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日報二月十四日的南瀛風情版,登出了一篇大
標題「虎仔墓傳說  差點騙了林衡道」的文章,小標題
說「誤認老虎墳墓而得名 事實為風水上稱虎穴  日據
為墳場而稱之」,其實所云的「事實」仍非事實。
    漢字文化圈的人民最興捕風捉影,如謂關仔嶺的得
名由於此嶺「有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其實此嶺與鄰
近的「姜仔崙」,不過是同音的美化,而鄰近麒麟部落的
「麒麟」,讀閩南語正是「姜崙」的叶音。又如謂北門
鄉的得名由於「位居臺南縣之北門鎖鑰」,鄉裏的「北
馬」與「白米仔」部落,已然透露出渠等為「北門」之
異譯的訊息。然則,怎麼解釋其所以然呢?如果明瞭臺灣
大多數的地名原本都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透過不同住
地的漢人移民的音感而生差異,就可以了然了!
    白河古名「店仔口」,其西南兩公里遠的東山原名
「哆囉嘓」,可曾想過這兩個古地名的閩南語讀音,其實
是同音的異譯?這不涉及多深奧的聲韻學,音感不會太鈍
的人稍用點心就察覺得出來。白河鎮的開發與漢化都早
於東山鄉,所以在尚未分別基於白水溪與大棟山改為雅
名以前,東山鄉還歷經過稱作「蕃社」的階段,而「店仔
口」則一開始就儼然以漢式的地名出現。
    不只北門鄉有「北馬」,東山鄉也有一個「北馬」,
而左鎮鄉有「拔馬」,北門鄉又有「白米子」,高雄縣的
岡山市有「白米」,宜蘭縣的蘇澳鎮與基隆市各有一個
「白米甕」,臺中縣的新社鄉則有「白毛」,大肚鄉還有
個「白墓」呢!(按:福建省的福清縣也有一個「白墓」,
該地今稱為港頭鎮。)後壁鄉頂安村有「獅子墓」,阿里
山鄉的山美、新美是其叶音;「虎仔墓」急讀之音近鳳
尾、虎尾、海尾,東山鄉有「鳳尾厝」,全臺灣有多處的
「虎尾寮」及「海尾寮」,就連淡水的舊名「滬尾」也
是改自虎尾,可見「虎仔墓」的得名與虎穴、墳墓全然
無關,否則早就被雅化為「虎仔穴」或「虎形」了!龍崎
鄉有個「蕃仔磨」聽來就像「虎仔墓」,其道理就像高
雄市原名「打狗」,而市內的鼓山本稱打狗山或打鼓山,
別再追究為何要打狗、打貓,否則就俗不可耐了!高雄縣
的內門鄉有個「蜘蛛墓」、嘉義縣的大埔鄉有個「內葉
(鶆鷂)翅」,如果這還不夠稀奇,連「摔死猴」、「摔死
獅」、「拔西猴」、「咬狗」、「狗肉」都有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