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題名<1995閏八月>的書,把臺灣搞得人心惶惶,
「閏八月」也就成了一般人常掛在嘴邊的話題!閏八月
者,閏在八月也,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太陰曆配合太
陽曆的二十四節氣,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陰陽曆隔19年
重疊一次,凡閏年必有一月僅有節而無中氣,曆法上即置
閏於該月,依節氣而言自白露節至寒露節為八月,中間的
秋分即屬中氣,1995年的秋分在八月二十九日戌正,而寒
露節至立冬節的九月,其中氣霜降乃九月初一卯初,故置
閏於此九月前無中氣之月,而稱之為閏八月。
    「閏八月」只是曆法上的一種演算規則,誠然閏在
八月之次數較少,然試往前推查,則民國六十五年、四十
六年皆曾於八月置閏,該兩年並無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
故逢閏八月實不足以大驚小怪,更無須將之附會到世局
、國運。1995年雖有兩個八月,卻沒有兩個中秋節,其實
一年四季要以太陽曆二十四個節氣的劃分最為準確,立
秋至立冬之間是為秋季,俗諺有云「春分、秋分,暝日對
分。」而夏至與冬至又分別為白晝的最長與最短,故標
準之仲秋時節實秋分之候也。歷來定中秋節於太陰曆的
八月十五日,只是一種記憶上的方便,而一般人又往往將
太陰曆與農曆相混,其實所謂農曆乃陰陽合曆也!
    嘉南平原又有則農諺(閩南語)曰:「白露穗(ㄙㄨㄧ
)、寒露懷(ㄍㄨㄧ),粟子不食霜降沝(ㄗㄨㄧ\)。
」可見農民對太陽曆二十四節氣的依賴之深,中秋的應
節聖品「文旦」柚,即為節氣的規則做了最好的註腳。
往年文旦柚的採收期均始於白露,採收之後存放在陰涼
之處,經過十數天的自然脫水,吃起來味道格外可口,19
95年的白露在八月十四午初,可見每一年大嚼文旦、持
螯賞月的時節,總在秋分左右,故閏八月十五並不具中秋
節的資格,蓋此時文旦柚已不合時令也!柚之種類甚多,
其下圓上銳者特稱曰「文旦」,此名從何而來?究竟何人
所命?因何得名?似至今未曾有人提出質疑!
    「旦」音同「誕」,「文誕」顧名思義可解釋為文
豪誕生,但未聞有任何這類典故與此柚有所牽連,且向來
文旦不曾寫作「文誕」,因此也不可能是減筆。<說文>:
「誕,詞誕也。徐曰:妄為大言也。」<書.無逸>:「乃逸
乃諺既誕。蔡傳:誕妄;孔傳:欺誕。」<廣韻>:「誕,欺
也。」<正韻>:「誕,放也。」<左傳.昭公元年>:「伯州
犁曰:子姑憂子皙之欲背誕也。註:放誕也。」放誕音近
妄誕,<唐書.儀衛志>:「一品鹵簿有誕馬六。」<宋史.
儀衛志>:「誕馬,散馬也。」<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
「民之好為欺陵、稱詐、謾誕,此三者亦刑所禁也。」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如兔,人面能言,常欺人
,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真,一名誕。」<玉
篇>:「誣,欺罔也。」<世本.氏姓篇>:「廩君之先,故出
巫誕。」誕馬音近誕謾,倒裝為妄誕,又音轉為訛誕、誣
誕、巫誕;誕音轉為散,故單又音善、亶加手為擅;訛誕
神話與埃及「獅身人面」所傳者有相似之處。
    謾誕音轉為毛難,散佈在廣西、貴州的苗族中有一
支稱母老(Moulao),一作木老,舊作狫,中共稱之曰毛
難。毛難、毛利(族名)、毛憐(衛名)、穆稜(河名)、馬
陵(地名)、茂陵(地名)、秣陵(地名)、彌濃(地名)、貓
裏(地名)、貓羅(溪名)、慕容(複姓)、末盧(倭屬國名)
、莫盧(馬韓屬國名)、馬來(族名)、墨累(河名)、湄南
(河名)、木倫或沒里(河也)、汨羅(江名)、麊冷(越南
地名)、棉蘭(印尼地名)、毛驢、麋鹿、矇矓(有眼不能
見物)、彌麟(夷州謂人民)、萌黎(人民)、馬那(圖騰的
原質)等並一音之轉,倒裝為黎母(嶺名)、黎苗(族名)、
乃蠻(國名)、寧母(地名)、寧彌(國名)、黎明(天將明
未明)、龍門(地名)、六幕(地名)、貍貓、River(河也)
、立霧(溪名)、儺母(神名)、黎甿(百姓)、黎民、人民
等,泰語「湄南」即「河」之義,「毛憐」和「穆稜」皆
滿洲語「馬」的意思,蓋河流之湍急有似馬之風馳電掣
也。立霧又音靈武(地名)、臨武(地名)、喇(族名)
、佬沃(呂宋地名)、女媧(神名),倒裝為日本語謂「鱷
」的「(Wani)」,分化出龍、鱷兩音,相傳「女媧」
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上古人本操複音語、
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古地名、山水名、部族名皆沿襲
圖騰名,所有名詞均女媧一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故姆
同姥、犛或作氂,閩南語謂「貓」音(ㄋㄧㄠ)近「貍」,
而謂「貍」音(万ㄚv)近國語「貓」!
    女媧又倒裝為武崙,布農(Bunun)族一作武崙,又作
蒲嫩,「布農」乃其自稱,語義即「人」,<臨海水土志>
云夷州之人「呼人民為彌麟」,此「夷州」極可能即今
臺灣。布農又音叶帛琉(國名)、博羅(地名)、博陵(地
名)、霸陵(地名)、補羅、版納、部落、氆氌(馬球)、
波羅(鳳梨)、檳榔、駢列、排列、簿籬、芭樂,倒裝為
楉桲、籬笆、鹵簿(儀仗)、缽(行營)、那壩(地名),
<五代史>稱占婆補羅(Champa Pura)為占城,南印度大城
之一的建志補羅(Kancipura),<西域記>譯為黃支而略去
補羅,故補羅亦即「城」之義也!雲南邊陲有個西雙版納
,義即十二個行政單位;<正字通>:「圓,經本作丸,緯略
因聲近為圓。」日本語謂「丸」曰「」,音近英
語謂「球」的「Bowl」;南洋謂鳳梨的「波羅」,音轉為
客家話的「万ㄛㄥ ㄌㄧ」,又音轉為「鳳梨」,本取象
於果實外形如一圓球;元時的伊犁稱阿力麻里,泰國的地
名多加以武里(Buri),補羅又音轉為麻里、武里、虎落
(藩籬),故「貓羅」既為竹子又為河流之義,「檳榔」樹
以其直立之骨幹,構成整齊之排列而得名!
    圖騰的本義在於「生生」,人類社會無不由母系過
渡到父系,生女曰「弄瓦」,音近女娃亦音近女媧,而女
媧又可倒裝為姑娘、英語的Girl(女孩)與日本語的女人
(),爪哇語謂女人曰Bini則音叶矇矓,又音
叶婀娜、旖旎、杌臬,音轉為訛誕。矇矓去目加日、加
月為曚曨、朦朧,曚曨日未明也、朦朧月將入也,而<集
韻>:「朦,豐肉也;朧,肥貌。」蓋本鱷名、形容鱷,他義
俱為後來所引申。<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草
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即彌離,彌離猶蒙茸。」蒙茸或作
蒙蘢,音同矇矓,音轉為彌離,女媧又音轉為龍鳳、老虎,
倒裝為狐狸、茀離。<集韻>:「,或作朦;朦,音蒙義同
。」又音蒙義同,字從尨,<篇海>:「,與同,亦
作。」「」字右半部同於「龍」之右半部,而龍的
的古文又從「尨」作「」;<廣韻,集韻>:「痝,病困,
一曰病酒。」所謂「醉痝痝」本形容鱷,<周禮.地官>:
「凡外祭毀事用尨。」舉凡祭祀均淵源於上古之圖騰信
仰,<詩.召南>:「無使尨也吠。」<左傳.僖公四年>:「
狐裘尨茸。註:尨茸,亂貌。」<說文>:「尨,犬多毛者,
從犬、。徐曰:,毛長也。」「尨龍」音轉為「尨茸
」,「尨」字音字形轉而成為多毛犬的指謂!
    所有的人類,自從脫離母體「呱呱墜地」,所發出的
第一個聲音無不皆是「哇」!<韻會>:「哇,小兒聲。」
哇哇,小兒啼哭聲,「哇」的哭聲若拉長,必有一「ㄋㄚ
」音收尾,此音與「哇」就合音而為「女媧」。「哇」
、「呱」同音,「呱」又音「姑」,<書.益稷>:「啟呱呱
而泣。」<說文>:「呱,小兒聲。」人類的啼聲本乎自
然,透過各人的聽覺而稍有出入。<集韻,類篇>:「或
作。」「瓜」每隨「咼」作音韻變化;「哇」字從「
圭」,<玉篇>:「圭為龍文。」<集韻>:「與洼同。」
「圭」或「亞」本是鱷形象的抽象化;「蓏(ㄌㄨㄛv」
音近「龍」、「窳(ㄩv)」音近「鱷」。
    <韻會>>:「蝸又與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
笙簧。」<說文>:「蝸,蝸蠃也;蠃,蜾蠃也。」女媧又倒
裝為蝸蠃、蜾蠃、躨跜、夔龍,分化出祼、裸或夔、夒
等兩組音。<玉篇>:「躨跜,虯龍動貌。」虯龍為夔龍音
轉,音轉為蛟龍,倒裝為廩君(武陵蠻之祖);亦音叶綺麗,
倒裝為林檎,故<爾雅.釋詁>云:「林,君也。」!<玉篇>:
「林檎,果名。」果又與蜾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
韰果為嫿。」果又通裸,<廣韻>:「果赤體也。」又,<集
韻,韻會>並:「果與祼通。」祭酌鬯以灌地曰祼,「祼」
音近「裹」、「裸」音近「裏」,「果」、「里」形似,
加「衣」、加「示」實一字之分化,林檎(蘋果)以果實
鮮豔而得名。女媧又音叶儺公;藩籬又倒裝為葫蘆;耶教
徒創世紀神話中的「諾亞」音叶女媧,倒裝為回教徒謂
上帝的「阿拉」,「儺公」、「儺母」或「葫蘆」兄妹
是苗、傜創世紀神話中的人類始祖。
    女媧又音叶(長貌)、顟顤(頭長貌),音轉為镽
(長也),倒裝為虯龍,舉凡狀貌之詞必有所假借,諸狀
貌之詞均由鱷名所引申。媧字從咼,咼音近夔;咼、形
似,<左傳.昭公元年>:「又使蒙圍其先君。註:欺也。」
<說文>:「謾,欺也。」蒙音近謾、音近欺。欺謾音
且末(地名)、苴咩(地名),倒裝為湄州(地名)、滿洲(族
名),又音轉為謾誕、(肥貌)、牡丹(花名)、枆桃、
饅頭,倒裝為兜鍪(首鎧)、日本語謂「卵」的「」,
<正字通>云:「饅,言熟食之肥也。」饅頭音轉為蟠桃、
葡萄,又音轉為海棠、菡窞(荷花)、核桃、肥腯、渾沌
、餛飩,再音轉為篔簹(大竹)、梧桐、羊桃(楊桃)、月
桃、芋頭、柚條,又倒裝為團圓、橢圓、朵頤、彈丸,圓
本作丸又與卵同,柚類初結果時果粒小如彈丸,至成熟時
呈橢圓形,芋之塊莖亦然,<爾雅.釋木>:「柚條。註:似
橙而酢。」柚類、桃類、葡萄、羊桃等之果實均肥美甘
醇而多汁,柚皮剖開之後形如兜鍪,頑童每將其戴於頭上
嬉戲,牡丹、菡窞、海棠、月桃等或花團錦簇、或葉片
碩大,蓋即其得名之由來也!
    <廣韻>:「豬亦作。」<正字通>:「同肚;,
字之。」<字彙>:「,音沒,豬別名。」<集韻>:「
,莫後切,豕名。」腹大為豬甚明顯之特徵,又音轉
為日本語謂豬的(Buda)、閩南語謂肚子的腹肚,倒
裝為吳語謂肚子的肚皮,分化出肚、、豚、臀,與、
等音。<史記.年表>:「宋景公頭曼。」<漢書.古今人
表>作兜欒,<說文>:「團圞,圓也。」團圞又可音轉為團
圓!<集韻,類篇>並:「鳥與島同。」童字從、灘字從
難,韓語謂「契丹」曰「Kyoran」、高雄縣的彌陀舊名
彌羅,「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島上之國稱「馬拉
加西(MALAGASY」,「」自亦有音轉為「文旦」的途
逕,柚條又音轉為文旦,最初本同一指謂,嗣後柚條但單
稱為柚,文旦則極可能是閩南原住民語的譯音。
    祭名即是圖騰名,祭祀所用之果亦即以圖騰之名名
之,檳榔殆即布農族祭祖必備之物,今西拉雅平埔族遺民
祭典亦供檳榔者,應非其最初之面貌。臺北市的北投區
原為凱達喀蘭平埔族內北投(Kipatauw)社址,「Patauw
」即女巫之義,北投、八通關(Bantounkoa)的前二音(曹
族稱玉山)、寶斗(地名,全省多處)、嘉義縣的布袋、澎
湖縣的八罩、目斗二嶼、滿洲語稱女巫的「Muta」、臺
南縣的麻豆、高雄縣的彌陀、屏東縣的萬丹、蒙古語稱
女巫的「Udgen」等皆一音之轉,倒裝為麼些族語謂巫師
的「多巴」或「多寶(Tomba)」,而麻豆則為自古以來最
負盛名的文旦產地,故麻豆與文旦關係非僅密切而已,即
「文旦」之所以得名亦與「麻豆」有關矣!固然麻豆鎮
之文旦有由福建傳入,再由鄰近的安定鄉移植而來之說,
然原住民最早實亦來自彼岸[強而有力的證據之一是:百
越音叶排灣(Paiwan)、泰雅音叶閩越王都的東冶。再者
,澎湖的最高峰名拱北山,而珠江口的澳門北方亦有個拱
北,澳門北邊有香山,新竹亦有香山;吳人目舟曰舽舡,音
叶凱達喀蘭平埔族語謂舟的艋舺。],當初未遑攜出之聖
品,終隨後繼者以俱來焉!與「寶島」之名叶音的「文旦
」,最有資格做為臺灣的水果之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