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六日中華日報的「南瀛風情」
版登出了一篇大標題「大內頭社公廨令旗內容引起激辯
」的文章,小標題聲稱「學者指名稱不符且多有錯誤、
要求正名;神職人員:自古流傳、須請示阿立祖才能更
改」,其實這一面令旗是今年才更換重新寫就的,如果
拿來跟舊的比,事實上有些地方是做過更改了!
    舊的令旗記其神靈之名曰「篤加阿李母」,相信許
多人記憶猶新或留有照片為證,如今新令旗卻易「阿李
母」為「阿立祖」,而與新港社、灣裡社、簫壠社、社
子社等之「太上老君」並列。同縣東山鄉的東河村,同
樣以「平埔夜祭」聞名的吉貝耍,其庄西最大的一處公
廨,記其神靈之名曰「案祖阿立母」,此「阿立母」與
「阿李母」顯然是同音的異譯,而「案祖」即是麻豆鎮
「尪祖廟」廟名的語根,緩讀之則為「阿立祖」。
    首先將「阿立母」稱做「阿立祖」的是佳里鎮南瀛
文獻的耆宿,已故的吳新榮先生,由於其乃從事平埔族
研究的先輩,學術界遂沿襲其錯誤,以致於連新製令旗
都要易「母」為「祖」。其實,「阿立母」之「母」本
與「父母」之「母」無關,整句的「阿立母」乃是平埔
族神靈之名的音譯,急讀之音叶「阿眉」,猶如東山鄉
的舊名「哆囉嘓」、白河鎮的舊名「店仔口」、花蓮縣
的「太魯閣」、大里市的舊名「大里杙」、高雄市的舊
名「打狗」、屏東縣的「東港」、臺南市古早的「臺江
」、安定鄉的「鄭枴」、西港鄉的「中港」與「東港」
、左鎮鄉的「卓猴」,與七股鄉的「竹仔港」、「竹橋
」及「篤加」等,由其音韻詳加考究,其實均為一音之
轉,亦即本均為原住民社名的音譯,再因當地的地理或
人文景觀,多數搖身一變而形成漢式地名者也。
    然則,「篤加」、「案祖」與「阿立母」的本義究
該作何解釋乎?太魯閣的原住民有一首歌名為「做我的
朋友」,曾經由黃韻玲主唱過,其中以原住民語言唱出
的部分曰「malubi(親近的)lubon(朋友)daga(我
們)ida(兩人之間)」,其所謂的「daga」恰音叶閩
南語的「大家」,依此引申則「案祖」音叶「吾曹」,
而「阿立母」則音叶「我們」。然而,這些個字眼與公
廨似乎搭不上線,印尼的峇達人為保存各家族死者的骨
灰,所建立的特別房屋稱為「渡故(Tugu)」,這個稱謂
恰接近「篤加(Daga)」,而西拉雅平埔族的公廨則是供
奉與祭拜祖靈的場所,然則「渡故」、「篤加」者「韜
光(隱藏)」也;「案祖」者「圓寂」也;「阿立母」者
「瘞埋」也,故相關之祭祀特多禁忌也!
    上古人的族名、社名、神名與乎人民的稱謂,本皆
即是「圖騰」名,故同一音也,於祖先則謂「帝嚳」之
後,於社名則云「太魯閣」社。如今的太魯閣社乃是「
泰雅」族的一支,但其淵源卻有今人多受矇蔽的一面,
此可以「雅美」族與「阿眉」族的族名論之:
    「雅美」族人自稱「達悟」,但此「達悟」僅為在
與人對話時所引用,而其用「雅美」作自稱更為通常,
例如「雅美可憐」、「雅美喜愛」之類,這其實透露著
兩個族群相混合的訊息。「阿美」是其南鄰的「畢瑪」
族對他們的稱號,其自稱則為「邦仄」,今「阿美」與
「邦仄」已混而為一,而「阿美」與「雅美」實為一音
的異譯,卻無端被拆為兩族。吾人攤開地圖,浙江省的
百江、百丈塢、百丈口、百丈際、白際山、百丈峰等,
應即是「邦仄」渡海來臺前的老家,而「西拉雅」族中
包含有「凱『達喀』蘭」、「『道卡』斯」、「『直加
』弄」的族群,亦可由此而察知,浙江省南部的「洞宮
」山是其在大陸上的根。
    吾曾將臺灣與日本的地名,各製作成一份叶音分類
表,結果發現在臺灣以「篤加」的叶音佔第一多數,在
日本則以「阿眉」的叶音佔最多數。《隋書.東夷傳》
流求國條記其風俗有云:「銜杯共飲,頗同突厥。歌呼
蹋蹄,一人唱,眾皆和,音頗哀怨。扶女子上膊,搖手
而舞。」此實臺灣原住民予人最深刻之印象,而「篤加
」又音叶「突厥」,「阿眉」則音叶大東北的「阿穆爾
(按:即『濊貊』,韓語讀如『Yemark』),倒裝是為
「閩越」;琉球人自稱其國名曰「屋其惹」,音叶「案
祖」,亦音叶傳說中謂扶桑之東的大海上有一石的「沃
焦」,長江出海口附近的武進、儀徵,是其航向大海的
前哨站,這些族群自古以來,或活躍於中國塞外,或得
勢而入居中原,或失勢而蟄居海角一隅,甚至被逼迫遁
逃入海,此乃東亞地區民族移動之大勢也!
    至於頭社公廨令旗上所列的社名,原以記載與其有
遷徙關係之社名為主,倒不必定須要列出西拉雅平埔族
四大社,或如臺南藝術學院助理教授蘇一志先生所說的
五大社社名(番子田的公廨即僅在篤加阿立母的兩旁列
出蕭壠社與社子社之太上老君,但新製令旗亦已改篤加
阿立母為篤加阿立祖,幸其舊令旗依然保留,且留有竄
改之筆跡,倘追根究底,卻是敝人攜回兩本吳新榮遺作
惹出的禍)。「目加溜灣」之改稱為「灣裡」,蓋猶「
番子田」本部落人之自稱「田裡」,原是一種漢式的簡
稱,故善化鎮的舊名習稱為「灣裡街」,以致於曾文溪
靠近善化鎮的一段亦稱為「灣裡溪」。蘇教授說社仔社
即是麻豆社,其實「社仔社」又稱「二社」,社址即今
官田鄉的社子村,由於此處有「頭社」、「二社」,往
東的玉井盆地昔日又有「大武壠頭社」、「二社」,故
大武壠社曾遭人誤以為社址在今善化。蘇教授又以為「
篤加社」即「大武壠社」,分佈在白河、六重溪一帶,
此說倒是前所未聞,惟據吳新榮《震瀛採訪錄》的實地
採訪報導,稱六重溪一帶的原住民為「大武壠派社」,
謂其人為「洪雅族」的後裔,吾人研究考據切不可張冠
李戴,且妄擬己意而忽略了前人考察的成果。
    蘇教授又以為各「社」會發生械鬥,因此不可能有
「五社(按:其實是四社)合一」的情況發生,事實上
仍然是不明瞭其時代背景,才導致這種錯誤的認知,要
知道當公廨的執事學會書寫漢字,其時各「社」族人已
經幾番遷徙,並已充分漢化,而「社」已不成其「社」
矣!最後再談談所謂「番太祖李老君」的由來,西拉雅
平埔族之奉祀「太上老君」,實源於「阿李母」之「李
」,故由「太上李老君」而「太上老君」(按:今復興
宮奉祀之太上老君實鬧雙胞而不自知。)。頭社村耆老
據傳說云,當初其祖先渡海來臺,不幸遇著連續七年的
苦旱,現在還留有一首叫「七年旱」的歌,此與《淮南
子》謂湯之時「七年旱」,分明同一源流之傳說。西拉
雅每年祭典時,參與祭典者皆須身穿大白衣,西拉雅音
叶簫壠、桑林、新羅、(蒙古語謂白色),商湯曾禱
雨于桑林,史書明載「殷人尚白」,古韓國的「新羅」
亦尚白,而日本語則謂白色的曰「」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