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中旬,受邀參加周口市人民
政府主辦的「中華姓氏文化節」,因而有了將近一個星
期的河南省之旅。撇開擦身而過的地方不論,只談實際
有下車走動的,計有淮陽、周口、鄭州等幾個埠頭,所
烙下之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所看到的老百姓假如不張
口說話,跟臺灣的老百姓簡直就是一個樣子,這個現象
是中國大陸其他省份,除了福建省以外所沒有的。福建
是絕大多數臺灣老百姓的原鄉,那麼福建與河南的人民
為甚麼會長得那麼像呢?兩者間有何特殊淵源呢?
    自晉唐以來,北方漢族多次大規模南下福建,何喬
遠<閩書‧卷152>謂:「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
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
也。」今陳、林、黃依序為臺灣前三大姓。唐光啟元年
(西元885年)王緒悉舉光、壽二州兵五千人,驅吏民渡
江,擁眾數萬離開家鄉,轉戰南方,王潮、王審知兄弟
進入福建,創立閩國,是漢人入閩移民最大規模的一批
。漳州是光、壽移民最早佔據的地方,當地漢族主要是
唐末光、壽移民的後裔,也是福建人口內籍貫固始縣最
多的地方。漳州在陳元光入閩以後,人口並未大幅度增
長,唐元和間漳州的人口數為1343戶,在閩國前後的百
年間,漳州人口增長至宋統一福建時的24007戶,百年
間人口增長了近十七倍。閩中原有土著人數不多,隋大
業五年(西元609年)統計福建戶口總計12420多戶,唐天
寶元年(西元742年)成長至91186戶410587人,有如此高
比率的中原移民混入,就難怪長像會那麼相似了!
    中國語言學家主流一致認為:福建方言的主要成份
是古代中原漢語,唐中葉福建人主要使用與中原相通的
漢語,唐末五代福建人應以南下漢族為主體,新閩人使
用「華言」,顯示新閩人中北方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徐曉望<閩國史>說:「現代福建方言是越系閩語與北方
漢語的結合,但以北方話為主體。」這句話大體上是不
錯的,但是犯了太過籠統的毛病,雖然漢初在閩北曾經
出現過閩越國,但這個閩越國並未能涵蓋全福建,事實
上除了閩越以外,福建至少還有客家、畬客、甌駱等少
數民族,其他未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更不知凡幾,所以
福建的方言是極端複雜而極不易溝通的。
    吾曾作有一<福建省鄉鎮以上地名叶音統計表>,統
計的結果,含倒裝居第一名的是[孤獨─獨孤]、第二名
的是[少廣─廣信],排第五的是[武功─句吳],排第六
的是[回鶻─可汗],[女皇─黃龍]與他組音並列第七,
[女媧─應龍]與他組音並列第九。其中「少廣」是「畬
客」的叶音,「回鶻」是「Hakka(客家)」的叶音,「
應龍」音叶「甌駱」,「黃龍」音叶客家所謂的「Ho-
Lo」,高居第一的[孤獨─獨孤]則未曾在歷史上留下族
名,「閩越」的叶音也排不進十名內。福州、建州合稱
福建,建州因建甌、建陽而得名,兩者與客家大本營的
嘉應、揭陽並音叶句吳;客家的守護神曰「三山國王」
,福州別名「三山」,「三山」音叶「賽夏」、「國王
」音叶「句吳」,「閩越」則音叶「莫傜」,可見客家
雜有句吳,亦雜有賽夏,其他族群一理共推。
    目前的畬客已失去了其固有的語言,全部改操客家
話。在福建無論是哪一種方言,除了一些慣用詞彙,以
及語法稍有不同以外,都可以與國語直接對譯,主要的
差別,端在音調的清濁剛柔而已。拿閩北話、客家話、
甌駱話來和國語作比較,可以發現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音
調,閩北話與客家話吸收了較多之國語的詞彙,而漳州
腔則較泉州腔接近普通話。故福建的各種方言大體上已
與國語相融和,所保留各自原始的成份並不多,因此謂
甌駱人即河洛人、其語即上古中原語,則似是而非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