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既趕走了荷蘭人,以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根
據地,然當時大軍乏食,乃寓兵於農以備敵,暫時寓農
以散兵。留勇衛、侍衛二旅以守安平鎮、承天府二處,
其餘諸鎮按鎮分地、按地開墾,命五軍、果毅各鎮赴二
層行溪之北,前峰、後勁、右衝、援剿各鎮赴二層行溪
以南,各自擇地屯兵開墾。當時分散各地屯墾之營鎮總
數若干?詳細情形如何?可惜並沒有留下完整的史料可
資依據,其屯墾地至後世固然大部份都以營鎮名號延續
而為地名,惟其日就湮滅遭人遺忘者諒亦不少。
        臺南縣的新市鄉有三舍村,村內除三舍本部落以外
又有南、北三舍兩處聚落,閩南風俗富豪呼爺稱舍,傳
說當地本瀕臨臺江內海,有富豪三人在此經商致富,當
地人遂以「三舍」名其居地,後因臺江陸浮,該地失去
港口機能,以致日趨沒落云云。然而新化鎮卻又有一個
名為三舍甲的地號,這又當做何解釋呢?明鄭軍隊編制
中又採用了二十八星宿的名稱,其中的「參宿」恰音近
「三舍」,然則這有可能都是明鄭營盤田的遺址。「昴
宿」音近「卯舍」、「箕宿」音近「杞舍」、「斗宿」
音近「大舍」、「鬼宿」音近「貴舍」,二十八星宿中
又有昴宿、箕宿、斗宿、鬼宿,新營市的土庫里有卯舍
、歸仁鄉的沙崙村有杞舍、高雄縣的梓官鄉有大舍甲、
嘉義縣的布袋鎮有貴舍,不管這幾個舍是否也都有富甲
一方的傳說,其原為營盤田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此外
高雄縣大社鄉的「保社」頗不同於習見的帶社地名,其
西北鄰的橋頭鄉有本應作「畢宿」的「筆秀」,從音韻
上推敲,此「保社」蓋本即是「壁宿」。
        我於日前寫就了「『青峰闕』的確實位置」一文,
證實了迷惑史學界的「青峰闕」就在昔日的「隙子島」
上,而「衝鋒隙」乃是「隙子」的全名,「青峰」或「
清風」均為「衝鋒」的音訛,因有明鄭「衝鋒鎮」在此
把守而得名;仁德鄉也有個清風庄,可能也是明鄭衝鋒
鎮的遺址。昔日的一鯤身至七鯤身均屬並無陸地相連的
島嶼,各沙汕間均有水道可通臺江內海,明鄭當亦有兵
在五、六鯤身之間鎮守以防偷襲,即相當於今「喜樹」
的地方,「喜樹」或稱「死樹兒」,音叶昔日北線尾島
南端有炮臺設施的「四草湖」,荷蘭人曾建一堡壘曰「
海堡(Zeeburg)」於此,如此重要地點明鄭不可能沒有
重兵在此把守,閩南語「喜樹」、「四草」皆音近「虛
宿」,竊疑這兩處地名皆「虛宿」之音訛也!
按:據黃文博<南瀛地名誌>所載,新化鎮除全興里竹子
    腳東南邊之三舍以外,在豐榮里另有大舍、二舍;
    又云乾隆至道光年間,新市鄉的三舍村林維增、林
    維墉、林希傑一門三人皆中歲進士,故名。則似乎
    兩地之「三舍」皆實有其事,但我仍然不相信事有
    巧合至此,否則在林姓中舉之初難道尚未命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