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中國時報>「大社會」版,民國92年12月21日,
記者陳界良先生的報導,謂:「分佈南投縣埔里鎮蜈蚣
、大湳、守城與牛眠四庄的『噶哈巫』平埔族,於昨天
(按:應即12月20日)舉辦盛大的過『番年』慶典。」又
引述主祭的蜈蚣里里長潘隆川之說云:「噶哈巫族主要
居住在蜈蚣、守城、大湳與牛眠等四個聚落,遂有『四
庄番』之稱,祖先約在一百八十年前從新社、石岡等地
遷移至埔里,目前族裔約二千人。過去噶哈巫族一直被
歸類為平埔巴宰族,但老一輩的族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是
Kahabu人。」眉溪上游仁愛鄉原住民也都知道住在守城
份、蜈蚣崙、牛眠山、大湳地區的是Kahabu族。
    「Kahabu」的主要音節應在「Kabu」二音,此音既
音叶「昆莫」,亦音叶「戈壁」;「噶巫」則音叶「句
吳」,又音近「康回」。余曾作了一份「臺灣省地名叶
音統計排名與福建省地名叶音統計排名比較表」,結果
顯示在臺灣含倒裝的叶音地名中,「武功─句吳」這組
叶音高居第六、「盤古─戈壁」居第八位;在福建省則
「武功─句吳」排第五位、「回鶻─康回」排第六位、
「盤古─戈壁」排第七位、「昆莫─蒙古」排第十位。
在臺灣省不含倒裝中,依序為武功第六、句吳第九、戈
壁第十;在福建省則武功、句吳、回鶻、盤古均同居第
六位,康回居第七位,戈壁居第八位。「句吳」所音轉
的「共工」這組音,更在臺灣省高居第三、在福建省名
列第四,可見其算得上是散佈頗廣的族群。
    主要以蘭陽平原為盤踞地的「卡瓦蘭」平埔族,早
期稱作「噶瑪蘭」,「蘭」為「人」之義,故前者音叶
「句吳」,後者音叶「昆莫」,而「噶巫」國語音近「
句吳」,閩南語音近「昆莫」,故「噶哈巫」縱非蘭陽
平原「卡瓦蘭」或「噶瑪蘭」的分支,至少也算得上是
其血緣十分接近的亞支。在曹族北中南三支中,散居于
南投、高雄二縣境山區一帶的「卡那布(Kanabu)」群,
又稱作「簡子霧(Kanavuw)」,前者音叶「戈壁」,後
者音叶「昆莫」(按:此所以舊名「大奎壁」的鹽水或
作「大龜肉」也),「Kahabu」為「Kanabu」之音轉。
    埔里的「四庄番」來自臺中縣的新社、石岡一帶,
埔里有「大湳」,新社也有「大湳」(即今大南),日人
安倍明義所著的<台灣地名研究>明載:「大湳乃是巴塞
赫(按:即巴宰)族『大湳社』的故址,該社於咸豐八年
移往埔里。」可見埔里的「大湳」隨著族群的遷徙以俱
來,其他三庄想不應有例外。<台灣地名研究>又云臺中
縣后里鄉內埔的屯子腳,乃是「墩子」底部的意思,此
「屯子」或「墩子」的閩南音實亦音叶「大南」;<中
國民族系支簡篇>謂魯凱族雜居於卑南族居地之大南社
的約千餘人,分居於高雄縣墩子(Tona)、芒子、萬斗籠
三社的又近千人,此「墩子(Tona)」顯然乃是「大南」
的同音異譯,而閩南語「牛眠」則音近「昆莫」,然則
執「kahabu」之牛耳者厥為「牛眠庄」也。
    「大南」音叶「東籠」,在余所製作之叶音比較表
的統計中,若含倒裝則在臺灣省以「東籠─籠東」排名
第五,在「福建省」以「籠東─東籠」排名第七;若不
含倒裝則在臺灣省以「東籠」高居第五、「籠東」名列
第九,在福建省「籠東」與「東籠」均居於第七。由此
統計的結果,可見這個族群的繁衍較「武功」與「句吳
」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在臺灣有關高山族與平埔族之
各種相關的史籍記載中,卻未見其叶音的族名留傳於後
世,可能由於其武功不競,或因他族之文明較其先進,
是以成為他族的屬社,久而久之遂亦以他族而自居,這
是古代族群融合的真諦,臺灣的各個原住族群皆應作如
是觀。「守城」應與「賽夏」有關、「蜈蚣」閩南語音
叶共工、高緺;印尼西伊利安的「丹尼(Dhani)」族名
音叶「大南」,今猶生活在石器時代中。
    澎湖群島在<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稱作「句鼊嶼
」,澎湖本島最高峰為湖西鄉、馬公鎮交界處的「拱北
山」,湖西鄉的東北角有「奎璧山」及「奎璧港」,澎
湖群島最北端的白沙鄉有離島曰「姑婆嶼」與「吉貝嶼
」,此「句鼊」、「拱北」、「奎璧」、「姑婆」、「
吉貝」的閩南語音均音叶「戈壁」。臺南縣鹽水鎮的前
身是「大奎璧庄」,嘉義縣鹿草鄉的「龜佛山」音同「
句鼊山」,臺南縣東山鄉的東河村舊名「吉貝耍」,閩
南語謂木棉曰「吉貝棉」,臺南縣的楠西鄉舊名「茄拔
」,善化鎮有「茄拔里」,是為內、外茄拔,這兩處「
茄拔」俱音同「吉貝」,由此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澎湖群
島與嘉南平原之間,族群遷徙的明顯痕跡。
    「奎璧」倒裝的「笨港(北港)」就在鹽水港附近,
臺灣全省許許多多跟「北港」、「八股」、「伯公」、
「八卦」、「八角」、「八甲」、「埤口」、「埤角」
、「埤腳」、「埤垠」、「埔垠」、「板橋」、「平溪
」、「畚箕」、「楓腳」、「朴腳」、「埔姜」、「拔
窟」、「崩崁」、「浮梘」、「北坑」等有關的地名,
皆為「笨港」或「盤古」之叶音。桃園縣的新屋鄉海邊
也有笨港,鄰近的大園鄉又有北港。八卦山脈的員林段
稱作「百果山」,對於八卦山的得名毋須多辯。
    臺北市的「萬華」舊名「艋舺(Banka)」,隔著新
店溪與「板橋」相望,其實乃是同音的異譯;<增韻>:
「舽舡,吳船名。」番人謂船的「Banka」與吳船名一
脈相傳。「Banka」又音叶臺灣西部沿海好幾處「魍港
」,作為地名時切勿以為因船而得名。魍港又倒裝為「
Kabu」,及全省多處與「港尾」、「坑尾」、「溪尾」
、「梘尾」、「姜母」、「金面」、「鏡面」、「月眉
」等有關的地名。「戈壁─盤古」、「昆莫─蒙古」在
中國55組叶音地名的統計中,分別居於第40、51名,在
中國本部居少數的族群,反蕃衍於邊疆地區。臺中縣西
部海岸邊的清水鎮舊為拍瀑拉平埔族的「牛罵(Gomach)
」社,社名音近「牛眠」;「牛罵頭街」<彰化縣志>作
「寓鼈頭街」,閩南語「寓鼈」音叶「戈壁」。中亞一
帶謂沙漠的「Kum」音叶廣漠,倒裝為綿亙、維吾兒語
謂沙漠的「馬干」。「大奎壁」又或作「大龜肉」,故
「Kum 」、蒙古語謂沙漠的「戈壁」實乃一音之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