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要探討的族群,指的並不是明朝末年自大陸
來臺的閩南及客家移民的族群,也無關乎跟隨國民政府
撤退來臺,而在臺南縣落腳的大陸各省人士,純粹以荷蘭
人據臺以前,就已在本縣生息的原住民族群而言。
    根據文獻資料的記載,本縣原屬西拉雅(Siraya)、
洪雅(Hoanya)等兩支平埔族,及曹族(Rotsou)四社番的
散佈地區。明末漢人流徙,接著荷蘭人短暫佔據,及至鄭
氏主臺以後,漢人開始大批移居,遂使本縣西部沿海一帶
成為移民屯墾的地區。原住在西海岸土著的西拉雅族,
固然大多數都同化於漢族,其餘的因其所有的土地典
漢人或被侵佔,故不得不移徙到山邊去開墾,乃向東方的
玉井盆地舉族侵佔,這就是四社熟番的由來。
    被逐出的曹族四社番(即大武壠或噍吧年、芒子芒
、茄拔、宵裡等社),因原居住的玉井盆地被佔,被迫移
動到布農族(即美瓏、排剪、雁爾、塔臘等社)先住地
的楠子仙溪流域,同時將四社布農族驅逐到荖濃溪上游
的山地去,隨之佔有楠子仙溪沿岸的土地。
    洪雅族的居住地在本縣東北山麓及嘉、雲等縣,即
哆囉嘓(今東山鄉)、豬羅山(今嘉義市)、打貓(今民雄
鄉)、他里霧(今斗南鎮)、斗六門(今斗六市)等地。部
份大武壠盆地的曹族四社番,爬越山嶺到哆囉嘓社與豬
羅山社間的山麓(六重溪流域)居住,稱為大武壠派社;而
居住蕭壠社(今佳里鎮)之西拉雅族的一部,則遷徙至哆
囉嘓社西側的東河村,即是所謂的吉貝耍。
    西拉雅平埔族稱木棉花的「Carpas」恰音同「吉貝
耍」,「茄拔」則為其省音,但切不可因此就以為這幾個
地名的得名必然與木棉花有關,蓋古地(社)名本皆即是
部族名,亦即是圖騰名。「茄拔」有內(今楠西鄉)、外
(今善化鎮茄拔里)之分;「大武壠」乃玉井盆地的總稱,
大武壠、噍吧年(玉井舊名)、大內鄉的大匏崙、新化鎮
的豬母耳、嘉義縣中埔鄉的大武巒、大林鎮的舊名大莆
林等實乃一音之轉,顯然玉井盆地內的部份地(社)名伴
隨著盆地外的族群遷徙而來。
    學術界一貫的說法:大致上北起嘉、南兩縣的西部
沿海,南至屏東縣佳冬鄉的的沿海地帶,都屬於西拉雅平
埔族分佈的範圍,在高雄、屏東兩縣者,又分為大傑顛、
馬卡道兩個支族。今不知當初首創為臺灣族群分類者以
何標準來作為分類的取捨?在其所認定的西拉雅各屬社
當中,是否都有「我們都是西拉雅」的體認呢?自濁水溪
以南的鄉鎮市名中,音叶西拉雅者,僅有雲林縣的西螺鎮
、臺南縣的佳里鎮舊名「蕭壠」、高雄縣的旗山鎮舊名
「施里」庄而已(按:曹族自分北中南三支,中、南兩支
散居於高雄、南投二縣境的山區,其南支音叶西拉雅曰
『薩阿魯阿(Saaroa)』,此可作為曹族中融合有西拉雅
族群的有力佐證。),從地理形勢看來,「西拉雅」也者
蓋即以「蕭壠」社為總代表的稱號,彼等蓋操同一種語
言,或者乃具有相同的生活習慣、風俗信仰,但卻不一定
是同血緣的分支,也沒有政治上的統屬關係。
    「大傑顛」的主要音節音叶高雄縣的茄萣、橋頭、
內門鄉的觀亭、田寮鄉的大崎頂、古亭、大社鄉的柑子
宅、仁武鄉的考潭、大寮鄉的拷潭、梓官鄉的茄典、屏
東縣的佳冬、崁頂、屏東市的崁頂、萬丹鄉的甘棠、里
港鄉的茄苳腳、臺南縣歸仁鄉的看東、關廟鄉的龜洞、
玉井鄉的龜丹、龍崎鄉的崎頂、考潭等;「馬卡道」的
主要音節音叶臺南縣的麻豆、屏東縣的萬丹等。臺南縣
的北門、北門鄉的北馬與白米子、高雄縣岡山市的白米
等並音叶「畢瑪」;臺南縣的南化鄉舊名南庄、大內鄉
舊名內庄、龍崎鄉的龍船、嘉義縣的鹿草、南高交界的
二層行溪等並音叶「羅茲阿」,高雄縣的田寮、曾文溪
的舊名菜寮則為其倒裝,可見在西拉雅的分佈地帶內,充
斥著不一而足的其他部族名,而尤以曹族(羅茲阿)最為
顯著,這裏面是否尚隱藏著不為人所知的奧秘呢?
    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中「曹族」或作「羅茲阿
」,蓋即其全名之重現。又舉凡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
地名研究輯要>,或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洪敏麟<台灣
地名沿革>中,認定為「洪雅族」的西螺、斗六門、他里
霧、打貓、蘆麻產、豬羅山、哆囉嘓等番社,在安倍明
義的書中無不都作為羅茲阿族。再者,分佈在彰化縣的
社頭鄉、南投縣的草屯鎮一帶的族群,洪敏麟謂即洪雅
阿里坤(Arikun)支族,安倍明義稱之為阿克林族,並音叶
屏東市的舊名阿猴、屏東縣里港鄉的舊名阿里港、高雄
縣岡山市的舊名「阿公」店、南高兩縣交界處的東西兩
阿里關、雲林縣古坑鄉的舊名「庵古」坑,及嘉義縣東
石鄉的鰲鼓、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等,可見「支族」之
說並不可靠,事實的真象是不同族群的融合,而昔日曹族
分佈的地域較吾人今日所知者要大得多。
    <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載:「大業三年,-----發
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汎海擊流求國,-----(陳)稜進至
低沒檀洞,-----。」又云其所居曰「波羅檀洞」,昔日
臺南縣沿海「倒海內海」深入內陸,此內海迤南最深處
曰麻豆港,而麻豆與鄰近的埤頭、北頭、埔頂、飯店、
買郎宅、埤肚子、番子田、番子渡、拔子林、北子店、
筏子頭等,實皆為波羅檀的叶音,而大內鄉的大匏崙、大
武壠、玉井的舊名噍吧年等則音叶低沒檀,這麼明確的
地理導引,清楚的指出當初隋軍的登陸地點,與雙方戰場
的確實位置,由於在全省任何一地再沒有這麼巧合,因此
吾人確信隋時的流求國即今之臺灣,蓋國語「流求」即
「羅茲阿」之對音,本是活躍於臺灣西南海岸邊的族群,
原居住大內鄉走馬瀨農場一帶的大武壠,翻山越嶺進入
玉井盆地殆亦在此時,躲避戰禍之故也。
    「洪雅(Hoanya)」的英語譯音恐不正確,其真正的
音讀應以閩南語音為是,蓋不唯在全省地名叶音的統計
結果中「有虞」遠多於「皇娥」,即使在彰雲、嘉南、
高屏幾個縣份亦然如此,此「漚汪」溪之所以鬧雙胞,而
東山鄉所以有「尪子上天」之類的怪地名也。總之,族
內有族是臺南縣乃至臺灣省族群分佈的真象,居住在某
一地區者為某一族群,此大較之言也!東印度群島可提供
最佳之例證:以「帝汶」而言,除帝汶(Timor Timur)本
島外,又有爪哇帝汶、加里曼丹帝汶及Nusa天葛拉帝汶
等;以「巴拉特(Barat)」而言,有蘇門答臘巴拉特、加
里曼丹巴拉特、爪哇巴拉特又有Nusa天葛拉巴拉特;以
「天葛(Tengah)」而言,有爪哇天葛、加里曼丹天葛、
蘇拉威西天葛,蘇拉威西又有天葛拉(Tenggara);蘇拉
威西、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均有「錫拉丹(Selatan)」;
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均有「烏達拉(Utara)」,在印尼的
現象如此,在臺灣亦可準此而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