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統計臺灣全省的各種寺廟,除了最多的土地廟外,其
次便是王爺廟,媽祖廟屈居第三,保安宮與祖師廟更只能
排到第八與第十名。臺灣全省的王爺廟共有五百多所,
如以各廟的所在地作分類統計,則臺南縣可贏得三項優
勝紀錄:全縣共有王爺廟近一百所,數量最多;位在北門
鄉蚵寮村的南鯤身廟,建立於康熙年間,乃是全省規模最
大、歷史最久的王爺廟。
    王爺廟所供奉的神祇,其姓氏各廟不同,細細數來共
有一百三十餘姓之多,其中以「李池吳朱范」這五姓最
多,而且常常五位一體,稱為「五府千歲」。若是單獨供
奉其中的一二位,或供奉他姓的王爺,則亦可依其數量,
稱為某王爺廟,或「二王爺廟」、「三王爺宮」等。
    民間的傳說,以為所謂王爺者,乃是唐明皇時一次被
冤枉殺掉的三百六十名新進士,後來玉帝憫其無辜喪生,
就下詔封其冤魂為冥司中的王爺,可以「代天巡狩」,以
補償他們在陽間所受的冤屈。
    另一種說法,以為這被封為王爺的三百六十個新進
士,乃是明朝末年最後一次科舉時所取,明亡以後不願降
清,同時自盡,因此得到玉皇上帝的憐憫,封為王爺。
    民間流傳的說法,其立場最脆弱,試想歷史上的唐朝
何嘗有一次冤殺三百六十個新進士的皇帝?而且進士的
名額是在宋朝方才逐漸增多的,唐朝的科舉每科不過錄
取進士二三十人,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如果把
這故事的時代移到明朝末年,其實不必等到明朝亡國,福
建泉州府的民俗中早已有了「請王爺」的信仰。由這兩
點證明,就足以否定所謂新進士死後封王的傳說了。
    <同安縣志>引述明人盧若騰的<島居隨筆>說:同安
風俗,每隔三年就要舉行一次「請王爺」的逐疫大典。
每屆舉行之期,都要先期醵金建造王船,以牲禮致祭,並
有各種賽神活動,然後將王船送出海洋,任祂隨風所之。
船中所載,一應器具設備色色俱全,其方式一如清代泉漳
二府所行的「送王船」。根據這一條記載,可知「王爺
」之由來極早,連雅堂卻硬要說臺灣民間所奉祀的王爺,
實際上是延平郡王鄭成功,只因清人滅鄭,臺灣人民不
敢公然倡言,才假託了莫須有的王爺來祀奉,單憑這一點
就可以使連氏不夠格躋身良史之林。
    <島居隨筆>中所說的「王船」,與清朝嘉慶年間重
修的<臺灣縣志>所述大致相同。王船上除了置備篙櫓檣
桅以至柴米百物之外,還高懸「代天巡狩」的旗幟,其氣
派一如總督出巡。不過,<島居隨筆>未曾說明船中是否
奉祀神像,而<臺灣縣志>則說船上設有宮殿,殿中供奉池
、金、刑、雷、狄、韓、章、郭等姓王爺的神像。這些
王船如由福建沿海出發,很容易隨風飄抵臺灣西部沿海,
這就成了本省各地王爺廟的由來了。
    根據清代臺灣志書與泉漳二地的府志所說,各地方
如果有海上飄來的王船停泊,則該地必將遭逢疫癘,必須
迎而祭醮,另外選擇日期恭送出境。每次所費,往往需要
數百千金。不過,這種風俗到後來又逐漸有了改變。
    臺南縣北門鄉南鯤身廟的建立,是因為海上飄來一
艘王船,當地人民建廟奉祀,由於神靈顯應,地方獲得庇
祐,於是香火大盛,南鯤身廟的盛名亦傳播全省。這件事
本來是違反了歷來「送王船」的慣例的,但既有這一前
例,當然其他各地也可效尤。所以,儘管一方面仍有本境
的「送王船」活動,另一方面對於別處飄來的王船卻大
多不再禳而轉送,反倒視若神明地奉祀起來了。臺灣的
王爺廟,因此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
    清光緒廿九年,苗栗一堡外埔庄沿海飄來一艘王船,
船上附有紙片,上寫:「本船乃七大神明王巡行之彩船,
於六月十三日自祥地芝澳出港。若停泊其地,必獲神明
庇祐,福澤均霑。為此通知,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富美宮
紳董公告。」這可說是福建王船飄來臺灣的典例。
    <中華民國風俗志>引述福建的「送王船」風俗說:
每逢設醮送王,行列的最前面照例有一個壯漢挑著封閉
嚴密的木桶,中貯道士行法捉來的疫鬼,任何人見了都遠
遠的躲避。這樣的王船,事實上與送瘟疫無異,但到了後
來卻變成了「福澤均霑」,可知這種風俗到這時已改變
得太多了。
    臺灣的王爺廟,在從前應該稱為瘟神廟,其來源是由
於海峽對岸的泉漳二府,每隔三年舉行一次送瘟逐疫的
「送王船」。這些王船隨風飄著於本省的西部海岸,就
是王爺廟的由來了。由於船中所載的本是瘟神,所以實
際上應該稱之為瘟神廟。更因臺灣的開發最先始於臺南
,所以臺南境內才有最多、最大、最古的王爺廟。
    關於王爺廟的故事,率多荒誕不經,例如南鯤身廟的
建廟緣起,是由於有人聽到海上飄來的王船上有仙樂隱
隱,於是老百姓虔誠設廟奉祀。又如麻豆的五王廟,本來
已在一次暴風雨中傾圯了,甚至連廟中的神像都已沖入
海中,之後人們偶然在海濱發現一尊神像,即刻就有「神
靈」托附在乩童身上顯聖,說這裡便是神靈所親自尋到
的建廟新地,馬上要在現場重建新廟。事實上真象如何?
那就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白了。(按:麻豆的五王廟於建廟
之初,還編造出了由於廟地附近的「龍喉」主本地當出
真命天子,致遭朝廷派遣的地理師破了靈氣,建廟後王氣
將逐漸恢復的神話。事實上所謂的「龍喉」本是麻豆港
的遺址,所挖出之廢棄石車、棕簑、鵝卵石等,實乃碼頭
水土保持之材料也,豈即以此敗地理乎?)
    也就是在北門鄉的永隆村有一座永隆宮,所奉祀的
即是以溫為姓的「溫府王爺」,溫、瘟同音,這應該就是
王爺百家姓中,最早冠姓的一姓。
    「王爺」音叶「瘟疫」,<集韻>:「瘟,疫也。」瘟
疫一詞顯然乃是王念孫先生所謂:「上下同義,不可分訓
」的聯綿詞,也就是周法高先生所謂:「不可分析的雙音
語。」或所謂「廣義的疊韻詞」,簡單的說就是一句「
複音語詞」。<抱朴子‧微旨卷>:「經瘟疫則不畏。」
<說文>:「疫,民皆疾也。」<釋名>:「疫,役也,言有鬼
行役也。」<史記‧歷書>:「茂氣至,民無夭疫。」瘟疫
乃是流行性傳染病廣泛的指謂。
    <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毆疫。註:疫,厲
鬼也。」<禮‧月令>:「季春令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氣;季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
以送寒氣。註:難與儺通。」儺,驅疫也,儺神凡十二,皆
使之追惡凶,詳見<後漢書‧禮儀志>。驅疫除凶的風俗,
可以遠溯至三代以前,「送王船」者則其流傳於民間而
實可上溯至於遠古,源自圖騰信仰之習俗也。
    猗儺(柔順貌)、猗旎(豐沛)、旖旎、阿那(蓊茸)、
婀娜、猗狔(窈窕)、臥龍、應龍、烏龍、晏龍、游龍等
均為一音之轉,倒裝為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傳說女
媧造人,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上古人操複音語、奉龍為
圖騰,龍即是鱷。女媧音叶黎元、邐迤、挪揄、儒雅等,
倒裝為燕,音轉為燕爾、燕婉、燕安、爾雅、文雅、
揶揄、儗、遺遺、元元、武夷(山名)、于越(國名)、
歐冶(複姓)、歐陽(複姓)、義烏(地名)、餘姚(地名)、
運奄(國名)、維陽(地名)、安陽(地名)、漁陽(地名)、
宜陽(地名)、雲陽(地名)、武陽(地名)、揚越(族名)、
延安(地名)、瘟疫、王爺等,窮本溯源王爺信仰實乃自
古相傳而源遠流長之圖騰信仰之遺痕也!閩人自有史以
來以「敬巫信鬼,好尚淫祠」著稱,臺灣更是有過之而無
不及,先賢詩文中屢見吟詠,如何澂<記臺省七月普渡詩>
:「閩人信鬼世無儔,臺郡巫風亦效尤。」這與閩、臺兩
地的自然環境及歷史因素有關。唐代的北方人猶將福建
視為「瘴癘之地」,就跟明末清初的臺灣一樣,民國前的
臺灣就有無數的村落因「瘟疫」的肆虐而廢庄,而閩南
人幾乎事無大小都要請示神明,其神明的種類更是包羅
萬象無奇不有。有這樣特殊的地理、人文背景,無怪乎
「王爺」的信仰隨著移民的腳步而愈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