的結果。雙音節語細分之共得五十五
組,包涵倒裝句則共為一百一十組,由音韻的演變關係,
可以窺見歷史演進的軌跡。<禮.曲禮>:「前有車騎則載
飛鴻。」「飛鴻」,旗名,音近「蜚鴻」,<史記.周本紀>
:「蜚鴻滿野。」「蜚鴻」即是「飛蝗」,故「閤閭」又
作「飛閭」,均源自圖騰名,再依音義覓字。
註一:
    「柬」字<說文>自為部,晉灼<史記.遴柬>註:「柬,
古字。」「簡」通作「」,從「日」、從「月」均
可,「女媧」分化出「日」、「月」二音。
註二:
    「毒龍」音同「獨龍」,雲南黃山縣毒龍河流域的
「夷」,自稱「獨龍」或作「毒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