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日國語日報的科學教室版,登出了張文
亮先生所撰寫的<重踏客家人在北臺灣的開發線>一文,
文章一開頭,強調客家人遷移到南陲之前,原是一支住
在黃河畔的古老家族,遷移是他們的特徵,所以「客」
家成為他們的名字。其實這全然是為「客家」的字義所
惑,稍有知識的人如果肯用點心思是不難理解的。
    自廣東省東北經福建省至浙江省西北部,至今猶棲
息著一支名叫「畬客」的少數民族,族名同樣有個「客
」字,為甚麼畬客就沒有「來者是客」的說法呢?西晉
末年,中原爆發五胡之亂,士族紛紛南渡,號稱衣冠避
難,而一般平民則成群奔竄號曰流人,當時的流人既有
多支,散佈的範圍又十分廣泛,又怎麼只有以粵贛閩交
界地帶的這一個族群才是從中原播遷而來的呢?秦始皇
既略定揚、越,曾以謫戍卒五十萬人戍守五嶺,這一批
移民的子孫,何以不聞其也被取名為「客」呢?唐末的
黃巢之亂、女真及蒙古的入主中原,這幾次動亂中往南
方逃難的百姓,難道也都毫無疑問的成為客家人的一份
子嗎?
    漢初浙南、閩南一帶有甌駱人在當地棲息,「甌駱
」這個族群,就是畬客口中的「奧老」,也就是客家所
謂的「Ho Lo」,而被誤寫作「河洛」人,河洛一帶人
仕南遷者多矣,何以居住在閩南的這一支獨擅「河洛」
之名?其由於音義而遭望文生義、穿鑿附會,與客家有
異曲同功之妙。何喬遠<閩書‧卷152>云:「永嘉二年
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
詹、丘、何、胡是也。」這八姓今在甌駱、客家兩族群
中都不失為大姓,<開元錄>云:「閩------皆夷種,有
五姓,謂林、黃是其裔。」但改從漢姓的土著才是其骨
幹,兩千年來已融和為漢人大家族中的一份子。客家人
自稱其族名曰「Hakka」,俄羅斯Krasnoyarsk區還有個
「哈卡斯(Khakas)」自治州呢!
    由於地形因素與交通條件等之重大影響,中國於浙
江、福建、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等丘陵地帶的開發
行動中,福建比其他省份都要來得晚,直到廣州由交州
析出之時,福建省猶以建安郡隸屬於揚州。五胡亂華之
時,史載「洛京傾覆,中州仕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偏安的東晉政權所置僑州郡縣,遍於大江南北徐、揚、
江、荊、梁、益諸州,惟交、廣、寧(雲南)、湘(湖南)
四州有北方流人而無僑州郡縣,則閩南一隅及粵贛閩三
角地帶又怎麼會成為河洛人仕以及北方流人群聚一處的
大本營呢?其為無稽之談不是很顯然嗎!學者專家為何
就無視於客語腔調近似粵語這一事實呢?
    在臺灣的客家住宅,通常都會在正廳門楣上標示出
堂號與郡望,在臺灣的甌駱家庭卻少有這種現象,這透
露出怎樣的一個訊息呢?臺南縣七股鄉的篤加村是一個
十分罕見的單姓聚落,全村毫無例外的一律都姓邱,村
裏建有一座名叫「河南堂」之邱姓專屬祠堂,祠壁碑文
更詳述先祖曾赴大陸祭祖的經過,然而據佳里鎮耆宿吳
新榮<南臺灣採風錄>的記載,篤加村的邱姓根本就是臺
灣的原住民,然則其祠堂之設不正為了掩飾其原住民的
身份嗎?愈不是漢人愈怕人知道其不是漢人,也就愈想
冒充是真正的漢人,正所謂欲蓋而彌彰,甌駱人的漢化
原較客家人要早得多,由漢化原住民的宗祠推及客家人
的堂號與郡望,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嗎?
    客家人最愛哼唱的「山歌」、客家女子置於名後的
「妹」、客家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客家人家家戶
戶虔誠供奉的「大伯公」、客家人的「藍衫」與「大褲
腳」、客家女子並未沾染上大多數漢人女子「纏足」之
惡習、客家姓氏中常見的「劉」姓、「鍾」姓、「彭」
姓與「藍」姓等,在在都透露出其本為少數民族,且融
和了多支少數民族的訊息(按:藍、雷、鍾、盤、婁號
稱畬客五姓,「婁」化身為「劉」,「盤」則化身為「
彭」〉。客家人謂中秋應節之糯米食品的「粢粑〈ㄑㄧ
ㄅㄚv〉」音叶藏人以青稞製成的主食「    粑〈ㄗㄚ    ㄅ
ㄚ〉」,顯示其族群有由西往東遷徙的傾向。廣東省的
佛岡、封開、海康、香港(Hong kong)、河源、海口,
福建省的侯官,江西省的湖口等都音叶「Hakka」及唐
代的「回鶻」,倒裝為廣東省的五華,福建省的歸化,
江西省的廣豐,浙江省的歸化、開化、金華。廣東省的
陽江、翁源,福建省的尤溪、安溪、永吉,江西省的餘
干、餘江,浙江省的武康、永康等都音叶「裕固」,倒
裝為廣東省的高要、淇澳、揭陽、嘉應、感恩,福建省
的建甌、建陽、建安,江西省的高安、吉安,江蘇省的
贛榆、灌雲、高郵、賈汪、建湖、金湖,及春秋戰國時
期的「句吳」等。唐朝時的「回紇」又稱「回鶻」,其
後裔即今新疆省的「維吾爾〈Ouigour〉」,及居甘肅
省祈連山麓一帶的「裕固」。國語「香港」又音近「畬
客」,而「畬客」則音叶「山歌」,是客家與畬客皆句
吳之別支也。「伯公」音叶傜族所尊崇的「盤瓠」,廣
東西北隅連陽三屬住有以「棑」為單位的「八棑傜」,
江西東南及福建南平有似為畬民別稱之「棚民」,而苗
栗、新竹等客家聚居地區屢見「排」或「草排」之地名
,竊疑閩越、閩侯、莫傜、苗傜這組叶音與客家女子名
後所加之「妹」有關。客家守護神「三山國王」的「國
王」音叶「句吳」,而福州的別名亦稱「三山」,可見
客家人與閩北人又有甚深之淵源也。
    在余所製作<全國各省縣名叶音統計排名表>之統計
結果,「Hakka(客家)」叶音出現率最高的省份乃是廣
東,其次為湖北(含倒裝),再次為廣西(倒裝)。「畬客
」叶音出現率最高的省份則為廣東、江西(皆含倒裝),
其次為福建,可見這兩個族群長久以來,都是以長江之
南為主要活動範圍的族群,而自湖北向東入江西,再自
江西南下兩廣、東入福建的主要遷移路線,也約略可以
勾勒出來。ㄏ、ㄒ二聲母常相通轉,凡國語讀「ㄒ」音
者閩南語多讀「ㄏ」音,故「Hakka」、「畬客」實可
一體視之。史前的「句吳」活力較「客家」、「畬客」
都要大得多,其勢力且伸入河北、陝西,上古史中的「
高陽氏」即其先祖尊號,「貴陽」更控扼了貴州的首善
之區。在廣東、廣西、貴州的「句吳」與「Hakka」實
不相上下,在江蘇、福建、湖南、四川、雲南的「句吳
」也較餘兩者為盛,故春秋時期在江蘇建有「吳國」、
在福建西北部留下「建州(建甌、建陽)」。江西是「畬
客」顯然盛於「句吳」與「Hakka」的省份,江西的「
廣信(府名)」即「畬客」倒裝。全國「肅慎」叶音出現
率最高的省份是浙江,其次為河南、湖北,再次為江蘇
、貴州,其東北徙者建國於朝鮮半島,東南徙入海者是
為臺灣的「賽夏」。「Hakka」的主要活動地區既與「
句吳」、「肅慎」相重疊,「三山國王」乃順理成章的
成為客家人的守護神,「畬客」的「高辛氏」為上古史
中的古帝,「盤瓠」則成為客家的大伯公也!漢人至今
已然是個大混血,今日世上已無純粹的漢人,今客家人
以最純粹的漢人自居,印證了漢人同化力的偉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